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量子起源:淺談電磁波是否對人有害

量子起源:淺談電磁波是否對人有害

隨著幾條鮮艷的橫幅拉開,一行[無良xx亂建死亡塔無視業主生命安全]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抗議通信基站的事情,此起彼伏的在全國範圍內上映。

近些年,從核電站到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如洪水猛獸,讓人談之色變。

比如去年夏天,我那懷孕的女同事,就嚷嚷著要和我換辦公桌位置,理由是她的辦公桌離路由器太近,電磁輻射對寶寶不好,當然我在心裡苦笑的同時,毫無在意的答應了她的請求,想當初,明明是她說那裡信號好,非要搶佔那個位置。

許多商家也沖著公眾這個心理,大打[防輻射牌]而搛得盆滿缽滿。

比如五花八門的防輻射服就是其中之一。商家利用公眾科學素養差的特點,混淆視聽、造謠生非。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本是情理之中,但是一味信奉偽科學與謠言,無端端的自己嚇自己則不可取。

本篇《量子起源》,帶你一探電磁波的奧秘,以及闡述它是否對人體有害。

我們的故事,最早要追溯到180多年前,偉大的科學家法拉第先生開創了電磁學,並首次提出電磁場概念。遺憾的是,法拉第出生貧寒,從小在印刷廠上班的他,沒有接受過太多教育,使他偉大的設想無法用數學描述。

直到,麥克斯韋的出現。

麥克斯韋和法拉第不同,他出生富裕,從小有雙親精心培養的他精通數學。等麥克斯韋長大成人後,他非常崇敬曾經的科學巨匠,因此廢寢忘食地閱讀法拉第寫的書,讀罷,決心為法拉第唸叨的電磁場建立數學方程。

就這樣,人類有關電磁場的腦洞,終於從設想變成方程。

不過,麥克斯韋的方程非常複雜,當時只有少數科學家能夠看懂。起初,科學界是普遍不相信麥克斯韋方程中的電磁波,因為科學是一門極為嚴謹的學科。法國數學家龐加萊曾經說過:[任何未經實驗驗證的理論,都不能納入進科學]。

電磁波誰也未曾見過,不相信也是在情理之中。

與之類似的複雜方程,還有曾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直到2016年美國找到引力波,有了這最後一個實驗證據為止,才為100年前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划上完美句號。由此可見,科學事業是多麼的艱難與美妙。

所幸,電磁波不像引力波那麼難找。

就在麥克斯韋逝世的第八年,年輕的物理學家赫茲,相信麥克斯韋方程中描述的電磁波是存在的,並決心去研究它,籍此作為自己的博士論文。

這就是赫茲製作的實驗裝置,簡單的難以致信。

裝置有兩部分組成。

第1部分是電波發射裝置,當銅球中的電流通過導線傳遞至小金屬球時,會在空隙處產生一道電火花,假設麥克斯韋方程描述正確,那麼,被振動的電子會產生波動,就像丟一塊石頭在水中會泛起水波一樣,進而製造出電波。

第2部分是電波接收裝置,當電波以光速向時空中輻射時,它撞到一根金屬導線,那麼移動的電波,就像金屬切割磁感線一樣,可以在導線上形成一股電流。假如接收器看見了電流流過產生的電花火,則證明真的存在電波。

整個1887年,赫茲幾乎都在用放大鏡找接收器中的火花

1887年,赫茲關閉門窗,在他漆黑的實驗室中,手持電波接收器,耗費差不多整整一年,也未能在接收器上找到設想中的電火花。

無獨有偶,在另一座城市中,洛奇教授也在尋找電磁波。

有一次,洛奇在測試避雷裝置時,當電流通過,一道微弱的藍光頓時在導線中亮起。洛奇教授大喜,因為他看見藍光高度有序,如同人工編織花紋一樣。他立即意識到,這肯定是電磁波,不然怎麼頻率會如此之整齊。

洛奇教授心情無比舒暢,他決心出去旅遊一趟,打算在1888年的英國夏季科學座談會上,向全世界發表自己地研究成果。

顯然,命運不會再垂青洛奇教授。

因為在與此同時赫茲的艱辛實驗,終於獲得了回報,他於1888年的某天,在電波接收器上看見了微弱的電火花。

而這一切,洛奇教授並不知情。

度假歸來的洛奇滿面春風,在人聲鼎沸、聲勢浩大的英國皇家科學院大樓,他以為自己即將迎來人生之中最輝煌的時刻,因為這項研究成果,能給他帶來無上的榮譽與爵位,因此洛奇從會議伊始就很亢奮。

然而.......

