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通則不痛,通則不通,疏通經絡的最簡單的方法

通則不痛,通則不通,疏通經絡的最簡單的方法

引言:「經脈者,所以能決定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也。」——《黃帝內經》

現在很多人不注重平時的飲食以及作息習慣,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越來越多。疲乏、消瘦、或因陽氣不足引起的虛胖、失眠、食慾不佳、消化不良、怕冷、易感冒、肩背腰疼痛…諸多癥狀圍繞著大多數人。

至於養生和通經絡之間的聯繫,是非常直接的,並且因果性很強。因為人體外受風寒暑濕燥火的侵襲,內受痰濕瘀毒的機制,內外相搏,凝聚成為人體內的許多生理廢物,以結節形式機制於人體的經脈中,形成了許多經脈中的經絡交通黑點,影響了人體氣血的正常運行。造成了人體各種不健康的狀態,所以《黃帝內經》講:「經脈者,所以能決定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也。」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項被譽為調理虛性體質的「金鑰匙」的中醫外治法——捏脊。還非常簡單哦,居家必備補陽一招!

捏脊相關原理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則稽遲……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人身經脈中的氣血,是周流全身,循環不息的,一旦寒氣侵入經脈,經血會凝滯不通……脈氣不通暢,就會突然作痛。

? 「通」原本指氣血的通暢,而氣血運行的通道叫經絡,所以「通」指經絡通暢。經絡內連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縱橫交貫,遍布全身,構成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如果經絡堵塞,就會出現氣滯血瘀或氣血虛弱的現象,這樣五臟六腑不能得到濡養,生理功能不能正常發揮,疾病就會乘虛而入。

人體脊背部循行經過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

? 脊柱正中為督脈

督為「總督」、「都督」的意思,督脈為總督全身陽氣的一條經脈,被稱為「陽脈之海」。人體一切的生命活動與陽氣運行狀態息息相關。

? 脊背兩旁為足太陽膀胱經循行所過

① 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循行部位最廣的一條經脈,陽氣最足,與足少陰腎經相表裡,腎主水,膀胱主管全身水液代謝。

② 足太陽膀胱經聯繫著其他臟腑。

肺腧、厥陰腧(即心包腧)、心腧、膈腧、肝腧、膽腧、脾腧、胃腧、三焦腧、大腸腧、小腸腧、膀胱腧都位於膀胱經上,分布於督脈兩側。所謂「腧」,通「輸」,其主要功能為輸注臟腑經絡氣血,溝通體表與體內臟腑的聯繫。比如,肺腧就是肺臟氣血的轉輸、輸注之穴,對於保養肺臟和治療肺臟的疾病都有重要的作用。其他臟腑的腧穴也是如此。

正因如此,通過捏脊可刺激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可達到疏通全身陽氣,同時調暢五臟六腑的氣血。

捏脊適應症

呼吸道相關疾病

? 外感

感冒時候,除了會出現流涕、畏寒等癥狀,有些會出現整個後背部疼痛,發涼,甚至冰涼的情況。這是因為受風寒後,太陽經堵塞,氣血運行受阻引起。因太陽經為一身之藩籬,當人體感受外邪,太陽經會首當其衝,正邪交爭於此。若出現頭痛,可脖將子兩邊(靠後面風池穴下面兩點)哪裡脹痛也一起提通。提通後出現後背部發熱,很舒服。

胃腸道相關疾病

由於人體脾胃功能失調導致的一系列癥狀,如:食欲不振、胃脘腹部脹滿、消化不良、面色無華、大便糖稀等。

亞健康狀態

對於虛性體質常見的疲乏、消瘦、失眠、食慾不佳、怕冷、易感冒、肩背腰疼痛都有很好的效果。

操作方法

順著督脈循行,即從下往上進行捏提為補陽,適用於虛性諸症(比如疲勞、虛胖、失眠、食慾不佳、消化不良、怕冷、易感冒、肩背腰疼痛)。若從上往下進行捏提為瀉,適用於實性癥狀(比如小孩的便秘、大便乾結、感冒伴高熱、面紅、飲食積滯引起的腹脹滿疼痛、拒按、肝陽上亢型的高血壓等。),對於平日保健需注意捏提方向。

① 若有人協助,可使受術者俯卧於床上,背部放鬆。

● 捏脊的人站在被施者後方,兩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

● 食指半屈,用雙手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抵在尾骨處;大拇指與食指相對,向上捏起皮膚,同時向上捻動。兩手交替,沿脊柱兩側自長強穴(肛門後上3~5厘米處)向上邊推邊捏邊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頸後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 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將背部皮膚向上提一次;若有需要加強相關臟腑功能,可於相應腧穴加強。再重複第一遍的動作兩遍,共6遍。

② 若無人協助,自己也可單獨操作。

● 坐好,腰直起來。

● 兩隻手到後面去提兩條「筋」,從下到上,參考以上步驟進行。

● 若自己不好操作,可以藉助刮痧板或有鈍的稜角的工具,比如可利用鉛筆(不是尖的那頭哈),門框突出處,對背部穴位進行刮痧或按壓,也可達到刺激穴位,疏通背部氣血的作用。

注意事項

① 受術者最好空腹,於清晨起床後或睡前操作。

② 遇到肌肉僵硬、 堵塞嚴重者,被捏著可能會疼痛難忍,甚至會在捏完後的幾天內,背部仍有疼痛感,此時可稍減力度,或停留片刻(手指不可放開)。

③ 小孩、大人、老人均可捏。小嬰兒或皮膚嬌嫩者建議用食指及中指沿著脊柱兩旁按摩即可。

④ 初次捏脊的孩子,或畏疼明顯者,動作宜輕,捏住肌肉往上提時,不可過重,否則產生畏懼心理,不能配合,則捏脊難以進行。

⑤ 脊柱部位皮膚有破損或患有癤腫、皮膚病時,不可捏脊。伴有高熱、心臟病或出血傾向者慎用捏脊。

⑥ 若區分不了具體情況,建議諮詢當地醫務人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 的精彩文章:

春捂+經絡調理+靈動肩頸,健康美麗這個春天開始!
經絡通百病消!不生病就靠它了

TAG: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