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走到哪裡,中國哪裡就打敗仗,把持中國外交數十年,窩囊至極

他走到哪裡,中國哪裡就打敗仗,把持中國外交數十年,窩囊至極

李鴻章,文華殿大學士,掌握著清朝的中樞權力,可以說是權傾朝野了。然而,在把持外交的幾十年間,他走到哪,中國必定打敗仗,可以說是中國最為窩囊的外交家了。

李鴻章

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被列強捲入了條約體系的國家關係模式紛爭之中,使得晚清各方各面都必須與洋人打交道,因此外交官在辦理洋務的過程中,往往不僅能掌握地方實權,自己更能獲得誘人的經濟錢財。

在此前提下,我們可以來分析為何李鴻章是一個窩囊的外交家,所到之處,中國必打敗仗;沒到之處,中國反而勝仗無數。

當年,李鴻章的權力實在太大,唯一能與其相提並論的只有總督左宗棠,在往後的戰事上,李鴻章屢屢受挫,左宗棠卻大放光彩,取得多次大捷。舉個例子,在海防與塞防的選擇上,李鴻章選擇放棄新疆,專註于海防;左宗棠卻力保新疆蒙古,注重塞防,結果,清政府為左宗棠的理論所打動,因此對其委以重任,全權處理收復新疆問題。

談判

在新疆問題上,李鴻章沒參加,左宗棠憑本事打了個勝仗,戰功赫赫。與之相反的是,在甲午戰爭上,李鴻章指揮參加作戰,卻敗得一塌糊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次開戰中,李鴻章一直不支持開戰,因為他不敢冒險,他深知清軍的實力,所以往往都是很被動的吃敗仗。

那麼,李鴻章所及之處,中國真的必打敗仗嗎?

事實上,李鴻章能坐到大學士的高位,肯定有他的高明之處,對於清軍和外敵的軍事外交的實力,他自然是了如指掌。正因為了解到敵我實力的差距,這才不願意輕易開戰。只是,如果不開戰,那麼只能各種委曲求全,也就降低了士兵的士氣,大大減少勝仗的可能性。相比李鴻章內收的性格,左宗棠的風格則更加外放,認為冒險才有勝利的可能,對外敵的態度更加強硬,因此才增加了勝利的可能性。

李鴻章

另外,李鴻章作為一名外交官,肯定不願意簽不平等條約,但他深知國家局勢無可挽回,自己也只是個跑腿的,如同慈禧手中的棋子,因此在外交上也是委曲求全,只希望在屈辱的簽訂中能儘可能求得一點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史 的精彩文章:

宮裡御醫眾多,又不愁吃穿,大多數皇帝為何還短命?原因很簡單
宮女17歲懷孕,被封為妃子,結果懷孕13個月不分娩,被活活給餓死

TAG: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