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了挽救少年古惑仔,英國人創立一種組織,中國人卻指望它救國

為了挽救少年古惑仔,英國人創立一種組織,中國人卻指望它救國

在19世紀末的英國,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都市化也帶來很多城市社會問題,其中青少年的墮落便是其中之一。很多勞工階層家庭出身的年輕男孩喜歡拉幫結派、甚至酗酒鬥毆,淪為古惑仔。

在部分工業城市甚至出現很多青少年黑幫,他們吸煙酗酒,流連於娛樂場所,甚至成為犯罪幫派,引發了歷史上的「1898年流氓恐慌」。譬如,當時伯明翰的尖帽緣幫(Peaky Blinders)、格拉斯哥(Glasgow)的紅人幫(Redskins)和倫敦的胡立根幫(CHooligan)等幫派,這些少年黑幫搞得社會不安,人人自危。

針對這種社會問題,有人提出了解決辦法,對少年兒童進行規訓教育便是其中一種。一個叫貝登堡(Robert Baden-Powell)的英國人提出一種對兒童實施軍事化教育的辦法。

為了挽救少年古惑仔,英國人創立一種組織,中國人卻指望它救國

貝登堡

貝登堡曾經是一名資深軍人,1876年參加陸軍,被派駐印度長達八年,期間他研究偵察、情報、製圖等工作,並經常郊外狩獵、觀察野獸,體魄強健,鍛鍊出了敏銳的目光和冒險的精神。貝登堡曾分別於1884年和1899年出版了《偵探與警探》和《警探手冊》兩本書,用於培養士兵的觀察、潛蹤、警探技術。

貝登堡的這些著作原本是用於士兵教育的,但是後來一個英國教育專家卻採用《警探手冊》一書,教導兒童基本的觀察、分析、研究等能力,並將這本書介紹給其他從事少兒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界對軍事教育的借鑒促使貝登堡開始思考,軍事上警探術的訓練一定存在吸引兒童的意義,假使不強調其中的軍事成分,或許會成為訓練兒童養成現代公民素質的途徑。

為了挽救少年古惑仔,英國人創立一種組織,中國人卻指望它救國

貝登堡

1907年,貝登堡招募了大約20名少年前往白浪島(BrownseaIsland)參加露營活動,試行兒童的軍事訓練。從第一天的準備工作,到後續的野營、觀察訓練、森林知識、騎士精神、救生訓練、愛國主義、運動競賽活動,在這場歷時8天的露營中,貝登堡引導兒童沉浸於自然,學習戶外生活,通過種種遊戲活動洗去都市生活中可能養成的不好習性。

貝登堡的這次嘗試非常成功,於是也誕生了被稱為Boy Scout的組織,這個後來在中文世界被翻譯成童子軍。1908 年,貝登堡出版了至今仍被視為童子軍「聖經」的《童子警探》一書。自此,貝登堡的簽名首字——「B. P.」和他的童子軍組織開始為人們所熟知,逐步走向世界。

為了挽救少年古惑仔,英國人創立一種組織,中國人卻指望它救國

英國童子軍

中國人知道「童子軍」是在1910年,當時中國聖教會翻譯刊登《英國童子軍》一書,進而提出「中國宜創童子軍」的建議:


近年以來,各國學堂培植子弟,不但有各種科學,兼有訓練成兵之妙法。······將英國童子軍一書譯出問世,先行刊入報內。望我國教內外人士,見此書之後,亦群起創設此軍,訓練幼童有尚武精神。中國之強可立待,又何至使外人獨有此秘密術也哉。

從這段話中似乎又可以看出近代中國人追求國家強大的那種急躁心理,他們將Boy Scout翻譯成「童子軍」,目的就是突出這種組織的軍事作用,甚至將此視為培養中國人尚武精神的路徑,其實英國的Boy Scout更重要的是培養少年兒童的現代公民意識。很可惜,被國家主義遮蔽的近代中國知識精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為了挽救少年古惑仔,英國人創立一種組織,中國人卻指望它救國

民國童子軍

1911年,上海租界的外國少年就曾組織了「上海貝登堡童子軍」。1912年,在武漢文華書院里也很快出現了由中國兒童組成的「童子義勇隊」,這是中國童子軍的真正誕生。之後,國人公辦學校與教會學校紛紛辦理此類兒童組織,且主要採用「童子軍」的譯名。隨著童子軍數量的逐步增多,影響的逐步擴大。

當時,也有很多中國教育界人士對「童子軍」的名稱提出過異議,認為將兒童組織稱之為「軍」,會導致淡化它的教育意義。1916年《申報》刊載有關上海童子軍之報道,曾提及童子軍譯名及性質:


考其實則與軍隊性質絕異,而純然為精神上之訓練,養成兒童堅忍耐勞、克己愛人之德性。

為了挽救少年古惑仔,英國人創立一種組織,中國人卻指望它救國

民國童子軍

1919年,有人撰寫《童子軍名詞之商榷》一文,提出:「童子軍三字名不副實,而不合於現世新教育之主義。"

但是,在民初軍國民思潮影響之下,兒童教育也被視為通往富國強軍的途徑,這些相對理性的聲音很快被湮沒了。1916年《青年雜誌》刊載兩篇介紹英、美兩國童子軍(作者譯作「少年團」)的文章,引介者指出:


惟我國施行童子軍教育之初,泰半視其為軍國民教育之一種,而形成總之的偏差與實施方法的傾向軍事教育。

民國初期的知識界,與其說是關愛兒童,不如說是想利用兒童,利用兒童實現軍國民教育的目的,甚至就直接說是少年兵的養成。如果讓兒童去承擔真正的軍事任務,那麼又和現代社會一些毒梟麾下的童子兵有什麼區別呢?

為了挽救少年古惑仔,英國人創立一種組織,中國人卻指望它救國

民國童子軍

1925年,第十一屆全國教育會聯合會大會通過「學校應注重軍事訓練案」,就主張「小學及初級中學,應實行強迫童子軍訓練」。

1926年以後,國民黨更是以它的意識形態主導童子軍的建設發展,用政治去控制兒童組織,將兒童政治化。1926年3月,中國國民黨執行委員會在廣州召開第十次常務會議,中央青年部提出童子軍訓練應由國民黨負責領導。

在國民黨看來,童子軍不僅僅是教育作用,更重要的是直接的軍事作用,是他們潛在的軍事力量。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中國國民黨童子軍總章》頒布,首條即「本黨童子軍之訓練,以養成三民主義之革命青年,完成國民革命為宗旨。」

為了挽救少年古惑仔,英國人創立一種組織,中國人卻指望它救國

民國童子軍

「三民主義」成為童子軍的訓練宗旨,也就意味著這種原本應是養成兒童健全人格的教育組織徹底政治化,淪為國民黨的政治工具,中國的兒童教育,甚至兒童本身也論文國民黨意識形態控制下的工具。

對兒童進行政治化教育,是國民黨全盤意識形態控制的一部分,也是對中國兒童的一種嚴重戕害。1949年以後,隨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瓦解,童子軍組織在中國大陸漸漸消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言論史 的精彩文章:

一部曾在中國火爆的島國電影,女主是女神,背後歷史日本人不願提
不是211和985,也沒進雙一流,但是這個大學曾經是中國最好的學府

TAG:朱言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