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家長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3種能力、6種態度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也是古代學子必讀的書目。
隨著時代發展,中小學的教材中《論語》的比例也不斷加大。
很多家長可能在想,新時代的我們,為什麼還要鼓勵青少年讀《論語》呢?
家長和孩子一起讀《論語》又能收穫什麼呢?
《論語》開篇就講: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告訴我們,人生在世必須掌握3種能力。
—— 三種能力 ——
1、學而時習之——學習能力。
人的第一大能力就是學習能力。
人能超過動物,就因為人類有知識,能學習,不必只依靠本能、經驗。
動物沒有《詩》、《書》、《禮》、《樂》,沒有科學技術。
動物沒有辦法傳承知識,每一代都得重新開始,重新積累。
但是人依靠文字、書籍,可以學習知識,創造知識,這是人有別於動物的特徵。
學習是一種能力,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習」是複習、練習、實踐的意思。
學了東西,得不斷實踐,才能掌握。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今天的學校教育太注重紙上的成績,而忽略了實踐的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楊鵬老師提醒各位家長,一定要多鼓勵孩子去實踐所學的知識,這樣才能真正掌握知識。
2、有朋自遠方來——交友能力
人類有別於動物,除了人類有發明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之外,還有大規模協作的能力。
所以交友能力是在學習能力之外,人的第二大能力。
「一個好漢三個幫」,要想成事,得有朋友幫忙。大家通力合作,才有可能把事情做成。
所以,孩子未來能有怎樣的成就,交友能力、協作能力、合作能力非常關鍵。
《禮記》說:「同門曰朋,同志曰友。」
朋的意思其實是同門,同學。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指的是同學們從遠方各地來到這裡一同學習,那是一件很開心、很快樂的事情。
學習不僅是學知識的過程,也是認識同學、結交朋友的過程。
人生之中,同學關係是一種非常親密的關係。同學相聚,很難得。
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珍惜在學校讀書的時光,珍惜一起學習的友情。
3、人不知而不慍——自信能力
人必須掌握的第三種能力,就是自信能力。
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學會承受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
當別人誤解你、漠視你、輕視你,別生氣,別跑偏。
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知道自己長處在哪裡,不要因為冷嘲熱諷而輕易改變自己,保持自信與自省。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慍」就是不高興、生悶氣。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當人們不理解我、瞧不起我時,我不沮喪不惱怒,這不就是君子嗎?
實際上,孔子活著的時候,受到許多冷嘲熱諷。孔子前後奔波十四年,去過許多國家,沒有一個國君採納他的意見。
孔子一路歷經種種磨難,始終談笑自若,可見孔子內心強大,足夠自信,別人不理解他,他仍然能夠堅定地走自己的路。
學習能力、合作能力、自信能力,是人類有別於動物的3大重要特徵。楊鵬老師說:我們在人生中不斷提升自己,其實就是依靠這3大能力。
—— 六種態度 ——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坦然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挫折,因此我們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積極、穩固的心理素質。
哈佛大學的教授在講授《積極心理學》時,經常拿《論語》當例子,汲取孔子積極的人生態度。
《論語》就是中國的積極心理學,可以幫助中國的孩子建立起積極穩定的心態,打下上進性和肯定性的心理根基。
穩固的心理素質從哪裡來?分析孔子的心理狀態,從中總結出6大態度:
這6大態度,正是家長幫助孩子樹立人生根基的重要保障:
第一,這個世界是可信的,是值得信賴,值得依靠的。
第二,人應該走向仁愛,要有志於仁,要愛人,內心保持光明的狀態。
第三,這個世界有善的秩序,這善的秩序稱為「禮」,人人都應當遵守。
第四,人格可以通過修身來完善和提升,每個人應該不斷塑造自己、不斷提升自己,使自己更完美。
第五,這個世界可以改善,要積極努力去改善這個世界。
第六,人生值得肯定,值得讚美,應當享受生命的美好。
按照以上6條去讀《論語》,有助於孩子獲得正向的、積極的、努力的人生態度,能夠幫助孩子培養穩固的、堅強的、良好的心理素質。
來源:儒風大家
TAG:中國孔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