「先生們,一周前德國物理學家赫茲先生,終於探測到了時空中的電磁波,我們從朱庇特手中奪得了閃電,從此我們將成為大自然的主人.....」

隨著科學座談會開幕式上,數學家傑拉德這樣的一席話,讓洛奇教授頓時就像是嗶了狗,使他整個人都不好了。

研究成果被人捷足先登,可想而知洛奇教授得有多鬱悶。

洛奇教授的悲劇不僅於此。1894年,年僅37歲的赫茲因敗血症英年早逝,為了紀念赫茲,洛奇教授將自己最新發明的一套電磁波發送、接收器,帶來了追悼會現場,並進行了演示,以紀念這位曾經可敬的老對手。

洛奇教授發明的電磁波發送、接收裝置

誰知,洛奇的新發明卻被人所覬覦。

20世紀初,一位名叫馬可尼的義大利人來到倫敦,宣稱自己發明了通信距離極為遙遠的無線電,並為此申請了專利。他長袖善舞,善於結交人脈,並利用這些資源,在英國建立無線電公司,為自己謀利。

隨後人們才發現,他的所謂發明,幾乎全部都是抄襲洛奇教授的成果。

馬可尼箱子中的所謂「發明」,就是直接抄襲洛奇教授

以往,在科學家的眼中,發明創造,都是為了推動人類文明的前進,不會去太計較個人得失,學術之間有竟爭也是良性的。

可是,馬可尼這個商人,卻利用真正科學家們的成果,來申請自己的專利,還宣稱自己是無線電之父。他的做法徹底破壞了純粹的科學氛圍,從此以後,科學這塊純潔的處女地,也被充滿銅臭氣味的商人所污染。

更加諷刺的是,馬可尼的人脈和金錢操作,讓這個小偷似的投機商人,獲得190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好了,扯遠了,下面我把話題拉回來。

隨著相關設備的發明,電磁波在人類社會裡,像空氣一樣傳播開來,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技術。而赫茲先生在逝世前,實驗中觀察到的一些物理現象,卻沒有任何人能解開,成了當時的未解之謎。

這個謎題就是大名鼎鼎的[光電效應]。

赫茲發現,當他用紅光照射那兩個金屬球時,電火花沒有任何影響;而一旦換成用藍光照射時,電磁波實驗就像獲得了魔法加持一樣,火花瞬間變得閃亮了起來。更加讓赫茲不解的是,藍光就算一點點也有效果。

舉個栗子。

假如你有紅、藍兩種顏色的水,當你泵紅水衝擊幾塊小石頭時,無論水壓有多麼的大,小石頭紋絲不動;而一旦換成藍水,就算藍水弱得像尿尿一樣,卻也能把石頭沖走。如此不符合邏輯的現象,電波難住了許有人。

為了更好理解之中的違和,我再舉個栗子。

假如你有紅、藍兩種膚色的僕人,你讓他們分別去抬「電子」。你知道紅人的力量比藍人的小,按照邏輯,紅人一個抬不動,那兩個、三個、四個總能抬動吧。可是情況卻不是如此,無論紅人有多少個,就是抬不動。

你們看,電磁波用常識理解不了吧!

就在人們為[光電效應]感到困惑之際,一位名叫普朗克的科學家也遇到了難題。

19世紀末,德國標準局為了製造更省電的燈泡,他們來到柏林大學向普朗克教授請教,請求他幫忙計算一下,什麼溫度下,能讓燈泡以能最少的電,發最多的光。

當時,人類已經知道光的紅外、紫外以下,肉眼不可見。

為了讓燈泡能製造出更多的可見光,而不是把電浪費在紅外、紫外上,普朗克答應了德國標準局,決心幫他們解決這個難題。於是,普朗克教授做了個接近「黑體」一樣的實驗設備,開始了他的計算。

那麼,什麼是黑體?

