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謂「宗族」?——解讀《荒城紀》中的鄉村宗族

何謂「宗族」?——解讀《荒城紀》中的鄉村宗族

作者:郁花,南京大學中國史碩士

「宗族」一詞,在現代社會中似乎已經耳熟能詳。修族譜、尋根等一系列社會文化熱潮將這個詞一下推入民眾的眼中。但中國歷史上的宗族究竟源於何時?現有的典籍史料很難解答這個問題。但史學研究者所能追根溯源的是,「宗族」這一概念是如何形成並成為現在人們所認知的親屬團體範疇。

祠堂

解讀「宗族」這一概念,必須首先弄清楚「族」的含義。按照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的說法,「族,矢鋒也,束之族族也,從?從矢。」「族」所代表的含義是人群的聚合,即人們對「族」這個字的最初了解是基於對同類事務的歸納認識。到了周朝,「族」逐漸成為了父系親屬集團專有的稱呼,可見「族」所涉及的範圍逐漸縮小,內涵逐漸清晰。及至後世發展,「族」逐漸泛指親屬。而「宗」這個字,一般意義上指根據父繫世系原則所認定的那部分親屬,即宗親。因而,「宗族」一詞是一個「宗」、「族」各有發展過程,各有歷史特徵的二元結構。

祠堂

與傳統「家族」觀念不同,「宗族」是在宗親基礎上基於家庭又超越家庭的親屬團體,因此,它不具備以家族觀念、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情感聯繫。它更傾向於一種工具性的聯繫,它是以祠堂、族田、族譜等具體的物質基礎而存在的。

我們今天所言的宗族制度,並非自古襲來,而是在宋明清時期逐漸建構而成的,其孕育形成與國家政權力量的促進休戚相關。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亘古有之,在中央權力逐步滲透到地方之前,宗族在處理地方事務上享有極大的權威,可以說,宗族是國家與地方社會的中間力量。正因如此,宗族受現世權力影響甚大。一旦當權者不再希望宗族制度成為地方上的「實際」掌控者以後,宗族便在政權影響下日漸式微,及至最終退出歷史舞台。20世紀五十年代,社會歷史的變遷使得宗族賴以運作和聯繫的族產被逐漸破壞,宗族就慢慢淡出了鄉村社會。而自19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社會文化觀念使得民間傳統逐漸復興,重修族譜、家族祭祀等活動一時成為熱潮,宗族再次躍入世人的眼帘。然而這一時期人們所認知的「宗族」帶有更多的尋根問祖的意味,而不再是明清時期基於血緣關係而組成的一種組織制度。

1928年饒氏宗族合影 二排左五為童年饒宗頤

「宗族」作為一種外顯的、次元的歷史社會概念,因其存在基礎,規範理念與「家族」、「親族」等族類概念區別開來。這是一個古老的辭彙,也是一個嶄新的辭彙。

參考文獻:

1.江慧:《出世和入世:論家族和宗族的概念》,《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2.錢杭:《「族」與「前宗族時代」——兼論「宗族」概念的二元結構》,《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

3.周志永:《概念史視域下的家族與宗族》,《黑龍江史志》,2014年第13期。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歷史百家 的精彩文章:

《穿鼻草約》是何文件,琦善是否簽署這一條約?
為什麼阿桂能夠四次登上紫光閣功臣榜?他憑藉何等戰功邀得乾隆聖寵?

TAG:青年歷史百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