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十年「限塑」為何效果不彰

十年「限塑」為何效果不彰

2008年6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10年過去,「限塑令」實施效果如何?據媒體調查,在大型商超,塑料袋使用量明顯下降,替代品增加。但在一些商貿市場,免費超薄塑料袋依然大行其道,禁而難絕。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發展,導致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消耗量飆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

綜合各家媒體報道看,十年「限塑」,效果難讓人滿意。雖然大型商超前情況稍好,但恐怕有誇大成分。畢竟數據統計中只是收費塑料袋,而大量免費塑料袋並未納入統計範疇,據介紹這部分免費塑料袋的使用量也是驚人。

十年「限塑」為何效果不彰?原因就是塑料袋等塑料包裝製品實在太好用了。塑料袋材質不僅隔水性、透明性和韌性都很好,而且成本低廉,攜帶方便,使用便捷,非常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消費習慣。目前,還沒有哪種包裝材料能完全取代塑料袋。即便在許多環保嚴格國家,如日本、美國、英國等,塑料袋也被廣泛使用。

這樣的現實下,如果只是在消費端限制使用、減少消耗塑料袋等塑料包裝製品,其作用不可高估。真正要消除白色污染,還須拿打出更多組合拳。

塑料袋的問題,首先在其生產端。為什麼塑料袋會造成污染?這是其材質所決定的。土壤中的水與二氧化碳對填埋的普通塑料袋中的高分子材料幾乎不起作用,所以普通塑料袋的降解周期長達數百年。現在市場上雖然出現了一些可降解塑料產品,但其中不少都是謊言。因為這些可降解塑料多是石油基的,很難做到完全降解,它們不過是降解材料和不可降解材料的混雜物,而且其降解的溫度要求很高。因此,它們的最終命運幾乎和普通塑料袋無異。

那麼,有沒有真正無害的塑料材料呢?當然是有的,那就是生物基塑料製品,例如用玉米來生產L-乳酸,然後再加工成的塑料,這種塑料經過微生物分解,最終會變成二氧化碳和水,真正實現完全降解。這種生物基塑料製品,目前在許多國家都被廣泛使用,例如日本,許多大量使用的包裝袋、托盤、餐具等都是這種材質。我國企業也掌握了生物基塑料製品的相關技術,完全可以把玉米或玉米秸稈,加工成降解塑料袋、餐盒、地膜、水稻育秧盤等終端產品。如果這種生物基塑料製品若能完全推廣,則可取代50%—70%的石油基塑料製品。

塑料袋的問題,還在於回收端。塑料袋完全可以通過回收,送到加工廠變成塑料顆粒,然後再經過加工利用變成一些塑料製品。許多塑料容器,可以通過滅菌洗滌技術和重灌裝技術,做到反覆使用。例如,在德國,乳品用聚碳酸酯瓶罐回收復用高達100次。在洗滌用品用的塑料瓶,重灌裝比例已可達到40%。但是,由於我們至今沒有健全的垃圾回收體系,導致大量塑料混雜在其他垃圾中,被送往填埋場和焚燒爐。

因此,不能簡單地把白色污染問題,歸咎於消費者,只從使用端進行限制。根治白色污染,建立綠色環保的垃圾回收體系,遠比培養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習慣重要得多,也容易得多。在中國,垃圾回收喊了很多年,甚至很多地方十多年前就在試點,如今依在試點,但我們幾乎可以說,沒有誰真正把垃圾回收體系當回事。許多地方熱衷於建垃圾焚燒廠,結果是塑料這種寶貴的資源被一燒了之,排放出大量危害環境的有毒物質。

根治白色污染問題,除了依靠限塑令,還應在生產端和回收端同時發力,才能建立綠色的循環體系。這一循環體系,應該包括通過產業政策和差別化稅收,大幅度提高普通塑料袋的使用成本,把真正可降解的塑料製品價格降下來;也應該包括明確企業對於塑料製品回收利用的責任,制定垃圾回收體系建設的時間表等等。只要無害生產,剋制消費,回收利用得當,塑料袋完全可以與我們的生活,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比孩子無知更可怕的是家長無能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