擰拉已成為高手必備技能,什麼樣的底板有助練成「擰拉神功」?
上至國乒高手,下至業餘百姓,只要是打乒乓球的朋友,如果現在還不會一板「擰拉」,就顯得太過落伍。但相比電視屏幕, 上國手擰拉時的「輕鬆寫意」,大部分業餘朋友們在擰拉進階之路上,都走得並不太順利。從技術的角度來說,隸屬於高級範疇的擰拉技術顯然不可能一日練成。但就如同小孩子學騎車時需要的兒童自行車一樣,選擇一款適合練習擰拉技術的底板,也更容易讓業餘愛好者快速的「神功大成」。
1、重量是第一要素
作為乒乓球愛好者不難發現,國手級球員,哪怕是女子隊員,對於乒乓底板的重量都有著明確的要求。大部分國手感覺使用比較趁手的底板都在90克以上。誰讓國家兵乓球隊的力量訓練強度比起舉重隊也毫不遜色呢。雖然說90克重量的底板仍然處於業餘橫拍愛好者常用的範圍之內,但針對擰拉這項更強調小關節暴發力的技術動作來說,使用90克重量的底板進行擰拉練習,非但不會讓你練出國手般的擰拉質量,更有可能的是因此傷害到了您脆弱的手指手腕關節。
對於初學擰拉的朋友,我們]推薦橫拍選手使用85克左右的底板,並且在配膠方面,反手位搭配輕、軟並且有一定持球時間的套膠為宜,而對於直拍選手來說,手指手腕因為握拍的關係,在練習的過程中所承擔的負重更大,所以可以選擇更輕一些的底板。
2、千萬別太厚
擰拉的確是個「高端活兒」,方寸之間輾轉騰挪不說,還得把下旋變成上旋,同時還得注意落點,這樣的技術放在十年前,簡直不可想像。但無論擰拉技術如何兇悍,它都屬於台內技術。對於業餘愛好者之間的對抗來說,台內技術環節往往是最為兇險的高危環節,一局比賽中因為台內球處理不當造成失誤或送給對手機會並不鮮見。結合器材的角度來看,台內球因為施展空間的問題,更加考驗球友對於方寸之力的掌握,無論是快搓還是擰拉,都需要在來球落台後極短時間找到合理的擊球空間,薄板身的球板更加有利於抓住這電光火石之間的插入契機,同時通常薄板身球板的振動感也更為明顯,也更為容易讓人體會到乒乓球在球拍反面摩擦的過程,畢竟擰拉技術使用球拍的反面,是不能夠用眼睛來定位的。
3、板面手柄有講究
雖然目前大部分的專業球板板面形狀都趨於統一,但顯然板頭更尖的球拍更有利於擰拉技術擊球點的把握,同時板面較小的球拍也能夠提供在技術動作過程中更靈活的運動空間,雖然與之而來的是球板甜區變小,擊球威力會有所下降的問題,但不要忘了,我們正在擰拉的練習階段,魚和熊掌兼得的問題在此可以先不考慮。
4、還有習慣你可能沒有注意到
不僅僅是板面,還有手柄,對於直拍選手來說,偏向纖細的手柄更有利於擰拉技術的練習,因為在實戰中,直拍選手左右轉換時所花的行程要比橫拍選手更長。而對於橫拍選手來說,適中的手柄長度也比較關鍵,目前因為無機和改換乒乓球的關係,市面上部分的橫板球板都會將手柄做的稍長以增強在擊球時的鞭打效應,但加長的手柄也有可能在擰拉時恰好卡在手掌與手腕關節的位置,影響技術動作的正常發揮。
有了上面的標準再來看自己手中的底板是不是最適合自己練習擰拉的球拍,並不是說必須完全符合上面三點的球拍才適合練習擰拉,相比標準這樣的概念,我們更不可以忽視的是自己的習慣,畢竟長時間的使用,讓朋友對於手中器材更為了解,在接觸陌生技術運動時,也更為容易。所以只要是你手中的器材比照前面所說的三點,並不是「三不沾」,都可以通過自己在技術上努力掌握擰拉技術。而對於器材發燒友來講,擰拉也只可能是更換器材的一個理由,不過恰好因為更換器材而學會這項「低調奢華」的金牌技術,何樂而不為呢?
在業餘圈子裡面,各種打法,使用各類球拍的朋友足可以寫個百科辭典,您認為那些器材更適合擰拉技術呢?
※中國公開賽第二天的賽程馬上開始,今天的比賽都有哪些看點呢?
※中國公開賽馬上開賽,女乒三個小魔王又要有一場苦戰了
TAG:躍動的銀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