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幸運的考生,康熙連卷子都沒看就直接點為狀元,還因此得一綽號
古代科舉考試中,能考中進士的絕對是讀書人中的戰鬥機,要是能得中狀元那就應該是戰鬥機中的戰鬥機了。一提到狀元民間都有一種固有的稱謂——文曲星下凡,狀元在人們的印象中都不是凡夫俗子,而是國家棟樑,是人中之龍。
可事實上,有不少狀元並不是靠著真本事得來的,有足夠的歷史證據證明,並非所有狀元都是文曲星下凡,他們中甚至有一些是冒牌貨,還有的是踩了狗屎運被點為了狀元。
這些證據在哪裡呢?就在北京的孔廟之中。孔廟位於北京東城區國子監街上,這裡曾是明清時期祭祀孔子的神廟,在封建社會孔廟是地位最尊貴的。在孔廟中,保存了元、明、清三個時期的進士題名碑,共有198座,上面記錄了五萬多名進士的詳細資料。
在這些進士碑中,當然也包含了狀元。而且在每座題名碑旁邊還有一塊注釋碑,上面記錄了很多科舉趣聞以及另類故事,這些記錄中有些就很雷人,比如其中有一個狀元被稱為「餑餑狀元」。
這位「餑餑狀元」叫李蟠,他是江蘇徐州人,36歲中舉,康熙三十六年,已經43歲的李蟠被點為了新科狀元。說起李蟠的祖上其實也算顯赫,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明朝的舉人,按說也是書香門第了,可是到了李蟠這一代,家道中落,已經淪落為貧寒之家了。
李蟠這個狀元真是得來不易,而且他還是因為康熙帝的特別照顧才被點為了一甲第一名。關於李蟠中狀元說起來還有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
因為家境貧寒,當時李蟠進京趕考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路費了,她的母親將家中最值錢的東西全部變賣,最終只換回了幾兩銀子。這些錢作為路費已經是捉襟見肘,更何況這一路上還要住店,吃飯。沒辦法,他的母親在他出發前,連夜給他蒸了幾大鍋饅頭。
於是,李蟠帶著幾兩銀子和五十個饅頭就往京城出發了。這一路北上,李蟠可是吃了不少苦,每天三餐都以饅頭為食,就這樣他歷經千辛萬苦從老家一直熬到了京城。所幸,到了京城不久便開考了,也不至於流落街頭。
可是,李蟠這個人有個特點,儘管他很有才學,可是反應能力一般,思維遠遠跟不上筆杆子,這可以稱為是思維遲鈍。先不說他的文章做的怎麼樣,我們知道殿試是有時間規定的,在規定時間沒有完成答卷,那都是白搭。
果然,進了考場後,規定時間內大家都紛紛交上了考卷。唯獨他還在埋頭苦幹,他的文章才寫了一半,考官們看他急的滿頭大汗,也不好意思催促他。可也不能就這樣耗下去,於是李蟠懇求考官能寬限他一點時間。按規定這種請求是不合規矩的,可是他運氣好碰到了一個好考官,他允許李蟠繼續考試。
可讓考官意外的是,到了晚上,李蟠還沒交卷,這可苦了考官了。既然已經答應了李蟠,那只有陪著他繼續熬夜了。康熙帝得知這個情況後,也很同情李蟠,同意讓他繼續考試。
第二天上朝時,康熙帝詢問李蟠的情況,誰知李蟠還沒交卷。康熙一聽大吃一驚,趕緊詢問李蟠的詳細情況。不久,李蟠也終於交了卷,在得知了李蟠的家庭情況和一路的經歷後,康熙帝連他的考卷都沒看,他認為這樣的考生太不平凡,太有毅力了,能為一件事堅持到底,將來為官必有大出息,於是便直接點為狀元。
於是,李蟠的大名一下傳遍了京城,百姓們給他取了個綽號叫「餑餑狀元」。他的事迹被人們在茶餘飯後淪為笑談。在中國古代科舉史上,這樣的狀元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清代最短命的皇后,在位僅一天,去世後皇帝穿孝服並親自護送梓宮
※蘇聯的軍銜讓人費解,海軍元帥與蘇聯海軍元帥,這兩者有何區別?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