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跟自己較勁,我敬你一個
我不啼哭,不哀嘆,不悔恨,金黃的落葉堆滿心間,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有這樣一個故事給我較大的影響,指引我在教學之路上砥礪前行!
許嘉璐是當今中國的「訓詁學」大師,雖然這門學科很冷僻,也很枯燥,但由於當時他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期間治學嚴謹,一個學期選修這門課的學生竟達200多人,以講《論語》出名的北師大才女于丹也是其中之一。
談起恩師許嘉璐,于丹說了記憶猶新的一件事。許老師上課都提前到教室,然後站在那裡一講就是50分鐘。只有一次例外,他進教室後表情很凝重,講了 20多分鐘後說:「實在對不起,同學們,今天我不能講下去了。因為陸達松先生病危,他是我上大學時得益最多的老師,也是章太炎的再傳弟子,我必須馬上趕過去。這種情況下,我站在這裡也魂不守舍,講不下去了,只好欠同學們半堂課了,以後我會找機會補上的。」說完,許老師就走了。于丹說,許老師走後,同學們都哭了。大家都能理解許老師的心情,他本來就不願耽誤我們的課,所以沒有調課,堅持要給我們上課,然而,他對老師的感情又使他難以堅持。
許嘉璐用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們上了一堂最生動的尊師重教課,給學生們的思想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在恩師病危之時,「訓詁學」大師許嘉璐因害怕耽誤學生課程進度而堅持上課,終因「魂不守舍」而向學生坦言真相:決定「欠半堂課」趕去看望病危的恩師,並許諾找時間補課。如此重教尊師,讓人敬佩。而這,也正是他備受學生歡迎和尊重的重要因素!可見,教學的質量,和教師的品行也是息息相關的。
許老師敢跟自己較勁,專註於教學幾十年的精神令人動容,我敬你一個!
有一次,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在《北京日報》為該報記者彭俐的文章創作了一幅名為《「最昂貴」的誤導》的漫畫作品。作品發表之後,受到不少人的好評。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轉過天來,彭俐竟然收到了華君武專門寫來的一封「抱不平」的信,在信中他如此言道:
今天看到我為你的文章配的畫發表了。可惜製版後畫還是做得太大,其實比現在約小一半或三分之二就夠了。我猜大概因為是老畫家就優待些,此亦安慰之道。再既是文之插圖,就放在文中好,現在又在文字之上,文畫之間又加了一條線,反而使文畫疏遠起來,以後如再有畫配文,請囑咐設計版面的同志考慮一下為好。
看完這樣的一封信,彭俐心裡很是感動。在別人眼中,作為漫畫大師的華君武,作品自然更能切中時弊,放在醒目位置理所應當,可他偏偏要站出來為別人的文章抱不平,認為插畫過大是喧賓奪主,這樣的謙遜作風,著實讓人感動。
說正確的話,做正確的事,是智者的高明之舉。漫畫大師華君武不滿報紙排版對他漫畫的特別優待,而為受到忽視的文章作者專門寫信「抱不平」。這說明華君武認為做正確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哪怕會對自己的利益有損也應如此。不得不說華君武在關乎自己切身利益時的正直表現,是一種至上的品德,著實令人欽佩。
漫畫大師的可貴之處在於為他人著想,這種謙遜品德深深打動我心,我敬你一個!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弘一法師(李叔同)就最講認真,凡事皆認真。葉聖陶之孫葉兆言《陳舊人物》載:
有次給學生上音樂課,有個學生放了一個臭屁,熏得大家分了神。下課了,李叔同十分認真地說:「以後方便,請到外面去。」他說完便向大家深深一鞠躬,認真得讓人莞爾。
劉質平是李叔同的音樂傳人,在日本留學無經濟來源。為幫助弟子並使他放心,李叔同認認真真給弟子寫了一封信,細報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讓劉質平吃了定心丸。李叔同後來出家做和尚,出家前,備了一大筆款子,供劉讀書至畢業。款未湊齊時,李寫信說:「此款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職,至君畢業時止。」
正因為擁有這種常人所不能及的認真精神,所以李叔同每做一種人,都做得十分像。他做老師,就是個模範的教師;一旦出家,他就是個徹底的法師。可以說,認真是李叔同人格魅力的第一特質,正是這種常人所沒有的特質,成就了他豐厚人生的累累碩果。
認真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境界。一個人,能認真做好一件事,說明他有認真的態度;當他一絲不苟地完成每一件事,便是有了認真的境界,李叔同即是如此。李叔同認真的習慣成就了他「百世之師」的人生,我們又何嘗不需認真呢?保持認真這個好習慣,認真做事,認真為人,終能成就自我。
李叔同的這種人格魅力,讓人欽佩不已,我敬你一個!
巴金晚年很多時間都是在病房裡度過的,由於身體非常虛弱,他已經不能看書和寫字了。但全國的文學愛好者每天給他寄來數不清的信件或自己寫的書,希望巴金給予指導。
對此,巴金叫秘書起草了一份聲明,詳細說明了自己的近況,並請大家諒解;並給郵寄書刊的文學愛好者單獨回信,說明因病暫時不能閱讀,請對方原諒,希望對方努力寫作……
醫生勸巴金不要為這些小事操心。巴金堅定地說:「這不是小事。這些文學青年給我寫信、寄書,都是懷有極大勇氣和期盼的,如果石沉大海,這會給他們極大的挫傷,如果因此而斷了他們對文學的熱情和信心,那我罪莫大焉。儘管我目前也不能給他們指導,但他們收到回信,這必也是慰藉鼓舞……」
2005年10月17日,巴金病逝,他臨終前交代的事情中,有一條就是要求家人儘快郵寄自己的幾本著作給幾位來信索書的文學青年。
一位重病的老人,對於別人來信的侵擾,他不但沒有怨怒,反而考慮對方的感受,給予對方最周到的答覆。巴金的故事給我們深刻的啟示——尊重別人的感受,體貼別人的不易,盡量滿足別人的良好願望,這是最起碼的做人之道。
文學大師巴金,給世人留下了無數深入人心的文學作品。即使重病在身,面對文學愛好者的來函,這位老人依然能以鼓勵關心他人為重。這折射出巴老的人格魅力和做人之道,也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品德示範。斯人已逝,美德猶存。
做人之道並不在乎做了多麼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在細處為他人著想,我敬文學大師巴金!
TAG:大志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