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棒的事,就是我們在一起成長

最棒的事,就是我們在一起成長

身教大於言傳。否則,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要求孩子做到?點點就是我們跨出改變的第一步的動力的來源。我們在教點點,點點也在用她的方式教我們。

01

————

天生性格

我和老虎兩個人都是天生內向型性格的人,具體表現在:膽小、靦腆、臉皮極薄;朋友不多,不愛熱鬧;凡事寧可吃虧,不愛爭取。

比如說老虎經常跟我講起,他小時候爸爸讓他去買瓶啤酒他也不好意思,最後總是讓妹妹去。我也半斤八兩,爸媽讓我去菜場打一塊錢的肉,他們或許不知道我需要給自己做十分鐘的心理建設鼓足勇氣才能去。

我倆來德國第一年,有一次坐大巴坐過了站,結果那一站在高速上開了足足十分鐘,而反方向的大巴要等一個小時才來。馬路上一輛輛車飛馳而過,我倆都想到了應該攔個順風車,只要願意開口,坐上車十分鐘就到了。可是我們互相鼓勵(推諉)了一個小時,直到反向的大巴已經到了,我們還是沒有一個人有勇氣開口。

在德國這些年,這種傾向變得更加明顯。相比中國,德國比較尊重私人空間,沒有那麼熱鬧,也沒有太多來自外界的社交壓力。任何社交活動,如果你不想去,絕不會有人勉強。而我們在這樣的環境里由著自己的性子「自甘墮落」,基本上能不跟人打交道就不跟人打交道。

老虎在漢諾威多少還認識一些中國朋友,我在海德堡的這種自我封閉的情況簡直到了一個極端。我的所有的社交需求通過每天跟老虎打電話已經得到完全滿足,於是我關閉了所有的外界觸口。在海德堡的四年,我沒有興趣去認識什麼朋友,也沒有興趣去參加任何活動。晚上跟老虎有說不完的話,而白天在辦公室幾乎每天只說兩句話:「Good morning」和「See you tomorrow」。

我們來德國之前,有人告訴我們「剛剛過來會覺得德國比較安靜,過兩個月就覺得德國太悶了,想要找人說說話」。可是我在這獨來獨往的四年里,一點都不覺得孤單或失落。我也滿足於一個人,也享受一個人的自由和安靜。這大概就是天生性格:有的人喜歡人,喜歡熱鬧,喜歡說話,不跟人接觸就會失落不安;而有的人害怕人,喜歡安靜,滿足於自己的世界,跟人接觸反而才覺得不安。

我們倆毫無疑問是後者。

02

————

社交障礙

天生內向不代表是壞事。內向的人思維敏感,共情能力強,也更具備更好的專註力。但是,凡事物極必反。

讀博的時候其實挺自由的,愛幹嘛幹嘛沒人管。後來有了孩子,每天忙於照顧點點,也沒有精力出門和人打交道。既然自己內心滿足於獨來獨往的生活方式,也就沒有去思考過改變的必要。

現在工作了,工作原因不得不頻繁地跟人打交道,因為在公司里根本沒有當「獨行俠」的可能。我在這方面的缺陷就變得非常明顯,並且確實形成了不少困擾。尤其是當我發現我不僅僅是跟德國人在一起時悶葫蘆,連遇到中國人也不知道怎麼說話時,我終於意識到再這樣下去不行了,我是不是得了「社交障礙症」了。

更重要的是,點點開始長大,我們開始在點點身上看到很多我們自己的影子:她遇到不熟悉的人,不肯笑也不肯打招呼;她有但只有一個朋友Amelia,只願意跟她這個朋友玩;出去公共場所玩的時候,只要有別的小朋友出現她就會躲開,或者一定要拉著大人陪著,顯得特別膽小。

只是這種相似,到底有多少是來源於先天,又有多少來源於後天呢?

