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統天下,六國相繼被滅,為何留下一個小國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開疆拓土,平滅六國,掃清了秦朝統一的所有障礙,讓分裂了幾百年的局面重新聚合,成為統一而強大的國家。然而,秦始皇滅掉了六國,設立郡縣,還南征北討,將一些小的部落也收歸囊中。可是,有一個國家卻始終在帝國的版圖中存在,終秦始皇一生,都沒有滅掉它。
這個國家就是衛國,說起來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古老國家。秦國的祖先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為到秦地的,而正式被承認為諸侯國還是因為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衛國立國可早多了,周武王奪得天下後,就將自己的兄弟、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在衛,大致管轄地區為現在的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一帶。
因為這是姬姓王室之後,封地的位置在當時十分重要,衛國迅速成為了王國的重要屏障。康叔不僅擔任衛伯,而且在周成王的時候還兼任周王朝的司寇,相當於國家的最高司法長官。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沉溺於美色,荒廢朝政,導致國家被滅。周平王復興王室之後,為了擺脫戎狄的入侵,遷都洛陽。這時候衛國是衛武公在位,他出兵幫助平王抗擊戎狄,順利遷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衛武公也憑藉此時,震懾的群雄,成為強有力的君主。
然而,這也就是這個古老王國最為鼎盛的時代。到了東周時期,衛國的君主大多昏庸無能,國家實力一蹶不振。特別是在衛懿公時期,衛國遭到了滅頂之災,被狄人長驅直入而滅掉了。五千多名衛國的遺老遺少們,只好寄居在曹國。由於沒有土地,這些人的生存,居然需要好心的宋國、鄭國資助。
在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的幫助下,衛國好歹在公元前659年遷都到楚丘之後,延續了下來。不過,物是人非,衛國再也沒有以往的榮耀,已經徹底淪為了一個小國。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中國歷史從春秋走向戰國的標誌性事件。對於衛國來說,它的處境更為艱難,本來只用伺候一個國家,現在有憑空多出兩個。不僅韓、趙、魏,連齊、楚也經常要討伐他們。衛國國君周旋於多個大國之間,只能苦苦支撐。
對衛國威脅最大的還是魏國,為了表示恭順,衛聲公的兒子遫繼位後,自貶身價,改稱為侯,這就是衛成侯。不過這並沒有阻止衛國的下滑,兩代衛侯之後,衛孝襄侯又將自己改為衛嗣君,這已經是表明,衛國國主都已經不把自己看成是一國之君了,而是向魏稱臣,主動成為藩屬。這種情況維持了幾十來年,衛嗣君的兒子衛懷君在一次朝見魏王時,被不耐煩的殺掉,《史記》中記載:
懷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殺懷君。魏更立嗣君弟,是為元君。元君為魏婿,故魏立之。
不過衛元君雖然是魏王女婿,勉強當了幾年的衛國國君後,被入侵的秦軍俘獲,秦國還攻陷了魏國的大片土地,包括衛國的地盤全部劃歸了秦國的名下。秦人將衛元君的兒子立為衛國君主,這也是衛國的末代國君衛君角。
在魏國作附庸時,衛國龜縮在濮陽這個小城。當秦國佔據魏國土地後,強迫他們遷到野王縣。在這裡,衛君角被保留了衛國國君的身份,也沒有中斷他們的祭祀,讓衛國還在名義上存在。
那麼秦始皇以排山倒海的氣勢,滅掉諸侯後,斷絕了他們的祖宗祭祀,為何卻單單保留了衛國呢?這應該是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衛國國君長期成為附庸,也曾恭順伺候過秦國,所以秦始皇為了裝點門面,還是在名義上保留了它。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衛國雖然小,卻出了兩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商鞅和呂不韋。商鞅為了秦國的強大,不顧貴族反對,毅然變法,連後代都沒有留下。呂不韋則是秦始皇的「仲父」,也為秦國統一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因為這些原因,衛國始終在名義上被保留。直到秦始皇死後十多年,秦二世才「廢君角為庶人」,衛國才算正式告別歷史舞台。滑稽的是,秦帝國也在不久之後被滅。算起老賬來,窩窩囊囊的衛國,存在的時間要比強大不可一世的秦國還要長一些。
參考資料:《史記》
※相士預言他夫人能生天子,他激動的說:那我和劉邦項羽拼了
※戊戌變法失敗後,他本是慈禧要殺的第一人,因耳聾逃過一劫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