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宋代文人喜好收藏不惜千金,鑒賞古玩融合文化藝術審美

宋代文人喜好收藏不惜千金,鑒賞古玩融合文化藝術審美

宋代博雅集古的風氣濡染了整個文人階層,集古成為一種雅好,一種文化品味和精神境界的象徵,當時著名文人多溺於此道。據《宋史》記載,米芾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書畫家,迷戀奇石和名硯,而且「精於鑒裁,遇古器物書畫則極力求取,必得乃已」。

米芾拜石圖

善於畫人物的畫家李公麟「好古博學,長於詩,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鍾、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辯測款識,聞一妙品,雖捐千金不惜」。

趙明誠涉獵更廣,傾其家資所有,集錄兩千種,撰成《金石錄》。在他看來,金石文詞為當時人所為,其史的可信度和價值遠甚於後人的文字記載。然而,金石學的功能逐漸加以擴大,在史學功能之外,擴大為廣義文化行為,以致審美行為。

《金石錄》

李清照那篇著名的《〈金石錄〉後序》詳盡介紹了自己與丈夫趙明誠如何節衣縮食於市肆中採集古玩的情形,同時描述了夫婦鑒賞古玩的盎然情趣。

李清照圖

金石學與收藏學相連,收藏金石本身就是一種文化,體現出文化品位,這是宋文化的標誌之一。他們又進一步發展為「玩」,「玩」古玩,遂構合為宋人的文化生活、審美生活的內容之一,形成了清賞的行為方式和清雅的審美情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谷聽雨閣 的精彩文章:

國畫的美學內涵和傳承與轉型:文化精神為體,筆墨技巧為用
唐代詩歌:呈現時代精神,抒發文人意氣,充滿樂觀豪放

TAG:元谷聽雨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