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動物們的健身秘笈

動物們的健身秘笈

人類為什麼要健身?原因有許多。或許是為了減肥瘦身;或許是為了強壯敏捷;又或許是為了打發業餘時間。但無論是哪種原因,人類健身與否,保持怎樣的身材全憑自己選擇,不過是選擇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但動物不是,健身對於它們來說,關乎生存。那麼它們是如何管理自己的身材的呢?

躺著練肌肉的熊

熊需要依靠強壯的肌肉來保護幼崽和捕食,肌肉對於它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我們知道,保持身上的肌肉需要持續不斷地鍛煉,不斷地刺激肌纖維,維持肌肉的生長,否則辛苦練出來的肌肉會逐漸衰退。然而,寒冷的冬天來臨時,熊也要冬眠,它們的冬眠時間長約100天。在這100天里,熊的心率、呼吸率、新陳代謝率都極低,體溫也會下降,那麼它們會不會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強壯的肌肉都衰退了?不會,它們的肌肉基本不會減少,肌肉細胞都保持著相同的數量和形狀,蛋白質數量幾乎沒有損失。這是為什麼?科學家發現,冬眠中的熊雖然看上去沒有活動,但實際上它們一直保持著有節奏地抖動,這就保持了肌肉的運動,所以冬眠醒來的熊依然強壯有力。

正常情況下,如果人類像熊一樣這麼長時間不活動,必定會肌肉萎縮甚至失去生命。如果人類學會了熊的這種躺著練肌肉大法,我們也許就能夠進行冬眠著進行長途的太空旅行了!

愛跑輪的倉鼠

提到倉鼠,倉鼠在跑輪里歡快奔跑的身影可能就會浮現在你眼前。在動畫片里,還有小倉鼠跑跑輪發電、織布的場景,這種小動物似乎天生就與跑輪密不可分。它們為什麼喜歡跑輪?

研究發現,讓倉鼠在跑輪里跑上30分鐘後,它的多巴胺分泌會增加,讓它們更興奮,換句話說,玩跑輪的倉鼠很開心。另外,經常在跑輪中跑步能促進血管再生,還能讓倉鼠保持健康水平。更為重要的是,跑輪運動能夠促進倉鼠生長因子表達和大腦海馬體處的神經細胞再生,這會增強倉鼠的學習能力。

如果不給倉鼠跑輪,它們會心情抑鬱、精神緊張,還會過度肥胖、容易生病,過不久就會死去。所以跑輪對它們來說不僅僅是娛樂設施,也是生存設施。你若養倉鼠,可別忘了給它加個跑輪。

喜歡跑輪的不只有倉鼠,其他嚙齒動物如老鼠也喜歡,另外青蛙同樣喜歡跑輪。並且,並非只有家養小動物鍾愛跑輪,野生的小動物也喜歡。研究人員將跑輪放到野生鼠面前,它們就會不自覺玩起來,不需要任何訓練,野生的青蛙也是如此。也許跑輪對於這些小動物來說,好玩又能鍛煉身體,還能讓自己變聰明,怎能不喜歡?

座頭鯨的水上運動

座頭鯨最為讓人稱道的一點便是洄遊了,除了生活在阿拉伯海的座頭鯨,每年座頭鯨都進行著有規律的南北洄遊,夏季游到高緯度較冷海域捕食,冬季游回熱帶或亞熱帶溫暖的海域繁殖。它們每年洄遊的路程長達2.5萬千米,在哺乳動物遷徙最遠路程的世界記錄中名列前茅,並且在洄遊的過程中不進食。2.5萬千米,對於成年座頭鯨來說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壯舉,但對於年幼的座頭鯨卻並非易事,所以它們需要好好健身。

成年座頭鯨可以一次潛水90分鐘,而年幼的座頭鯨3~5分鐘就必須到水面呼吸。到海面上時,小座頭鯨喜歡破水而出,騰空而起,然後身體向後彎曲,來一個完美的後翻滾動作。這樣的動作可不僅僅是為了好玩,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海峽群島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年幼座頭鯨的這種水上運動可以促進其肌紅蛋白的生成。肌紅蛋白比血紅蛋白更親氧,在肌肉中有良好的儲氧功能。對於年幼的座頭鯨,想要長時間潛水就需要足夠的氧氣,那麼它們就得通過這種水上運動獲得更多能夠儲存氧氣的肌紅蛋白。

為了洄遊,座頭鯨可是做好了準備,保持完美的身材回到自己誕生之地。

為了保命減肥

在許多人看來,減肥可能是為了健康,也可能是為了更好看,但對於鼠海豚來說,減肥是為了保命。不吃午餐或者成為別人的午餐,自己選吧。

鼠海豚雖然名為海豚,但實際上是齒鯨,因長得和海豚很像而得名。它們性格溫和,喜歡安靜的海域,主要以魚類為食,偶爾也吃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但在某些時候,它們會節食。寬吻海豚是鼠海豚的天敵之一,雖然它們不以鼠海豚為食,但會用頭撞擊鼠海豚體側,給鼠海豚帶來重傷甚至死亡。科學家發現,當水域內的寬吻海豚增多時,鼠海豚的進食次數會比平時要少,能不吃就不吃,也會盡量減少需要消耗能量的活動以便可以過久一些再進行第二次捕食。

在敵人眼中,自然是體型越大的獵物越容易暴露,同時大體型通常意味著相對笨重。對於鼠海豚來說,體型大的更容易被寬吻海豚的頭部撞到,身體小一些的更靈活,活下來的幾率也更大。所以,鼠海豚的節食可不是為了保持美的身材,它們是為了生存下來。

動物們為了生存,各有各的健身秘笈。而人類鍛煉,雖然看起來是為了美、為了健康,但其實本質上也同樣是為了生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火山發電:岩漿的力量
想成為化石?有訣竅!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