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管理的典範-范氏義莊
宗族文化,以家族的認同與強化為特徵,注重家族的延續與和諧並強調個人服從整體的文化系統。
宗族的繁榮昌盛離不開族人間的同舟共濟,共赴苦難。
現在的宗親會或者說同姓會(因為只是單純的同姓就組成而並不考慮是否同宗是否合理的宗親會)都會提倡跟繼承傳統上的一些宗族職能,例如濟貧恤寡、育幼育老、慈善捐贈,幫助同族人渡過難關,主辦宗族間婚喪嫁娶及各種集會。但是會根據時代的變化而發展出新的形式--宗族基金,以宗族基金的形式代為執行實現。
一個昌盛不衰的家族都會具備幾個相似之處,一個族群共有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產業是一個前提。強如曲阜孔氏一族的孔府、天師一族的天師府都遵守著這個傳統不變從而使自己林立與歷史之中(其他大多數家族的產業都會受到推恩令的影響而逐代分割減少到不足以維持一個家族完整的秩序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始建於大宋皇佑二年的范氏義莊完美的詮釋了這以想像。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文正公於皇佑二年1050),第三次被貶後在其原籍蘇州吳縣捐助田地1000多畝設立範氏義莊。義莊田地的地租用於贍養同宗族的貧窮成員。他給義莊訂立章程,規範族人的生活。他去世之後,他的二兒子、三兒子又續增規條,使義莊維持下去。
女真入侵范氏義莊遭到了一些破壞,南宋時范之柔對義莊又加以整頓,恢復了原有規模。後世范氏子孫也對義莊屢有捐助,如明末捐助田地100畝,滿清前期大同知府范瑤捐助田地1000畝。范氏義莊是中國慈善史上的典範,它是最早的家族義莊,它還創造了一個奇蹟,雖然朝代更迭,歷經戰亂,但一直到滿清末年義莊依然有田5300畝,且運作良好,共持續了八百多年。
范氏義莊以大量田地為財產基礎,田地由范氏義莊由吳縣范氏一族族長監管,掌事人嚴格管理,即使是范氏族長也不得干預其作。但是,管理人以工作好壞決定領取報酬的數額。在領取報酬前,要由族長證明其工作有效。族長人有權告發管理人的不公正行為,由族人議會作判斷。形成制衡而有效的將規矩執行下次,也有效的保證了共有財產的不可分割。
范氏義莊規範嚴格,如贈口糧、衣料五歲以上族人即可按月贈送三斗米及衣料。在婚喪嫁娶上也有相應的補助。尤其是公辦義學及支助赴京考試的族人保證了范氏一族作為名門望族而長久不衰。
范氏義莊創立之後,很快就成為了管理宗族事宜的典範為當世大族所效仿,尤其以江南為盛,有資料顯示民國初年,江南吳縣有64所義莊、常熟有義莊90所。可以想像江南之地幾乎一氏一庄,難怪江南文士大家如此之多。
TAG:宗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