03

————

鏡子

上周點點生病,我帶她去看醫生。等待的時候,她就在玩放在兒童廚具里的磁石,把磁石一塊一塊地拿到我身後的鐵板上來貼著玩。可是這一次轉身,她發現小廚房那裡又來了一個也就不到兩歲的小朋友,站在在廚具邊上也玩起了磁石。她立刻就走回到我身邊來,眼裡都是委屈。我看出來她想繼續她自己的遊戲,就鼓勵她走過去去跟對方小朋友商量。可是她不敢,只是賴在我身邊,拽著我的手。她是真的害怕,即使對方比她小。

這件小事里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第一,我想到以前遇到這種情況,無論是我還是老虎都傾向於告訴她:「沒關係,別的小朋友也要玩,你這裡已經有好幾個了,你就先玩這些吧!」這本質上就是我們不願意和人打交道的真實心理的外在表達,勢必已經對她產生了影響。

第二,今天遇到這個情況,我嘗試掩蓋自己的真實心理,而鼓勵她去跟對方小朋友商量。對於外向型的人來說,這是很簡單的事情——就像若干年前,他們可以不假思索地攔下一輛順風車。可對於我們以及點點來說,這真的不簡單。除了心理恐懼,點點根本也不知道什麼是商量,怎麼去商量,被人拒絕了怎麼辦。

所以她真正需要的,是我帶著她落落大方地走到人家小朋友面前,為她做個示範。一方面,她從我的若無其事的態度會覺得這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從而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另一方面,我給她示範了她才能學會應該怎麼去跟別的小朋友協商,怎麼處理肯定和否定的答覆。

可是事實是,我自己也害怕跟別人交流和溝通,我甚至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跟對方小朋友商量,這在我這兒根本也不是簡單的事情。連我自己都做不到,我憑什麼認為我用兩句話就能成功鼓勵點點去呢?

何況,我的每一絲真實的恐懼和猶豫,都能被孩子分毫不差地捕捉到。我不敢去,她也會立刻本能地覺得:連媽媽都不敢,那一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媽媽逃避了,我也應該逃避。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們倆遇事躲避、害怕跟人打交道的行為,難道不是看在她眼裡了嗎?孩子的教育,本就是身教大於言傳。

04

————

恐懼

有句話說,所有的恐懼,都是自己心裡創造出來。你害怕的只是自己的想像。

很多事情在第一次嘗試以前,人都會害怕。這種是對未知的恐懼,就像一個人第一次走進黑暗的大森林,必然會害怕有一隻猛獸突然跳出來。

很多事情在熟練掌握以前,人也會害怕。這種是對失敗的恐懼,而本質上是對結果和得失的在意。人往往不會害怕自己熟悉和擅長的事情。

不幸的是,除了天賦異稟,大部分事情如果沒有經過第一次嘗試和此後無數次鍛煉,是達不到熟悉和擅長的程度的。所以,對未知的害怕和對結果的在意,就會把我們禁錮在「安全區」,從而難以突破。

不管承不承認,我們不願意跟人打交道,是因為我們害怕(陌生)人。我們害怕一旦與人打交道會被那個人欺騙或者遭到拒絕或是嘲笑。不管哪一種,都是失敗的經歷;而每個人都害怕失敗。所以,我們乾脆把自己保護起來,待在覺得安全的自己的世界裡,不輕易探出。

好像烏龜啊!它有一個厚厚的殼,一有風吹草動立刻縮進去,它覺得那裡是最安全的。設想如果它沒有這個安全殼,或許他會考慮別的方案,比如趕快逃跑,或者準備戰鬥吧?

05

————

改變

既然內向的性格已經給我們帶來困擾,我們就要試圖改變。可是改變往往是困難的,尤其是第一步。然而改變有時候又是簡單的,尤其是當你邁出了第一步

上周末我帶著點點去挖沙。點點堅持不去有其他小朋友的地方。我不想勉強她,就順從了她。可是我剛剛給點點用沙子做了一個冰淇淋,冰淇淋模具就吸引了兩個小朋友過來——在沙場里,冰淇淋模具永遠都是最受歡迎的。而那顯然是個外向型的小朋友,不問自取地就拿起了模具,跟我說他也要冰淇淋。

點點立刻不高興了,委屈地看著我求助。我有點為難。我理解她的情緒,那是她的東西,她不願意給一個不認識的人。我想保護她,不願意忽略她的情緒,也不願做一個「強制分享」的媽媽;可是我也不能把人家手裡的點點的東西搶回來,那也不是一個好的示範。於是我開始一邊給小朋友做冰淇淋,一邊制定規則:每個小朋友只能拿一個。點點說她要紅色的,我告訴她那麼紅色的就是她的,她有權利不給任何人。陸續又來了好幾個小朋友,我一直裝作若無其事地樂哈哈地跟他們說話,並為他們做冰淇淋,不管我的德語有多蹩腳。

我的本性是不喜歡做這樣的事的。即使是小孩,我也一樣有交流障礙。可是我強迫自己忘掉這些,投入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過程中。全程我幾乎沒有怎麼和點點說話,可是我知道我背後一雙眼睛一直在靜靜地觀察著我的一言一行。所以我得做好這個示範,這比我用語言教她一萬次都有用。

或許是我太過敏感:帶她回去的路上,我第一次聽到她學著我向對面走來的陌生人活潑地說「Hello!」我似乎聽到了她對陌生人的盔甲有點鬆動的聲音。

06

————

主動出擊!

