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童閱讀新熱點、新趨勢、新變化,且聽專家如何解讀?

兒童閱讀新熱點、新趨勢、新變化,且聽專家如何解讀?

2018年年初,噹噹網在第6屆中國童書編輯與營銷年會上,公布了2017年度童書市場數據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噹噹網累計銷售的4.1億冊童書中,中國原創作品佔1/3。從品類結構看,兒童文學、圖畫書、科普百科類是家長和孩子最愛購買的3大品類。其中中國兒童文學類佔比達18%,不僅佔比高,而且出現大量暢銷圖書,引人矚目。

此次會上,噹噹網還公布了近5年童書原創市場數據報告,這份數據顯示,國學熱、詩詞熱、地圖熱成為近年來兒童閱讀的大趨勢。4月,噹噹網與易觀聯合又發布了2018中國圖書閱讀市場報告,報告通過大數據分析了2018年我國國民閱讀現狀,其中針對數字閱讀的數據分析顯示,30歲以下讀者的比例為53.4%,這說明在互聯網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在閱讀方式上更為偏愛數字產品。隨著80後、90後成為家長,他們的互聯網生活方式給親子閱讀帶來巨大改變。

未來,中國孩子的閱讀內容會有什麼新的熱點?中國原創圖畫書是否繼續受到讀者追捧?中國原創兒童文學圖書在未來會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中國兒童閱讀在閱讀方式上會有哪些新的變化?在「六一」兒童節前夕,我們採訪了多位兒童閱讀專家,請他們分析和解讀當下兒童閱讀熱點和趨勢。

海飛

方衛平

陳暉

王林

袁泉

兒童閱讀三大熱:

國學熱、詩詞熱、地圖熱

近些年在國家政策引導及引領下,全民閱讀的環境及氛圍日益形成,兒童閱讀是全民閱讀的基礎與重點,家庭、學校及社會各界一直在大力推動。從兒童閱讀的內容上看,兒童文學及圖畫書一直是近年兒童閱讀的熱點,根據噹噹童書發布的5年童書大數據報告顯示,近些年國學熱、詩詞熱、地圖熱成為兒童閱讀內容趨勢的風向標,例如2017年噹噹童書暢銷榜第一名的《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至今熱度不減,累計銷量1000餘萬冊。《這就是二十四節氣》(海豚出版社出版),曾經連續兩年蟬聯暢銷書榜榜首,目前累計銷量250餘萬冊。

記者觀察2018年噹噹童書的暢銷榜和新書熱銷榜發現,國學類或者說中國傳統文化類,以及詩詞類、地圖類的兒童讀物還是保持了持續的熱度,好作品推陳出新,引人矚目。5月,噹噹童書新書熱銷榜中,由新生代知名童話作家常怡創作,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故宮裡的大怪獸》是首部走進孩子視野的故宮題材童話,是向孩子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讀本,很受小讀者歡迎,目前已經暢銷100萬冊。還有4個月賣了50萬冊的《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山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最近也登上了噹噹童書新書熱銷榜。這是一套給3~10歲孩子看的與地圖相結合的古詩詞讀物。編著者將每一首古詩詞所描寫的地點及周邊環境通過地圖進行準確描繪,並且將詩歌背後的故事講給小讀者聽。該書有特色的地方在於附贈兩卷膠紙,孩子可以反覆粘貼,用遊戲的方式來背誦古詩詞,這點深受孩子歡迎。

談到對當下童書閱讀領域國學熱、詩詞熱、地圖熱的看法以及未來還會有哪些內容會成為閱讀熱點這個話題,資深出版人、作家海飛認為,噹噹網的大數據統計是準確的,是對當前兒童閱讀趨勢的精準分析和反映。「當下兒童圖書領域的國學熱、詩詞熱正是國家提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果。過去我們對孩子的傳統文化教育有所忽視,現在有國家層面的鼓勵和推動是一件好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讓孩子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特別注意『優秀』二字,這樣才能為他們未來的成長打下牢固的根基。」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圖畫書創作研究中心主任陳暉認為,未來閱讀的熱點應該會向科普讀物、傳統文化、哲學與藝術等領域拓展,優質讀物的整本書閱讀、文學經典的精讀將會成為總體方向。在閱讀推廣方面,陳暉還認為學校與社區會繼續引導支持兒童閱讀活動的開展,各級少兒圖書館包括各種從事閱讀產業的民營機構在兒童閱讀中發揮的作用將會越來越突出。

