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畫家崔白《雙喜圖》賞析
宋 崔白 雙喜圖 絹本淡設色 193.7x103.4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崔白(1004-1088),北宋畫家,字子西,活躍於宋神宗前後,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崔白是開始發揮寫生精神的畫家,其無前人的畫稿可臨摹或參考,但其依靠超越前人的觀察研究及描繪能力,探索花木鳥獸的生意,擺脫花鳥屬裝飾圖案的遺影,開創新的發展方向。其擅花竹、翎毛,亦長於佛道壁畫,畫佛道鬼神、山水、人物亦精妙絕倫,尤長於寫生。所畫鵝、蟬、雀堪稱三絕,手法細緻,形象真實,生動傳神,富於逸情野趣。一改百餘年墨守成規的花鳥畫風(指「黃筌畫派」),成為北宋畫壇的革新主將,數百年來頗受畫壇尊崇。
五代黃筌、徐熙花鳥畫極高的寫實水平,標誌著中國傳統花鳥畫趨向成熟。而黃筌父子的工筆重彩,以其富貴閑逸的風格,在宋初被宮廷畫院奉為花鳥畫的楷模,達百年之久。這段時間,也正是北宋水墨山水畫突飛猛進,漸漸一統山水畫領域的時期。影響而及花鳥畫,徐熙已嘗試以墨筆為骨敷彩的方法,而以成熟的水墨山水畫技法融入花鳥畫之中,開創新格,取代「百年一貫」的黃家畫風的,則是以崔白為代表的北宋新派畫家。
宋 崔白 雙喜圖 局部
秋風呼嘯的曠野,枯枝折倒,殘葉飄零,小草伏地,一片蕭瑟之中,兩禽鳥撲翅鳴叫,頂風飛來,其一剛攀在樹枝上,目光俱向下,原來在殘枝敗草之中,有一隻褐兔正回頭向它們張望。《雙喜圖》的活動主角是兩隻山喜鵲和一隻野兔,畫面的內容是兩隻山喜鵲發現威脅向一隻野兔鳴叫示警的場景。
宋 崔白 雙喜圖 局部
山喜鵲屬鴉科鳥類,有衛護領域的習性。一隻騰空飛來助陣,一隻據枝俯向鳴叫,並向闖入者張翅示威,野兔似乎認為這是威脅性不太大的鳥類,無需像遇到鷹隼那樣緊張,故佇足回首張望。不知雙禽的鳴叫不安,是因為褐兔的出現驚擾了它們,還是凜冽的寒風,警示了冬的來臨,它們在向褐兔傳遞這冬的信息?場景蕭瑟寒凝,卻是自然界尋常生命景象的再現,體現出畫家對生活觀察的細緻,令觀者回味無窮。
宋 崔白 雙喜圖 局部
兩隻喜鵲和兔子,三者動態與呼應關係恰構成似有「S」型之律動感。還有樹木的枝葉、竹、草均受風而有傾俯之姿,更增添了活潑生動的聲勢與神韻。崔白是開始發揮寫生精神的畫家,靠超越前人的觀察研究、及描繪能力,探索花木鳥獸的「生」意,擺脫花鳥屬裝飾圖案的遺影,開創新的發展方向。
宋 崔白 雙喜圖 局部
《雙喜圖》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佳作。可見宋人的寫實,並非只是簡單地寫形、求真,而是通過對形的細微刻畫以營造出一種特定的意境。畫面以扣人心弦之情節抓住觀者,無論是騰空展翅還是雀躍枝頭的二鵲與樹下玄兔都為不期而遇在秋風中各顯其態,古木槎櫟與隨風搖曳的翠竹有機結合。章法開闊、布置運迷入疏,而細者不滯物態,秀挺用力的調筆恰到好處地塑造出不同質地的物態。色彩寓濃於淡,意境深邃而幽遠,是中國工筆花鳥畫注重形神兼備審美境界的典範作品。
宋 崔白 雙喜圖 局部
《雙喜圖》原題「宋人雙喜圖」,後因在圖中樹榦上發現有「嘉祐辛丑年崔白筆」的題識,故歸於崔白名下。「嘉祐辛丑」為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此時正是崔白畫藝的成熟時期。秋風蕭瑟,竹樹搖撼,兩隻棲飛噪鳴於枯木荊棘之顛的寒鵲,與引首回顧聳耳翕吻鼓目的野兔,營造出了一種躁動不安的情緒。畫家抓住了秋兔雙鵲高下對峙、渾然一體的瞬間之景,創造出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
宋 崔白 雙喜圖 局部
《雙喜圖》工、寫結合,枝葉雙勾,甚至連細草也雙勾,但禽與兔則勾、點、染結合,褐兔皮毛以筆尖簇點,層層積染,而禽鳥的羽毛則填染白粉,皮毛的質感強烈。土坡以干筆淡墨粗勾幾筆,然後略加皴擦,只在局部加以密集的皴筆,卻也將秋天曠野的落寞突現出來。飛鳥與褐兔的上下呼應,將疾風中零亂的一切涵容,而樹身、枝幹的勾、皴、擦、染,老練而雄健,顯現其借鑒於山水畫,技術已經非常之成熟。
宋 崔白 雙喜圖 局部
崔白喜歡畫大畫,《雙喜圖》高近2米、寬1米,可以想見此畫的氣魄,這與畫史中記載的崔白性情「疏闊」倒也一致。崔白還特別擅長把握畫面的整體氣氛,無論是《雙喜圖》,還是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寒雀圖》,同樣都在一種統一、和諧的畫面氛圍中又含有無數豐富、細膩的變化,讓人可以在畫卷中玩味許久,仍然會不斷有新的東西發現,感到無窮的趣味。
《雙喜圖》 樹榦上有崔白題款:「嘉祐辛丑(1061)年崔白筆」。畫幅上尚有宋理宗的「緝熙殿寶」、明太祖時「司印」半印等收藏印記。《雙喜圖》經《石渠寶笈》著錄,鈐有「緝熙殿寶」、「晉國奎章」、「性命同珍依子孫永寶玩」、「司印(半印)」、「晉府書畫之印」、「敬德堂圖書印」、「清和珍玩」等收藏印。
※清 原濟《竹石菊圖》鑒賞
※同母所生,差距怎麼這麼大咧——蔡京弟弟蔡卞書法水平不一般!
TAG:一點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