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行,牛氏祖祠拜謁散記
濟源牛氏祖祠拜謁散記
——濟源行之一
應濟源牛氏文化研究會的邀請,洛陽市牛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牛新宇夫婦、新密牛氏文化究會會長牛建庄和秘書長牛志興一行,於2018年5月30日拜謁了濟源牛氏祖祠。濟源牛氏文化研究會會長牛西江率十餘位宗親進行全程陪同。
首先,宗親們來到位於濟源市南官莊的牛氏祖祠。
南官莊牛氏祖祠是歷史悠久的牛氏文化遺產。古老的大門,古老的建築,當宗親們踏進祖祠的大門,就有肅穆濃厚的歷史氛圍。
牛氏祖祠近照
祖祠的正面,一世祖牛川,二世祖洪、裨、超,三世祖十八兄弟的遺畫像,莊重地懸掛於祖祠的廳壁上端,下面供奉著三世祖牛楷的彩色畫像。
其中最令人關注的,就是左側顯眼的位置懸掛的四世祖牛諶的碑拓複製圖。根據歷史史料記載,牛諶曾經在明朝永樂年間,任浙江監察御史,在當時的江浙一代留下很多清正廉明的口碑。牛諶是「十八打鍋牛」後裔引為自豪的先祖之一。
在東道主濟源宗親的陪同下,來賓認真地觀看了祖祠之內的文字和圖片。並對牛氏文化研究會老會長牛思勇先生撰寫的文章進行了翻閱。
南官莊的牛氏祖祠,留下了諸多「十八打鍋牛」的祖訓和格言。濟源牛氏文化研究會會長牛西江講到:「在其他的地方,牛氏祠堂的匾額都是『牛氏宗祠』四個字,唯獨在南官莊,是『牛氏祖祠』。『祖祠』和『宗祠』是有嚴格區別的。祖,講的是先祖,我們南官莊之所以稱之為祖祠,就是我們十八打鍋牛的先祖,這裡就是起始點。我們應該尊敬祖先,祭拜先祖」。牛西江會長的一番話,表達出「十八打鍋牛」後裔對先祖的敬仰之情,受到宗親們的熱烈稱讚。
歷史悠悠,歲月荏苒,濟源南官莊的牛氏祖祠,為我們的後代留下了諸多的牛氏文化遺產。我們穿越時空,彷彿聆聽到先祖們的諄諄教誨。
「川墳」散記
——濟源行之二
拜謁南官莊牛氏祖祠之後,西江會長和當地的宗親又帶領客人來到南官莊北側的一片寬闊的麥田。
初夏時節,麥浪滾滾。在鄉間公路上,西江會長指著大約五百米以外的一處鬱鬱蔥蔥的墳塋說道:「那裡就是我們老牛家的祖墳,稍微靠北一點,就是傳說中的牛川的安葬之地。我們這裡的牛氏宗親稱之為『川墳』」。
西江會長說到牛川墳塋在此,引得諸位的極大的興趣。
是的,十八打鍋祖的一世祖牛川,究竟安葬於何處?
幾百年來,在十八打鍋牛後裔子孫們的心中,就是一個糾結的夢。
老祖先葬於何方?我們到哪裡去祭拜一世祖。幾十萬的兒女都在為解開這個謎而尋找資料。
一說在原籍尉氏縣,但老會長牛思勇也曾經多次探訪,都是無功而返。
而如今,在濟源的南官莊北部,濟源的宗親們竟然提到了這樣的地方,那就是「川墳」所在地,而且口口相傳,已經幾百年了。
陪同我們一同前來的濟源宗親牛培水,對《周易》很有研究,是一個懂得陰陽八卦,五行相生相剋道理的學者。他講到了川墳位置的八卦脈理。川墳地理位置的最大特點,就是頭枕太行山,腳蹬黃河川。
我們仔細看去,這確實是一個鍾靈毓秀,水生霧聚之處。西北面巍峨的太行山,是我們中華民族著名的大山,而流淌億萬年的黃河,是中華兒女的母親河。
遺址、遺迹查考
家譜贈送儀式
我們的老祖先,佔據如此的風水,那就是庇佑牛氏兒女子孫昌盛的福聚之地。為何十八打鍋祖的子孫到如今發展的如此茂盛呢?毫無疑問,是我們祖先靈秀之墳塋在保佑著我們的子孫後代。
不管信與否,歷史的發展就是如此,現實的社會中展示著一切。
西石露村頭祠堂古老的碑文
——濟源行之三
再次轉場來到西石露頭村。
如今的西石露頭,已經成為濟源市的城中村,但牛氏祠堂的位置,依舊顯赫。
年輕而美麗的牛艷宗親打開了祠堂大門。
西江宗親贈送來賓書法作品,香港建明大師的《天道酬勤》
在祠堂的大殿門前,安放著幾通石碑。最引我們矚目的,就是清朝嘉慶十五年(1810年)四月所立的那塊石碑。
西江宗親贈送來賓書法作品,香港建明大師的《家和萬事興》
歲月的久遠,儘管讓石碑痕迹斑斑,有的字跡已經模糊。但是,大部分的文字,依舊清晰。上面銘刻的是關於牛川起世和洪、裨、超以及三世祖十八個弟兄的去向信息。碑文鑿鑿,內容充實,講的就是十八個弟兄打鍋分離的情況。立碑的歷史距離今天已經超過二百年。二百年前的記載如此,這是不容任何人質疑的歷史。
祖祠前宗親合影留念
想到如今,有的宗親在網上大放厥詞,說十八打鍋牛是一個偽命題。這一通石碑,有力的戳穿了某些人的謊言。
歷史就是歷史,是不容任何人隨意篡改的。個別的宗親僅僅憑著手中存放的幾本家譜,就在那裡妄自揣測,豈不是狂犬吠日、蚍蜉撼樹嗎?
西石露頭村祠堂古老的碑刻巍然屹立,默默述說著昔日的那段歷史,或分離或團聚或困苦或揚眉……啊!挺立雄起。
文中配圖:牛艷、牛西江
後期整理:草原
TAG:牛氏宗親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