黑體是當年科學家腦洞的東西,現實並不存在。他們設想一種東西,可以吸收所有電波,卻不會反射電波,籍此來計算「黑體」在接收到電波的能量時,它的溫度提升,與輻射出的光譜之間的聯繫。

建立黑體輻射方程,那麼就能輕而易舉找到燈泡的最佳溫度標準。

在普朗克之前,已有多位科學家,試圖建立黑體輻射的方程,可是,他們的方程都只對了一半。要麼是紅端的正確,紫端的錯誤;要麼就是紫端的正確,紅端的錯誤,總之,他們窮盡所學,也搞不定[黑體輻射]。

各自只對了一半的維恩方程、瑞利方程

舉個栗子。

其中一個方程前面描述都正確,但是當物體達到XX溫度,方程計算會輻射大量紫外光,可現實卻是白光;另一個方程則後面描述都正確,但當物體低於XX溫度時,方程計算會輻射大量紅外,而現實卻再一次打臉。

普朗克暗想,我該怎麼辦?

堂堂一個大學教授,要是連個燈泡都搞不定,這要傳出去,臉往那擱啊!要知道在當時歐洲的大學,教授可是相當有名望。無奈之下,普朗克拿出那兩個只做對了一半的方程,反覆推敲,在筆記本里逆向計算了起來。

他把那兩個方程,左刪一點,或者右刪一點,接著拿去[黑體實驗]驗證一下,見結果不對,就自己往方程里加一點,然後又去驗證,如此往複。

普朗克年輕時代與中年時代的照片

普朗克就像一位擲骰子的數學家,試圖以純粹的數學方法蒙出答案。

功無不負有心人,在普朗克花了幾年心血後,他終於蒙出一個,完全符合現實生活的[黑體輻射方程],一下子關於燈泡的問題就解決了。他根據這個正確方程,明顯告訴德國標準局,燈泡保持在3200K最節能。

也正因為方程是蒙出來的,所以普朗克低調的發表研究成果。

普朗克方程非常有趣,他能完美描述黑體輻射,是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方程因子只能取整數1、2、3、4、5......,而不能取1.X、1.XX、1.XXX、1.XXXX.....之類的非整數。誒!怎麼會這樣?說不通啊!

什麼啊,沒看懂?我仔細解釋下。

普朗克的方程,描述了一個極其詭異的世界。在那個世界,假如你打開水龍頭,水會一杯一杯地往下流,而不是一條直線;你走路,只能一格一格的走,沒有0.X格或者1.X格之類的走法。方程完全顛覆人類想像。

蒙方程的普朗克,無意間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這個極其詭異的新世界,就是只可仰望、不可觸摸的[量子世界]。

在經典宏觀世界,一塊餅乾、一桶水、一碗飯,都是能分了又分,切了又切,理論上可以一直分下去。量子論的誕生,告訴了我們人類,能量是有最小的單位,在那個詭異的微觀量子世界,存在著不可再分的東西。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教授硬著頭皮說,好像我們的世界在微觀層面,不是連續的,它是由一份一份的離散能量組成。普朗克把那一份一份的最小能量,命名為[量子],就這樣,量子概念在普朗克手中誕生了。

作為量子論創始人,普朗克教授一生命運多舛。

他一生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為此顛沛流離。大兒子命喪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二兒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試圖刺殺希特勒而被處死,兩個女兒也因難產而死。可見天才科學家也是凡人啊,很多事物掌握不了。

離經叛道的量子論,與當年的物理學格格不入。

保守的普朗克面對自己打開的新大門,他卻不敢自己踏進去,所以他在論文的結尾中提到,讓同行不要太較真,量子論只是他一家之言。當時的科學界,也就真的沒有去較真,都當普朗克的論文,是一本「科幻小說」。

在這樣的年代,卻有一個人把量子論當回事了。

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愛因斯坦。1905年的一天,愛因斯坦與普朗克的論文,歷史性的邂逅了,當目光一接觸上面的文字,他就像被一塊磁鐵一樣吸引了,驚世駭俗的[量子化]理論,讓靈感頓時在他腦海中湧現。

愛因斯坦非常興奮,就像獲得新玩具的小孩子。

他轉動那顆無與論比的大腦,在人類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尋找突破口,空然,像閃電劃破漆黑的夜空一樣,他有了一個理論。

