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子女教育是個難題?看康熙皇帝怎麼做

子女教育是個難題?看康熙皇帝怎麼做

導讀

我國正處於獨生子女時代,大多數家庭屬於「421模式」。孩子一出生,就有六個大人圍著他轉,從小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都能得到滿足,因而人們都說,如今的孩子,個個都是「小皇帝」。但是,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往往會養成驕橫拔扈、唯我獨尊的性格,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因為沒有受過什麼挫折,等到他們走入社會之後,因為缺乏獨立性和吃苦耐勞精神,往往會被社會淘汰。可以說,「小皇帝現象」是家庭教育的誤區。

教育孩子,應當學學康熙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康熙帝在治理好國家的同時,也十分重視對子孫的教育,這在歷代帝王中是比較特殊的。他撰寫了《庭訓格言》,涉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多個層面,字字切於身心,句句垂為模範。

在管教子女方面,康熙認為,教育子女必須從小嚴加管教。一些王公子弟,自幼失去父母,或是家中獨子,因而家中僕人百般溺愛。待長大成人,即使不是痴呆無知,也會任性作惡,這不是愛他,而是害他。

孩子都是寶貝疙瘩,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一家人就像僕人一樣,圍著孩子轉,捨不得讓他幹家務,捨不得對他一點點嚴厲。

可是,孩子會長大,我們會老去,到那時,孩子沒有獨自生存的能力,等待他的註定是悲劇。

前些日子轟動一時的楊鎖事件,就是最恰當的例子。楊鎖的父母對他過分溺愛,從來不讓他做任何家務,8歲出門還用擔子挑著。

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父母便會找老師理論。楊鎖在父母提供的安逸生活中享受著一切。

好景不長,父母在他十幾歲時相繼去世,但楊鎖的惰性早已生根,又沒有任何生存技能,活活餓死在家中。一個健康聰明、有手有腳的孩子,就這麼被父母的溺愛害死了,實在可惜。

康熙深諳上行下效的道理,康熙吃煙,但為了禁煙,他便帶頭不吃煙。他認為,要想推行法令,只有先從自身做起,他人才會服從。自己都做不到,又怎麼服人呢?

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是教育子女最重要的方式。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愛玩手機的父母培養不出愛讀書的孩子,滿嘴髒話的父母教育不出有禮貌的孩子。

有一對老裁縫夫婦,孩子成長在「前店後家」的惡劣環境里。但這對夫婦努力做好每一件衣服,跟每個顧客交朋友,與人為善。夫妻倆相敬如賓,說話輕言細語。

裁縫鋪里沒有電視機,卻堆滿了書。孩子從小玩書,長大讀書。大學畢業後輕鬆簽到頂級公司的offer。公司看重的不光是他的學習成績,也是他的高情商和超強的社團組織能力。

這對夫妻不富有,但他們的言傳身教,讓孩子收穫了最好的財富。

在皇子小時候,康熙就訓練他們養成好習慣。康熙從幼年即位到掌握大權,無論是與大臣議論政事,還是與文臣講讀討論,亦或是在家裡閑談說笑,都坐得非常端正,這是他自小就養成的習慣。年少時養成習慣,到後來就成了天性。

古人說:「性相近,習相遠。」人最初的性情大同小異,受後期環境的影響,才有了差異。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習慣可以使孩子受益終生,壞習慣卻足以毀壞孩子一生。父母一定要儘早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日堅持讀書、生活有規律、控制自己的情緒等等。

康熙一共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孫子輩則多達97個,這可是個很大的家族。康熙教子無疑是成功的,他的子孫大都博學多才,沒有一個紈絝,也沒有一個為非作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事業。家庭教育是基礎教育,是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都無法代替的。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不足以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使你晚年凄涼。

只有兒女成器,獨立有擔當,才是你人生最大的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曹操不止一面:是英雄還是奸雄?
《菜根譚》:學道須加力索 得道一任天機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