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遺憾的瑰麗——兩漢的五銖

遺憾的瑰麗——兩漢的五銖

說到歷史上中國的強盛,後人往往想到唐朝。連中國人在海外聚居的地方都叫「唐人街(China Town)」。大唐的確強盛,但那基本是在「安史之亂」以前。這之後的一個半世紀里——雖然午後的太陽依舊火熱,暮光也算耀眼——李商隱的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了。

秦朝退出歷史舞台之後,劉邦建立的大漢王朝歷時四百多年,分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和東漢(公元25-220年)前後兩段。秦漢是歷史上中國趨向強盛,傳統社會發展模式逐漸定型的時代。秦存續的時間短暫(前221-前206年),而兩漢社會平穩發展的歷史足夠長,所以,論史往往「漢唐並稱」。

一言蔽之,若論「強盛」——漢似「芝麻開花」,唐如「烈火烹油」。

上篇說道,西漢在立國後的約一百年時間(前202-前119年)里,使用的貨幣基本是各樣的「半兩」。次年(前118年)起,改用五銖。以後,五銖一直是兩漢社會通行的貨幣。西漢五銖直徑多在25-26毫米,重約3.3克;東漢晚期之前,五銖的這兩個數據都略有減小,但重量也達到3克以上。在貨幣以重量為足值標誌的時代里,兩漢絕大部分時段內的貨幣鑄行還是成功的。到了東漢末年,五銖鑄造得輕小,相當多的足值貨幣被剪鑿成了內外兩枚錢的情況,相當極端地說明了當時社會經濟狀況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郡國五銖(前118-前116年)

赤仄(磨銼邊緣毛刺,使之整齊)五銖

(前115-前114年)

武帝五銖(前113-前87年)

昭帝五銖(前86-前74年)

宣帝五銖(前74-前49年)

元帝五銖(前48-前33年)

(以上是西漢五銖)

更始(玄漢)五銖

(公元23-25年,兩漢間短暫的農民軍政權)

以下是東漢五銖

建武五銖(東漢初年,公元40年始鑄)

四齣五銖(東漢末年,公元186年始鑄)

綖環五銖

(東漢末民間剪鑿足值貨幣的產物)

左 綖環五銖,右 對文五銖

(東漢末民間剪鑿足值貨幣的產物)

東漢末年民間剪鑿足值的五銖貨幣「一分為二」,外部環形,叫「綖環」;內部文字不全,只剩下了一半,叫「對文」。今天人們已經不能為它們一一找到原配了。但從下圖,後人可以知道彼此的大致關係。

兩漢之後,中國的很多封建王朝基本也都鑄行五銖,雖說名目大致相同,但實際直徑、重量變化多端。這些情況是各個時代政治混亂、經濟動蕩的晴雨表。兩漢之後,「五銖時代」又持續了約400年。至公元621年,五銖時代徹底結束——開元通寶的時代開始了。

兩漢400年是「五銖」執行歷史貨幣職能,最為順遂通暢的時代。愛好傳統錢幣收藏的人,一說到「兩漢」,便想到「五銖」;一提到「五銖」,也會想到「兩漢」。在歷史貨幣領域裡,五銖錢幾乎成了兩漢的代名詞。

兩漢的社會發展好似「芝麻開花」:它不猛烈——較慢,也不絢爛——四平八穩、循規蹈矩。然而,國土得到了擴展;來自北方匈奴的邊患基本解除;傳統農業社會的人口有了增加;百姓的生活不一定富足,倒也安泰;國家的稅收常年保持在十五稅一(稅率為十五分之一)......總體上,王朝與它的人民也還算各得其所。

「五銖」作為傳統貨幣,留給後世的感覺,正像兩漢時期逐步「昇平」的社會留給人們的印象一樣——必須肯定它曾經的輝煌,然而,沉寂了的歷史——當後人再一次反觀——希望找到瑰麗的「絢爛如錦」的時候,好像又只會發出「欲說還休」般的慨嘆。

是兩漢之後混亂的貨幣鑄行遮掩了五銖和大漢的輝煌?還是——

我們對於歷史過於苛責了嗎?

(為輔助文字表達,圖片來自網路下載,以備直觀,無商業用途。謹此致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咸話閑篇兒 的精彩文章:

TAG:咸話閑篇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