語文教育研究者、兒童閱讀推廣人王林表示,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層面之後,自然會對自身的傳統文化更加看重。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出版社分解這項工作,大力豐富中華傳統文化類讀物的出版品種是非常正常的。這兩年出版社策劃相關選題,更注意採用跟兒童溝通的方式來講述國學,不只是讓孩子簡單地背《三字經》《弟子規》。可以說,講述國學的方式,有了很大變化。比如《這就是二十四節氣》一書,因為形式活潑,製作比較用心,所以市場表現非常好」。

愛閱童書100項目負責人袁泉則談到,去年愛閱公益基金會在研製愛閱童書100書單時,發現很多大開本的牆書、地板書很受歡迎,這類書的好處是把知識點用地圖以全球一體的形式展現在孩子面前,告訴孩子地球的概念和地理知識,很吸引孩子的眼球,但往往這類圖書中,關於我國的信息略少且不全面,希望未來能多出版這類的中國原創圖書。

中國原創增長力量勢不可擋

根據噹噹公布的數據,5年來,噹噹童書暢銷TOP1000榜中,原創品類與引進的比例基本保持在3∶7,2017年,TOP1000中中國原創作品佔到40%,所以,2017年被稱為「中國原創爆發年」。記者觀察2018年1~4月的童書暢銷榜和新書熱賣榜,發現有更多優秀中國原創作品上榜,例如海豚傳媒策劃、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兒童歷史百科繪本》等。可以說,中國原創增長的力量勢不可擋。

這種增長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經驗是值得總結的?未來會呈現什麼樣的發展趨勢?陳暉認為,中國原創兒童文學以及原創圖畫書增長態勢,與國家的重視與扶持,與出版機構的全力投入,與作家畫家的創作熱情、創造力的高漲,與兒童閱讀的業態繁榮都息息相關。打磨推出精品力作會是原創兒童文學及圖畫書未來共同的方向。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承中國文化、表達中國自信的精神感召下,在激勵中國原創的機制保障下,貼近中國孩子的現實生活與內心世界,優秀中青年作家的兒童文學創作成果會更豐富、更多樣、更有質量及影響力,而經過長時間創作實踐與經驗積累,富有想像力和獨特創意、圖文設計有更高水準、藝術及表現形態更成熟的原創圖畫書也將越來越多地湧現。

海飛認為,兒童文學一直是童書出版的母體,兒童文學圖書出版品質的提升是評判童書出版水平高低的標杆。從另一方面來講,兒童文學就是講故事,跟兒童閱讀的喜好是相通的,中國原創兒童文學應該更符合中國孩子的閱讀口味。

王林對記者談到,當下中國父母和孩子對圖書的審美程度提高了,所以這幾年中國原創圖畫書的水平幾乎可以與國際同步,值得欣慰。未來兒童閱讀趨勢的熱點應該在科普領域。去年,有一本《給孩子講量子力學》(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就很火爆。科學家用給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闡釋量子力學這個熱門的科學概念,受到小讀者和家長的歡迎。中國原創科普圖書跟國外相比,製作還不夠精美,還是有很大提升的空間。

袁泉認為,中國原創圖書的增長,說明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了閱讀對孩子的影響,這與現在閱讀推廣人的推廣工作,以及出版社運用新媒體大力推廣閱讀密不可分。她預測未來中國原創圖書出版規模將繼續擴大,但即使數據增長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和家長沒有關注和參與閱讀。推動中國兒童高品質閱讀是愛閱公益基金會的使命,如何讓更多的兒童看見好書,幫助更多的父母選好書,閱讀推廣人的工作還任重道遠。談到中國原創圖畫書,袁泉認為在創作方面中國不缺乏優秀的圖畫書繪畫者,卻很缺少有趣的並且懂孩子的圖畫書故事,缺少新面孔和專業的寫作人,未來的中國原創圖畫書絕對不僅限於中國的傳統故事,應該多一些新奇有趣的元素加入