愛因斯坦暗想:

即然普朗克說能量是一份份、不是連續的,而電磁波又是能量,而光又是其中一種電磁波,也就是說可見光,它也是一份一份的能量,應該有組成的最小粒子。想到這裡,愛因斯坦頓時豁然開朗,他明白了光電效應是怎麼回事。

以前,人們談到[光電效應],總會自然而然想起,無論多少紅人都抬不動「電子」的謬論,而藍人卻能輕而易舉地抬起。

愛因斯坦指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他說道:電磁波的能量是一份份的,不同顏色,代表蘊含不同的能量。紅光的能量很低,就像氣球,無論你有多少氣球,也不可能砸得動石頭;而藍光、紫光的能量則比較高,就像橡皮球,它只需要幾個,就能砸動石頭。

愛因斯坦把電磁波的一份份能量,命名為[光子]。

有意思的是,愛因斯坦得諾貝爾獎,並不是因為相對論,因為那個實在太複雜了,諾貝爾獎委員會的人,都沒有幾個能看懂,加上他的理論又很難驗證,所以讓愛因斯坦得獎的,正是他這篇靈光一現的[光電效應]。

基於天才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理論,以及之後的量子力學。

我們人類越來越察覺到,這個世界非常奇怪,當尺度小到量子世界,發現整個世界是離散的、是不連續的,就像是電視中的像素點,簡直細思恐極,這個證據彷彿在說,我們是生活在虛擬世界中,不然量子怎麼會那麼詭異。

同時還發現,我們的身體只是一堆概率能量包。

我們現在可以肯定的說,像衛星信號、路由器信號、手機信號,此類電磁波輻射是完全無害的,因為它們的能量實在太低太低,比本身能量弱得可憐的紅光,還要低萬倍,照射到人體時,如同被灰塵飄過一樣無害。

而有害的電磁波輻射是什麼呢?

是那些藍光、紫光以外的電磁波,它們的能量就像是皮球,曬一下太陽、做一次X光,雖然被皮球砸到不會受什麼重傷,但磕磕碰碰之類的擦傷總會有,所以長期曬太陽,以及去醫院做X光,確實對人有害。

在電磁波之中,殺傷力巨大的當屬伽馬射線。

它們的能量可就不一般了,就像是一顆顆呼嘯而過的子彈,穿透力極強。假如太陽系附近幾千光年以內爆發超新星,那麼以超新星的能量,輻射出的伽馬射線,能讓整個地球的生物滅絕,而且伽馬射線還能穿透十幾公里的岩層。

也正是因為伽馬射線,有如此強悍的穿透力,防輻射服在它們面前毫無卵用。

所幸,此類死亡射線,只存在於核輻射這樣的高能量激發中,因此我們不用過份擔心。

最後結論:

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對通信基站、路由器、手機信號之類的電磁波輻射感到害怕,很多人害怕它們,其實是與伽馬射線混淆了。

伽馬射線、X光、紫外、可見光、紅外、微波、無線電波都是電磁波

雖然伽馬射線、X光、紫外、可見光、紅外、微波、無線電波,全部都是一種電磁波,承載能量的媒介,也都是光子,但它們之間的能量區別極大。

孕服穿防輻射服也根本沒有必要,因為你一年接收的通信電磁波能量,其總量還不如一次洗澡時浴霸照射的多。

浴霸輻射的電磁波,完暴手機、路由器

看到這裡,是不是你連冬天洗澡時,連浴霸都不敢開了?

當然,可能也會有人用微波爐來懟我:你看微波也是一種電磁波,它都能快速加熱食物,怎麼能說電磁波輻射無害呢?

GIF

我沒寫微波爐,是因為微波爐加熱原理要寫清楚,那就屬於另外一個話題,限於篇幅,本篇也就不再展開。

最後再強調一遍,所有光都是一種電磁波。

既然冬天洗澡,用浴霸用得那麼心安理得,卻為何對那小小的手機、路由器畏懼如虎呢,就因為它們的電磁波看不見?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看來,看不見也是一種罪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事件穹界 的精彩文章:

眼睛:精密的光學接收器

TAG:事件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