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公專訪央美掌門人:為當代中國藝術爭話語權

大公專訪央美掌門人:為當代中國藝術爭話語權

「壯哉央美兮,為丹青運籌。勢從國運兮,為文化歌謳。」2018年,中國美術最高學府——中央美術學院(央美)迎來100周年華誕。在百年歷程中,央美大師輩出、佳作如雲。如今,中國日益走近國際舞台中央,樹立文化自信、打造藝術高峰,成為大國復興重要的題中之義。

4月1日,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和院長范迪安(右)切開央美百歲生日的蛋糕/網路圖片

近日,大公報獨家專訪了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透過這位央美掌門人的故事和講述,中國美術乃至中國文藝該如何汲取歷史營養、直面當下潮流、攀登未來高峰的秘笈圖,也漸漸清晰起來。

在如何迎接下一個百年,范迪安表示,「中國美術教育一定要發揮重視基礎的優長,吸收西方美術突出想像力的特點,戒除急躁心理,注重沉澱累積,來創造反映中國現實、具有中國氣派的新作品。」

在1918年,在蔡元培先生倡導下,國立北京美術學校(中央美術學院前身)正式成立。自此,中國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所國立美術學府,中國現代美術教育也由之發端。

1950年4月1日,中央美術學院成立典禮在北京王府井校尉衚衕5號大禮堂舉行/受訪者供圖

在百年歷程中,中央美術學院擁有眾多「第一」頭銜:從歷史上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版畫系、第一個壁畫系、第一個美術史系,向蘇聯派出第一批公派留學生,最先採取「畫室制」教學模式,到近年來率先成立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研究生院和推動招生考試改革……凡此種種,無不對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產生深遠影響。

范迪安說,在中國美術事業的百年征程中,中央美術學院有三方面獨特的成就。

其一就是大師紛涌,名家薈萃,他們用關切現實的熱心,用技藝高超的妙筆,刻畫了大眾,描摹了民生,表現了時代。其二是創作了不勝枚舉的經典。無論繪畫雕塑,還是設計藝術,中央美術學院都貢獻了大批經典,它們已經成為20世紀美術作品的重要標識。其三,培養了大量人才。

歷史上,中央美術學院湧現出眾多藝術大師/受訪者供圖

這三個方面,不僅是中央美術學院百年來的卓著貢獻,亦構成中國美術事業百年來的發展筋脈。

為當代中國藝術爭話語權

范迪安最為人稱道的是其在策展方面的卓越貢獻。然而,隨著策展的持續深入,以及與國際接觸的不斷增多,一個強烈的感觸開始撥動范迪安的心弦——「西方對中國古典藝術十分敬重甚至敬畏,但對中國當代藝術卻存在盲點甚至偏見。」

范迪安很有感觸地說,時至今日,很多西方藝術家依然用他們的價值觀看待中國,或者認為中國當代藝術是西方的翻版,或者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傾向政治話語,而缺乏純粹的藝術性。

范迪安最為人稱道的是其在策展方面的卓越貢獻/網路圖片

每一次向西方推介中國當代藝術,每一次與外國策展方進行溝通,都是一次「激辯」甚至「鏖戰」,而范迪安總是沖在最前面的那個「中國兵」。

2015年,范迪安計劃在德國魯爾區8個城市,集中推介中國當代藝術的多元面貌,釋放中國當代藝術的「視覺強力」。然而,選擇哪些藝術家?敲定哪些作品?是真正能代表中國發展的當代畫作,還是要西方人想像中的中國藝術作品……

所有這些,都成了范迪安與德方總策展人瓦爾特·斯邁林爭論的焦點。「8個城市,9座美術館,100多位藝術家,500多件作品,我們經常一屋子都鋪滿作品圖片,我和斯邁林幾乎趴在地上進行選擇。」

范迪安回憶說,「我倆一邊看一邊選,一邊選一邊吵,有時真能吵到昏天暗地的程度。」范迪安笑著說,「這是一個傾聽與堅持的過程,目的就是為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當代藝術的健康力量。」

戒除急躁 重沉澱再出發

時光指針轉到2018,中央美術學院剛好走過百年風雲。如何迎接下一個百年,自然是范迪安要思考的問題。

中央美術學院校園/受訪者供圖

「我不敢展望時間意義上的下一個百年時段,但我想中國美術教育一定要發揮重視基礎的優長,同時吸收西方美術突出想像力的特點,戒除急躁心理,注重沉澱累積,來創造反映中國現實、具有中國氣派的新作品。」范迪安說,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央美人都將迎來一次新的出發。

在觀照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歷程時,歷任院長無疑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維度。從徐悲鴻到吳作人,從靳尚誼到潘公凱,他們不僅在藝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育人為學上為後輩樹立了崇高的典範。

范迪安認為,中國美術人一定要創作出具有中國氣派的新作品/受訪者供圖

「前任院長們的第一個共性,就是他們都把自己的藝術抱負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他們都能發時代之先聲。」范迪安說,徐悲鴻先生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徐悲鴻從歐洲學成歸來,但作品中體現著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和人文關注,他為普通人畫像,對勞動者關切,作品中流露出對國家民族和人民大眾的真摯情感,正是20世紀中國美術的新內涵與新價值。

徐悲鴻在創作中/受訪者供圖

在范迪安看來,將立德樹人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把傳承薪火作為自己的重要使命,關愛學生,誨人不倦,是前任院長們的另一可貴共性。「以靳尚誼先生為例,他對年輕一代總是寄予希望,不斷栽培。譬如我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的資歷並不很長,但靳先生拔擢我任院長助理,直至我走到今天的崗位,始終都凝聚著靳先生的關心和言傳身教。」

在採訪進行的時候,中央美術學院正同時舉辦三場大型展覽:「與時代同行——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精品展」、「中國設計——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科成果展」、「悲鴻生命——徐悲鴻藝術大展」。其中「徐悲鴻藝術大展」即由范迪安親自策劃。

冀港創意融入中國藝術豐富資源

談及與香港美術的交集,范迪安笑著說,「我還是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的時候,就跟文樓、靳埭強等香港老一輩藝術家有深入的交流,也參加過一些香港展覽的評選,並組織過『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作品』赴港展出,也收到了香港同胞的熱烈反響。」

「與時代同行——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精品展」一角/受訪者供圖

說到對香港藝壇的評價,范迪安認為,一方面,香港與國際藝術界有頻繁和良好的接觸,擁有各類豐富的藝術訊息,因此香港藝術家的創作也十分多元、各具個性,這也是香港文藝界的一大特色;另一方面,香港藝術市場的活動都非常好,特別近些年更發展成為國際上重要的文化產業和藝術經濟交流平台,這些都使得香港的文藝活動和文藝創作非常活躍。

「如果要說值得補強之處,那便是如何在中華文化和藝術傳統領域,使香港文藝界有更多的體認,如何在香港藝術家的創意中更好地融入中國藝術的豐富資源,這或許是香港美術界同仁需要進一步思考的課題。」

范迪安說,中國美術發展源遠流長。早在公元三世紀,中國美術就有自己獨立的畫論。可以說,以中國美術為代表的東方美術與西方繪畫構成了迥然不同的「雙峰體系」。中國古代的繪畫、雕塑、營造,都是舉世公認的文化瑰寶,因此如何激活這些遺產,實現傳統的現代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應該成為香港美術界更多討論的話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公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祖母」芭芭拉去世:與老布希情深73年,每晚道「我愛你」
極重災難里走出的新生

TAG:大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