移動互聯時代如何全方位閱讀

隨著80後、90後成為家長,他們的互聯網生活方式給親子閱讀帶來巨大改變,新閱讀形式不斷湧現,除了移動終端和互聯網平台的互動閱讀,各種媒介的音頻、視頻講故事,最近又有「立體閱讀」的概念十分流行。比如,繪本小劇場戲劇表演、學校閱讀課程的立體化操作,還有即將在國圖藝術中心上演的「中外名篇經典親子閱讀會」,由電台著名主持人朗誦經典好書,配上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四重奏,給孩子和家長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如何看待各種新閱讀形式不斷湧現?閱讀形式的變化對傳統紙質閱讀會產生什麼影響?

陳暉認為,創新閱讀理念、方式及媒介是兒童閱讀發展的必然趨勢。互聯網+、人工智慧、教育均等化等都會對兒童閱讀模式及形態產生影響。藉助數字技術及各種載體實現的新閱讀,具有資源儲存、傳輸、共享等方面的優勢,也配合當下兒童的閱讀興趣及習慣,但紙質閱讀在少年兒童特別是學齡前兒童閱讀中還是會佔有重要及核心的位置。紙質書閱讀與視聽閱讀、多媒體閱讀可以相互連接及組合,以支持兒童對優質閱讀內容的多渠道獲得與全方位欣賞。通過各種活動形式的嫁接與交互拓展兒童閱讀,能夠調動小讀者參與積極性,綜合發展兒童多元智能,但相關活動的創新與開展還是要以兒童為主體、以閱讀為本位,注重活動的整體效能,努力促進各種優質優秀作品閱讀的實現與完成。

王林提出,兒童閱讀本來就跟成人閱讀有所不同,兒童閱讀本身就需要群體性、互動性。閱讀形式的豐富多樣是非常好的,因為在移動互聯時代,太多東西比讀書更新鮮、有趣,所以,不管是什麼形式的活動,能夠從書出發幫助孩子愛上閱讀就值得提倡。袁泉對記者表示,在她個人看來,最好的閱讀體驗還是閱讀紙書,但是她也不排除其他各種形式的閱讀,「多種的閱讀體驗能吸引到更多的兒童喜歡上閱讀,這一件是好事。但一個愛上閱讀的孩子終歸還是會回歸到文字閱讀。無論是紙質閱讀還是電子閱讀,只是媒介的不同,重要的是理解和讀懂書中的內容,閱讀不是比較,而是一種成長。」

海飛認為,閱讀形式的多樣化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互聯網時代的閱讀是全方位的閱讀,是融合創新的閱讀。少年兒童天生喜歡新事物、新媒介,電子閱讀產品能調動孩子所有的感官參與閱讀,小孩肯定喜歡。更加豐富多彩的閱讀形式,只要是有益的活動,就值得提倡。但是家長一開始要陪伴孩子進行電子閱讀,幫助孩子分配好時間,養成好習慣。有的家長不允許小孩接觸電子產品,其實還是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互聯網、移動閱讀對紙質閱讀對沒有衝擊,只會產生聯動效應。因為紙書有它自己的優勢,比如好保存、攜帶方便等等。孩子閱讀的時候也看得見、摸得著,可以翻頁,甚至可以咬幾口、亂塗亂畫。電子閱讀產品可能在寓教於樂方面做得更好一些,比單純讓孩子讀書、背課文要好。

GIF

中國原創兒童文學:

市場熱背後需要冷思考

文/方衛平(浙江師範大學教授)

近年來,中國原創童書尤其是原創兒童文學作品的市場表現,是整個圖書市場中引人注目的亮點。噹噹網2017年11月發布的5年童書大數據顯示,噹噹圖書的品類結構中,兒童文學類佔比最高達30%,其中中國兒童文學佔據18%左右,連續4年銷售碼洋同比增長40%。我在最近出版的《中國兒童文學四十年》(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18年4月版)一書中,也曾用「一些堪稱現象級的出版個案」來證實這一出版趨向。

