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說要千億投資物流系統,菜鳥國內 24 小時送達的目標已經說了第五年
菜鳥 31 日宣布將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這個計劃有兩個目標,一是在中國實現 24 小時必達,二是在全球實現 72 小時必達。
這個聽上去像政府項目的東西目前來看還主要是阿里巴巴自己的事情。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菜鳥宣布了幾個子計劃,包括「建立世界級物流樞紐」、「打造未來園區」、「推出人工智慧產品菜鳥語音助手』」、「推出快遞員終身成長體系」以及「發展無人車、無人機的『駝峰計劃』」等。
國內 24 小時,全球 72 小時並不是一個新概念,而更像是一個老目標。這句口號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3 年,菜鳥剛剛成立初期。2017 年,CEO 權杖由董文紅交到萬霖手中,這個概念還在提,並且是每年都要提幾次。
因此這場發布會更像是一次「帶有對未來展望的工作彙報」,主要的搭建工作已經做了不少,未來要做得可能還有更多。
根據菜鳥官方在會上提供的數據,菜鳥現在已經連接了 300 萬快遞員,3000 萬平方倉庫,中國國內快遞的平均時效從 4 天以上提速到了 2.5 天。在國際上,菜鳥物流覆蓋了全球 224 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到主要國家的跨境物流時效從平均 70 天提升到了 10 天以內。
今年初,菜鳥在英國、西班牙、馬來西亞等 6 個國家的數十個重點城市率先實現了 5 日送達,且送達穩定性超過了 98%。
「菜鳥現在一天 1 億包裹,未來一天會有 10 億包裹。」 菜鳥網路董事長張勇說。
這是菜鳥首次公布平台上的業務量:以一天 1 億,全年無休來算,一年就是 365 億件。
這個數字頗為可疑。2017年,三通一達的成績是:申通 39 億件,圓通 50.6 億件,中通為 62.2 億件,韻達 47 億件,百世 38 億件。如果再加上順豐的 30.5 億件,一共才是 267.3 億件。而且這還是全國最大幾個物流公司的全部業務量,而不僅是電商業務量。
雖然菜鳥再一次重申了只做平台不跟物流公司搶生意,但阿里巴巴和菜鳥在物流上花的錢卻越來越多了——多到要以「上千億」來衡量。
去年 9 月,阿里巴巴以 53 億元增持菜鳥網路股份,增資後阿里持有菜鳥股權從原來的 47% 增至 51%。由此反推,菜鳥的估值為 1325 億元(203 億美元)。京東物流在完成今年 2 月的 25 億美元融資後,估值為 134.4 億美元。
本周二,阿里及菜鳥以近 14 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中通快遞 10% 的股份。入股中通後,阿里體系已經投資了的「通達系」 5 家公司中的 3 家(除了韻達和申通)。目前,阿里是百世單一最大股東,持股約 28%,同時阿里創投等持有圓通 17.5% 股權。
在 31 日的大會上,馬雲再次強調要「投資上千億來做這個事情」。「中國是製造業大國,物流業不僅要自己發展,還應該成為製造業的利潤擔當。如果把物流成本占 GDP 比重降到 5% 以下,可以為製造業創造巨大的利潤空間,這是菜鳥和物流行業應該為國家做的事情。」
作為國內物流三極(京東、菜鳥、順豐)的其中一極,菜鳥將他們的新計劃取名為「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但會上並沒有任何政府方面代表出現。
上千億的資金將用於在全球多地建立「世界級物流樞紐」。萬霖稱,首批納入考慮的地點是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五大城市,它們將為東南亞、西歐、俄羅斯等地帶來物流大提速。
說是「納入考慮」,其實這五個地點中有四個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今年 3 月,菜鳥開通了杭州直飛莫斯科的電商專屬洲際航線,5 月初,菜鳥又開通了香港直飛比利時的航線。
在這兩條航線中,菜鳥包下了兩架貨運飛機,每周定期定點飛行 2-4 班,把中小企業原本分散的貨物集中在一個地方通關操作、全鏈路集中處理,「把動輒 1 個月的跨境物流,提速到 5-7 天。」
吉隆坡則是菜鳥在海外的首個 eWTP 節點。在這裡,菜鳥與馬來西亞海關合作,還把機器人倉從中國帶到吉隆坡,聲稱可以將原有的清關效率從 1 天提升到 3 小時。
除了物流樞紐外,菜鳥的大會上還展示了智慧園區和無人車等新概念。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萬霖在演講中展示的新產品——人工智慧菜鳥語音助手。在現場播放的錄音中,語音助手打電話給收件人,詢問對方希望何時派送或是否要更改收件地址,並回答收件人提出的數個問題,對答如流。
「現在快遞員平均每天要派送 150 個包裹,很多人每天光是打電話就要花 2 個小時。如果全部採用菜鳥語音助手,預計每天可為全國 200 萬快遞員節省 16 萬小時的通話時間。」萬霖說。
據菜鳥工作人員透露,播放的音頻雖非現場問答,但卻是「真實的對話錄音」。目前這一產品還未正式投入應用,未來有望大規模推廣。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萬豪在音樂節搭了個奢華的蒙古包,邀請禮賞會員入住
※馬丁·路德·金遇刺 50 周年,為什麼人們依然在紀念他?我們重發了他當年的訃告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