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曾被定為贗品,垃圾桶撿的肚子痛請假條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曾被定為贗品,垃圾桶撿的肚子痛請假條

「書聖」王羲之,幾乎所有人都盼望著瞻仰他的真跡,不過因為年代久遠,書法紙張難以保存,雖然不少博物館標榜著王羲之的真跡,然而大部分都是唐宋的精摹本,即便是這些精摹本目前存世的也不過十幾件!

比如說目前已知最為重要的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快雪時晴帖》,就是唐代摹本,不過是縱23厘米、橫14.8厘米,4行28字的一封書信,它卻經手了米芾、趙孟頫、康熙等等名人大家,不過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快雪時晴帖》隨之掠走,現在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1969年10月,這樣一個機會落在了上海博物館的頭上,因為當時的鑒定條件,它被定為贗品:雖然硬黃破舊,但它卻皺皺巴巴甚至還有不少缺口;雖然有不少名人印章,但紙質稍顯平常;雖然筆法非同凡響,但內容的確難登大雅之堂,「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末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不就是肚子痛不想見朋友嗎!?

總之,很難想像它與書聖有什麼關係——

就這樣,它被丟在丟廢紙的竹筐里整整三年:

文物部門需要定期對文物倉庫進行複查,進行清理,1972年,負責書畫鑒定、傳拓工作的萬育仁發現了這塊硬黃破舊書發帖,長期接觸大量的名人書畫,萬育仁練就了職業的第六感,尤其是這個作品有神,而且上面印有歷代皇家典藏章——萬育仁決定留下它!

因為那個年代,它又被耽擱了四年,1975年,經謝稚柳鑒定,又經上海博物館科學實驗室用軟X光透拍,顯現出南唐內府的收藏印「內合同印」朱印和「集賢院御書印」墨印,於是斷定此《上虞帖》為唐摹本。。。

因為《上虞帖》的珍貴,它也被定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其實《上虞帖》在歷史上就有一席之地,《宣和書譜》所載《得書》三帖之一就是它,宋徽宗趙佶印過「御書」葫蘆印、「內府圖書之印」,南唐印過「集賢院御書印」、「內合同印」,明代藏晉王府,之後歸韓逢禧,清初由保和殿大學士梁清標所藏,嘉慶時為翰林商載所收,後來歸大興程定夷,然後就是上海博物館——

《上虞帖》也叫《夜來腹痛帖》,就是王羲之因病未能得見朋友一面,而寫的一封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趣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典型的東北漢奸:從抗日英雄淪為日本走狗,最終向攝影機舉手投降
他是殺害李大釗的兇手:事發24年後被捕,判處死刑卻並未實行

TAG:閑趣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