因此,近年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發展至為重要的一個現象,是隨著國內兒童圖書消費量的急劇攀升,兒童文學作品在整個中國圖書出版界市場地位的不斷提升。儘管早在20世紀90年代,人們就開始意識到了市場經濟下兒童文學出版所暗藏的巨大消費潛力,但進入新世紀以來的10餘年間,針對這一消費潛力的出版發掘與利潤爭奪,幾乎成為了席捲中國出版界的一個醒目現象,不但一批老牌的少兒出版社加大了各類兒童文學出版項目的策劃、宣傳與施行,而且一批原本並不專門涉足少兒圖書的出版機構,也紛紛設立專門的少兒出版分支機構,加入到了這一文化擔責和利潤分羹的隊列中。這些現象,使得人們對於原創兒童文學的關注和青睞日益凸顯,同時也使得原創兒童文學在20世紀後期所累積起來的藝術底氣,在近10餘年間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和釋放。

那麼,原創兒童文學作家何以能在市場經濟的競爭法則下,取得我們所看到的收穫?我以為,首先,從整個社會背景來看,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家庭經濟和消費能力的明顯提升。加上獨生子女家庭的普遍化,使兒童對家庭消費的控制力、影響力以及兒童的自主消費能力都得到了顯著加強。在此過程中,兒童文學書籍也成為了兒童消費的重要內容。

其次,從中國教育的現實和發展來看,越來越多新一代的父母和教師開始重視閱讀,尤其是開始重視兒童文學閱讀在兒童教育和發展中的作用和價值。與此同時,近年來新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其中兒童文學作品所佔的比例和地位不斷提高。這一切,從教育體制的角度,保障了兒童文學的閱讀和傳播。

再次,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教育界、文學界、出版界等,對於面向兒童的閱讀推廣活動,都給予了極大的重視,投入了持續的熱情。許多校園裡都出現過一些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編輯、閱讀推廣人的身影。兒童閱讀推廣,建設書香社會,已經成為近年來中國社會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一項重要的文化運動,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

最後,100多年來,中國兒童文學的現代發展歷史,是與外國兒童文學作品、理論等的大量譯介、引進分不開的。而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兒童文學界對於了解、翻譯、引進世界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渴望和行動,已經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點。兒童文學先進國家的各類優秀作品,尤其是各類獲獎作品,幾乎都被譯介、引進到了中國。這一切,為新世紀的中國兒童讀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閱讀和選擇機會,同時也為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開拓了視野和空間。

在原創兒童文學市場熱度飆升的同時,我們也許更需要一些冷靜的思考。眾所周知,一個時代的文學成就,既離不開作品數量的基礎,更是由一些體現經典品質和藝術高度的作品來支撐的。

而新的時代向「經典」和「高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說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為爭取兒童文學在文學世界裡的獨立一席而努力,那麼今天,是到了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對兒童文學來說,除了為兒童而寫的特殊身份之外,是什麼使它作為一種文學的藝術毫不遜色於最優秀的一般文學創作?在原創兒童文學的藝術面貌和生態變得空前多元的時代,如何理解、把握這一生態的豐厚度,如何在龐大的作品數量基礎上,實現更進一步的質的藝術突破?當代中國兒童文學的開放語境能否催生一批這樣的經典作品,即使將它們放到經典文學的一般課堂上,仍然經得起挑剔的品讀?

從當代兒童文學藝術的基本狀貌來看,我們對於兒童文學的獨特藝術和美學的理解,既取得了相對於過去的重大進步,也存在著某些影響其走向更遠未來的問題。例如,兒童文學的藝術發展如何走出「唯兒童主義」(即「只要孩子喜歡的,就是好作品」)的狹隘視野,不是僅僅將簡單地娛樂兒童大眾作為藝術的目標,而是深刻地認識到,在兒童大眾的現實趣味和兒童文學的審美趣味之間,同樣存在著一種辯證的關係,前者提醒後者不要忘記「孩子喜歡什麼」,後者則以「孩子應該喜歡什麼」的思考和體驗提升前者。當代兒童文學需要審思什麼是童年生活中真正具有高度文學表現價值的趣味,而不僅僅是簡單錄製或仿造童年生活的某些現實。發現這種獨屬於童年的、同時又蘊含價值高度的審美趣味,也許是當代兒童文學走向經典的必由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的精彩文章:

五個你所不知道的雙效好書背後的故事
出版編輯面臨變革:即將到來的12種工作模式

TAG: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