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淘客小總結
大家好,我是馬達,在米哥的鼓勵和支持下,終於開始做自媒體淘客,也就是寫寫公眾號文章,抒發下情感。
承蒙米哥提攜,圈內朋友的認可,新手上路,多多關照。
我慶幸我還活著,三四月份聊天的時候,發現很多淘客改行了。
今年的淘客異常難熬,轉型慢一些的收入降得尤其明顯。
去年的四五月,阿里媽媽營銷券動靜很大,我的老師告訴我,只要隱藏券還在,問題就不大;如果什麼時候隱藏優惠券沒有了,對淘客的打擊才是致命的(當時的返利是明確違規的)。
現在優惠券都是公開了,優惠券群的意義就大不如前了,現在很難再用隱藏優惠券來留住用戶了。
那麼用什麼來留住用戶?返利呼之欲出。
人類在不斷的進化過程中,很難再回到以前去。
不過,上帝給你關了一扇門的時候也給你開了一扇窗,所以說,辦法永遠比困難多。
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總會有驚艷才絕的人出現,用新的模式來引領潮流。
比如去年你去問10個大牛,至少有8個會告訴你app是沒有前途的。
因為當小程序出來以後,感覺app的下載成本和門檻太高了,手淘拉新都漲到了70元一個。
一些大的電商平台還是以自己平台為中心,花錢去買流量產生收益。
而現在比較火爆的幾個app,把去中心化和社群分享經濟做到了極致,把每個用戶做為一個流量的中心入口,讓每個用戶只要分享就會有收益,在微信端野蠻的擴張,很好的表達了「自用省錢、分享賺錢」的精髓。
利潤越來越薄
16年的自營群,稍微給用戶點積分就能留住用戶,基本不需要給用戶分成;
17年的代理模式,代理分55成加12稅,最後毛利在30-40%;
18年app崛起,團隊各層級分完後,毛利在10-30個點。
隨著團隊規模越來越大,團隊傭金也越來越多,但是細細算下來收入沒怎麼增加,不再是16、17的牛市年了。
我覺得很多淘客不能再以去年的收入為標準,而是先養活自己。
在這個階段,不一定要想著賺多少錢,而是不斷的把核心員工和核心用戶或者代理給沉澱下來,人才和你的家底,才是決定在下一個風口是否能飛起來的基礎。
維度越來越多
維度一:工具思維
2016年,有個軟體,拉波人,發單就好。
維度二:術的層面
2017年,除了一套分佣軟體,還需要會一定的培訓。
維度三:對團隊的價值輸出。
2018年,app玩法崛起,除了軟體、培訓和發朋友圈,還需要通過一定的價值輸出,去管理好龐大的團隊。
隨著維度越多,操作越來越複雜,對淘客的團隊協作、淘客自身能力的場景複雜化要求越來越高。
所以個人淘客逐漸向工作室有組織的淘客進化,很多個人淘客說自己的用戶被洗走了,其實,更深層次的是,被人家用高維度打了自己的低維度。
微信是一個很封閉的社交,雖然日活有10個億,但其實我們淘客能夠波及到的大部分都是微信的活躍用戶,拉來拉去其實就是那批最活躍的人。
下半年,擁抱變化
按照往年16、17年的慣例,基本後媽政策都會在5、6月份徹底定下來,下半年就是各位淘客不斷的去擴張自己的盤子。
當然如果你能提前半年看清未來的發展做出選擇,一定是賺的盆滿缽滿。
17年有個玩群控的朋友,3月份開始做代理,到7.15封號,搞了2w個優惠券群代理。
如果提前3個月搞,估計能衝擊8-10w個優惠券群代理。
記得有次一個千萬大牛和我說了這麼一句經典的話:後媽就是一扇窗,當他需要流量的時候,會把這扇窗打開的足夠大;當他不太需要流量的時候,會只留一條縫。
阿里的文化就是不斷的擁抱變化:就像年初的拉新,到5月份的pid拉新,到後面的不斷修改,就是在不斷的改變中去適應外部環境,所以大家不需要過分去擔心這個拉新指標的問題。
我是馬達,居住在杭州城西,以前做過自營群和優惠券群代理模式,目前主要做代理APP,對於app或者用戶端會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大家有什麼想要問的,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整理好一些問題,下一篇見。
往期文章
TAG:避風港C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