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淚灑蒼天志士悲——說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淚灑蒼天志士悲——說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唐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先說題目吧。登幽州台歌,即詩人登上幽州台而吟詠的一首五言古詩。

那幽州台,是個什麼地方呢?話說戰國時期的燕昭王,當時正與齊國交戰,為戰勝齊國,就築一高台,並值黃金於台上,以招納天下英才。因所在地在古幽州,所以稱「幽州台」,又因該台地點在薊州,又稱「薊北樓」。它還有個別名「燕台」,當然是因為燕昭王所築。

那陳子昂為什麼跑到幽州台上去呢?

當時,唐朝政權即武后北征契丹,派武攸宜(武后侄子)出征,而陳子昂以參謀的身份隨同。因武攸宜不學無術,不懂軍事,連吃敗仗,陳子昂就獻計,主動請戰帶一萬兵士作為前驅以迎契丹。陳子昂一再進言,武攸宜不但不採納,反而引起了他的憎惡,最後還降了陳子昂的職。

不久陳子昂經過薊北時,登上幽州台,有感於燕昭王禮賢下士和自己不得知用,就寫下了這不朽的詩篇。

古人登高臨遠,往往觸目有懷,情動於衷。「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登上黃鶴樓,觸發了他的思鄉之情。「忽見陌上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筆下的「少婦」登上小翠樓,就思念起了她的丈夫。「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李白登上宣州謝眺樓,面對長風萬里,秋雁南飛,抒發了自己抑鬱不平的憤慨之情。

此時的陳子昂與李白有相似的境遇,他心灰意冷,感到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滿腹的悲憤、孤獨充塞於天地之間。我們來看這首僅22個字,卻動人心魄的短詩:

「前不見古人」,是說向前看,像燕昭王這樣的賢君明主,我沒有遇見到。「後不見來者」,那向後看呢,也不可能見到這樣的聖賢豪傑了,因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我陳子昂有才有識且有志,卻生不逢時,只可惜無緣遇見燕昭王一樣的明君。這真是無可奈何的事!

陳子昂當年曾受武后的賞識,官至右拾遺(指出國家政治疏漏的一種監察性的官職),為武后政權屢次上書言事,很想有所作為。可是這一次的遭遇讓他徹底失望了,怎不讓詩人感慨萬千!

前兩句,詩人將自己置於悠悠不盡歷史的長河中,將這種無人知賞的孤獨、悲憤之情充分表達出來了。如果這兩句是從時間上來說,那後一句「念天地之悠悠」,又從空間上去進一步開拓:

念,想到。悠悠,指空間的廣大。詩人兀立於幽州台上,極目四望,天高地闊,空廓無際,頓感宇宙之浩渺無窮,而自身生命之渺小短暫。而自己卻功業未建,壯志未酬,一生就這樣結束,如何心甘,但又不得不如此。正如他自己的慨嘆:「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感遇》),我就像開在深山中的花兒一樣,全部凋謝了,縱然有美好的姿質,芬芳的馨香,卻無人知曉,無人欣賞,白白地開了,又白白地謝了。

此時萬千愁苦,襲上心頭:獨愴然而涕下。獨,只,只能,只剩下。是說,詩人別無他法,別無選擇,只能夠悲愴欲絕,流下淚來。

抒發孤獨、悲憤之情的詩詞,不計其數。「獨在異鄉為異客」,是王維遠離親人的孤獨;「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是李白欲超凡脫俗的孤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是李清照夫君已逝,孑然一身的孤獨。但陳子昂的孤獨,是結合了自己英雄失意的孤獨,而顯得更加厚重。並且他將這份孤獨,置於茫茫宇宙之中去表現,愈發顯得蒼涼而悲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老師講古詩 的精彩文章:

TAG:程老師講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