改變的步伐一旦邁開,有些事情就真的突然變簡單了。

昨天上午我帶她去動物園,給她帶了個墨鏡。她戴上以後說太大了;我拿過來一看,原來是鏡架上的小螺絲全鬆了。必須要緊一下,否則在路上這些螺絲鑰匙掉了這個墨鏡就沒用了。我剛打算回家拿小螺絲起,才想起所有的工具都被帶到慕尼黑了;只好想著等坐上地鐵試試看用鑰匙能不能緊吧!

去地鐵站的路上,看到了一家眼鏡店。我心裡突然一動,跟點點說:「我們去找眼鏡店裡的人吧,看看那裡的人願不願意幫我們修,好不好?」我牽著她的手走進眼鏡店,跟店員解釋孩子墨鏡螺絲鬆了,能不能幫個忙修一下?店員說,好的!就接過去轉身拿進去修了,緊完螺絲還把眼睛清洗了一遍。我跟點點說:阿姨出來你去跟阿姨說謝謝!她點點頭。等到店員出來,她走到店員身邊說Danksch?n(謝謝)!店員瞬間就被她萌到了,高興地不得了,對點點說Bitte sch?n(不客氣)!

這也一樣是一件似乎不值一提的小事,可對我來說卻不小。這不只是修眼鏡那麼簡單,而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變化。我和老虎的性格使得我們真的需要人幫忙(比如順風車事件)的時候尚且猶豫不決,在小事面前更是抱著一種自己湊合湊合看能不能解決,能不麻煩人就不麻煩人的態度。「主動出擊」在我們的行為模式里幾乎是不存在的。

可這次我主動出擊了,並且得到了一次非常積極的正反饋!因為我知道我為此付出了勇氣做出了改變,所以我對自己挺驕傲的!而點點在旁邊,目睹並參與了全程。這就是我想給她的示範教育。我似乎能夠感覺到,她那或是先天或是後天形成的交流恐懼又被融化了一點。

07

————

共同進步

昨天晚上一家人一起去散步,路過一個已經關門的臨時搭建的水上樂園,但很多工作人員還在門口聊天。點點很想進去看。老虎說,關門了,不能看了。——其實這就是在過去的兩年里,我們習慣於給點點的教育方式。我們會「耐心」地告訴孩子,為什麼我們不能去;卻很少想過有沒有爭取的可能,因為我們根本沒有爭取的習慣和勇氣。

這次,我看到旁邊有個小門,就壯著膽子想拉點點去看。剛邁出一步,工作人員看見了,大聲喊:「我們都關門了!」

可是點點還是想進去看,噘著嘴不開心,即使我們給她解釋了幾遍阿姨不讓我們進去。白天剛剛獲得的正反饋發揮了作用。我拉著點點的手說:「我們去找阿姨,就說我們想進去看一下,看她願不願意放我們進去,好不好?但如果阿姨不同意,那就只好算了。」

我們一起走到那個工作人員面前,點點按照我教她的,跟對方打招呼說Hello。對方也很喜歡點點,誇了一陣這個孩子真漂亮真可愛。接著我就跟她們說,孩子很想進去看一下,可以讓我們進去嗎?對方說,不行,我們已經關門了,所有的設備都停了。

我依然沒有放棄,說:我知道你們關門了,我們不玩,就進去看一下,很快就出來。這一次對方說:好,你們進去吧!點點於是又跟對方說謝謝。等到出來的時候我又帶著她回去跟人家用正式用語說再見。結果人家也很高興,用正式用語、非正式用語和義大利語連著跟點點再見。點點也完全不用我教了,直接就跟對方做出了回應。

皆大歡喜。又是一次正反饋!

我和老虎經常感慨:有了點點以後,我們發現了很多自己身上原本沒有意識到的的問題。我們知道身教大於言傳,於是為了給她樹立一個更好的學習範例,我們也在不斷進步,不斷變得更好。否則,「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要求孩子做到?」她就是我們跨出改變的第一步的動力的來源。我們在教點點,點點也在用她的方式教我們。

關於家最棒的一件事,就是我們每天都在一起成長,一起進步,一起變成更好的人!

————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的家話 的精彩文章:

TAG:我們的家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