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形化,智能化,感測器化才是我軍艦載預警機的大勢
作者:赤劍天涯
本文為8090軍事獨家縱覽公眾號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如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公眾號8090軍事獨家縱覽及作者信息,並且在公眾號留言轉載,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昨天赤劍和大家一起回顧了我軍預警機從無到有,從最早的空警1號,聊到了運-8J,空警2000,500,及200.本文,我們開始聊聊水面上的玩意。
卡-31預警直升機,俄羅斯出品,2010年開始在我軍服役。不管是對空還是對海都是比較坑的存在,只解決了我軍低空及超低空目標探測及中距制導問題。據悉最大探測距離分別為120公里(戰鬥機目標)——250公里(驅逐艦大小目標)同時跟蹤40個目標,留空時間小於4小時。
受限于飛行高度(小於6000米)雷達尺寸問題,艦載預警直升機純屬固定翼預警機裝備我軍航母前的填坑之作。我軍為什麼在引進了9架卡-31以後,還要自研直-18預警機呢?
還是和我軍擁有空警2000了還研製空警500一樣的道理,平台限制。我們不能自己生產的機型,不只容易被卡脖子,即使可以引進裝備也是天價,比如俄出口給我們的卡-27反潛直升機(卡-31預警型是其發展型)就 能賣出先進戰鬥機的高價,卡-31預警型,各位軍迷猜測下價格幾何?(以美國坑死對岸的尿性,最先進的AH-64D也才4300萬美元,反潛型和武直型的價格差,參考直-9和直-19,大家認為哪個會價格更高呢)
我軍在明知預警直升機那坑得出奇的尿性,還矢志不渝的發展自己的預警直升機,原因很簡單,第一,我軍航母急缺預警機,先解決有無,再解決好壞,一直是我軍的傳統。第二,發展了不虧,以後航母有了固定翼預警機,我們沒有彈射器的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需要不需要?我軍引進的卡-31不少配置到了船塢登陸艦和驅逐艦打的就是預警及中繼制導的主意,重點型號不需要,可以下放到次型艦。
目前預警機屆的NO1,E-737主動相控陣雷達預警機,可同時追蹤180個目標(大部分預警機只有100個上下)最大探測距離850公里(其他主流預警機大概在400公里)乘員6-10人(可以看出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很高,比如我軍的空軍2000及俄A-50U都是15人的編製)留空時間為8小時。
周邊諸如韓國等裝備了如此先進的預警機,作為藍星不比美帝差多少的存在,我軍的未來預警機能慫么?(想想最近幾年,我們超越美帝的高超音速武器,電磁炮,2017年以後,我軍的態勢可就有點微妙了)
可靠消息,我軍以運-20為平台的先進預警機,將實現雷達天線與機翼及機身實現一體化共形,雷達口徑更大,探測距離更遠,氣動阻力更小,留空時間更長,作戰半徑也更大,並且通過智能化技術,進一步增強了雷達在強雜波(比如地面)強電磁干擾環境下的探測性能。我軍已經在某黑皮機上做了技術認證,至於啥時候大規模服役,赤劍知道也不能說,但是採用主動相控陣雷達的E-737還真不是我們的目標,殲-20,F-35都能實現的感測器化,我軍的戰略神器怎麼會缺席新技術呢?(文中黑皮機在哪,自己找找)
所以我軍要上艦,圖上這樣的就足夠,面對美帝122架預警機(其中50架E-2C)我們只能寒酸的後發採用新技術高科技去碾壓了。所以,明著我軍就10架空警-200,2架空警-500,4架空警-2000,真正打起來,可用的預警機,預警平台可就不只這點家底了。
外軍航母已經開始裝備,加油/預警/攻擊等一型多用的無人機了,我軍的打算恐怕是大型戰略預警機,地面使用(高空長航程長航時的監控熱點區域)航母就配備中型共形雷達預警機,驅逐艦護衛艦就裝備小一點的型號。低成本,系列化,隱身化,也是我大海軍的需求,您說是不是呢?(本文完)
後記:在群里的朋友都懂啥原因,本文縮水了,想具體了解機型的,可以文後留言,赤劍在拿可以說的裝備額外解讀一二,戰術戰法類得停一段時間了,不好意思了,各位鐵粉。
※百年國運+小步快跑才成就了一代名艦054
※長空利刃——中國空空導彈面面觀
TAG:8090軍事獨家縱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