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是張學良最為痛恨的一首詩,內容雖虛假,卻讓他背負賣國惡名

這是張學良最為痛恨的一首詩,內容雖虛假,卻讓他背負賣國惡名

法國軍事家拿破崙曾說過:一支筆桿勝過兩千條毛瑟槍,可見語言文字的威力有時勝過千軍萬馬。這句話用在張學良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

我們知道清朝詩人吳偉業的一首《圓圓曲》:「衝冠一怒為紅顏」,大大地美化了吳三桂的投降滿清的行為。而在張學良身上,也有一首詩,晚年讓張學良仍耿耿於懷,惱恨終生,他說讓他無端背負了賣國的罵名。

這首詩的名字叫《哀瀋陽》,一共上下兩首,其中第一首最為出名,現摘錄如下: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瀋陽。

東三省盡落入日本人之手,讓當時的國人憤怒異常。把怨恨、不滿都發泄到了張學良身上。社會活動家、教育家馬君武有感時事,在九一八事變兩個月後,提筆寫下了這首風靡一時的《哀瀋陽》,傳唱關內外, 流傳不絕,堪稱是民國版的《圓圓曲》。

那麼張學良是怎麼看待這首令他名聲掃地的《哀瀋陽》呢?

據張學良晚年對歷史學家唐德剛口述,自己一生都未曾與影星蝴蝶見過面。而九一八當晚,張學良人在北平養病,在參加了英國公使的宴會後,即與趙四小姐驅車趕往前門中和戲院觀看梅蘭芳演出的《宇宙鋒》。

雖然張學良在九一八當晚雖然並沒有與《哀瀋陽》一詩中的朱五、蝴蝶在一起,但是不抵抗的命令確實是他下達的。並給南京國民政府發電,請求國聯調停。把希望寄託於國聯的調停,恰反映了張學良在國際政治認知上的幼稚。

這首詩的威力影響太大了,全國人都以為九一八事變當晚張學良在風流快活。所謂當真理還在穿鞋時,謊言已走便半個世界,張學良百口莫辯,即使辯解,這聲音也微忽。

到了晚年,張學良對《哀瀋陽》仍惱恨不已,他的歷史學家唐德剛說:」我張學良如有賣國的行為,你們就是將我的頭顱割下,我也是情願的。」,憤懣不平之情溢於言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下 的精彩文章:

戰場上如何防止空軍誤炸地面部隊?這幾個方法簡直太聰明了!
攝影師卧底進入「同性戀治療所」,竟拍下了這樣的內幕……

TAG:文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