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日關注】冉閔,一個幾乎挽救漢族滅種的絕世英雄,為啥被辱罵千年?

【今日關注】冉閔,一個幾乎挽救漢族滅種的絕世英雄,為啥被辱罵千年?

原標題:【今日關注】冉閔,一個幾乎挽救漢族滅種的絕世英雄,為啥被辱罵千年?



1666年前的今天,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燕王慕容儁所執,被斬於遏陘山,後被追封為武悼天王。冉閔後人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謚號。

千年的歷史上,帝王將相,名人輩出,但冉閔這樣力挽狂瀾奮起抗胡的亂世猛將,長期被歷史刻意遺忘,似乎罕見少有,幾乎沒有一個歷史人物像他這樣充滿爭議,即使主流教科書也因為無法定論而不得不將他忽略。

冉閔,漢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開國君主。


冉閔

為今人所廣為知聞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他是拯救了漢族的抗胡英雄,亦以勇猛著稱,最早持這一觀點的是清未學者荊駝寫的「冉閔傳」,稱冉閔「振古鑠今,扭轉乾坤」。


為何給冉閔如此之高的評價,甚至言及挽救漢民族呢?這要從五胡亂華說起。


據晉朝時期的「晉·江統〈徙戎論〉」,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百萬,很多地方超過了當地漢人人口。


公元316年,司馬氏篡奪曹魏建立的西晉王朝在經歷「八王之亂」後,國力損失慘重,虛弱不堪,最終被匈奴人滅國。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勢力趁天下大亂之機大舉侵入中原。


五胡亂華時,大量西北諸胡和北方鮮卑遷入中原。《晉書》記錄,當時永嘉喪亂,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唐編《晉書》記載:「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這就是說,南遷的人超過了半數。留在北方的人命運很悲慘。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如《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殘暴。他跟一條毒蛇一樣,腦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y欲,二是s戮,三是享樂。


冉閔

石虎發男女16萬,運土築華林苑及長牆於鄴北,時逢暴雨死者數萬;他已有多處宮殿,還不滿足,又驅漢丁40餘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屍積原野;修林苑甲兵,50萬人造甲,17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

石虎將邯鄲以南中原地區,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其狩獵圍場,規定漢人不得向野獸投一塊石子者,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被殺或被野獸吃掉的人不計其數,漢人的地位竟連野獸都不如。住在「富麗堂皇」宮殿里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當復何愁?……當時「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殘留的漢人,為了免於屠殺,紛紛築堡自衛,與胡人對抗。但這並不意味著一些人認為的「塢堡遍地都是」,當時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個。按《鳴沙石室佚書》記錄:「永嘉大亂,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由此推測當時北方漢人最多不過400萬左右。到公元349年,冉閔屠胡之前,遷居中原的胡人高達五六百萬之多,數量上相當驚人。


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時算起,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由於胡人生性殘暴其行為令人髮指。喪盡天良的屠殺和野蠻殘暴的反人類行為,導致華夏人口嚴重減少,人倫下滑,是一次嚴重的社會大倒退。有的學者也稱之為「永嘉之亂」、「中原陸沉」、「神州陸沉」、「中原淪陷」等。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幾近亡種滅族。


五胡亂華

冉閔,也是將門子弟,其祖先曾任漢朝黎陽騎都督,家族世代擔任牙門將。西晉末年,冉家人曾跟隨陳午的「乞活軍」抗擊胡人。後來因寡不敵眾,被時為劉淵部下的石勒打敗,暫時歸降。


此戰雖敗,但冉閔的父親冉瞻卻給石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石勒一眼就看中冉瞻的勇猛,認為「此兒壯健可嘉」俘獲之後,讓石虎收為養子。後來拜為左積射將軍,封為西華侯。然而幾年後,冉瞻敗於劉曜的部隊,被劉曜斬殺,一代將星隕落。


冉閔年幼時就果斷敏銳,身後暴君石虎寵愛,將其當親孫子一樣撫養。成年後,冉閔身高八尺,驍勇善戰,勇力過人,多計謀。


公元338年,少年冉閔首次參加戰爭,在昌黎大戰中,當時後趙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少年冉閔率領的軍隊因指揮有方而安然無恙,從此名聲大振。


此戰後,冉閔成名,被石虎提拔為北中郎將,參加了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事。當時北方燕代之地,後趙境內有內遷的丁零、烏桓、夫余等各族各部,時常有叛亂,外有慕容鮮卑常發兵扣邊,冉閔在屢立奇功。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於凌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餘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餘名,焚燒糧台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冉閔威震中原。


後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頒布了《殺胡令》,致書各地,號召漢人起來殺胡人復仇,史載全國各地:所在承閔書誅之。


很遺憾《殺胡令》的原文沒有完整地保存下來,傳下來的大致如下:



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複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冉閔不才,受命於天,特以此昭告天下。令共分三道。


第一道「殺胡令」是冉閔在鄴城幽禁後趙皇帝石鑒後頒布的,號稱「內外六夷,敢稱兵器者斬之」,也就是說: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殺。


第二道「殺胡令」:與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聽任各自離開。這道令看似簡單,其實絕難理解,如何才是與官同心,如何又不同心?官方不做正式說明,誰也不知道究竟什麼是正確執行,只好聽憑自己所想。


第三道命令:所有漢人,凡是斬一個胡人,憑人頭加官晉爵。


當時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北部、陝西的漢人都紛紛起兵,僅鄴都一地被殺的胡人就高達二十多萬。除了向侵略者報仇外,冉閔最大的功績還在於驅逐胡蠻數百萬出中土。


冉閔率軍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先後經歷六場惡戰: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六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迫於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武力威脅,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不得不退出中土,各自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從此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


在返遷的路上這些不同民族的野蠻胡族也相互進攻對方,掠殺對方,搶食糧食,甚至以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


諸胡亂中華時,北方漢人被屠殺的只餘下四、五百萬人,最主要的兇手是匈奴人和源於東歐高加索山脈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這個民族有拿人頭祭祀的習慣)。


冉閔滅羯趙,殲滅三十多萬羯族與匈奴為主的胡兵。


冉閔後來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加上全國各省各地的復仇屠殺,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


幾番大戰,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


匈奴、羌、氐等胡人勢力被迫撤出中原。


石遵、石鑒、石琨、石寵、石蟠被滅三族,羯族的主力軍被完全消滅。


至此,石虎的十四個兒子,兩個被他自己處死;六個自相殘殺而死;五個被冉閔滅族,一個投靠東晉,被斬於街市;全部死於非命。石虎一生造孽無數,終於在子孫身上得到了報應。


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騎兵,還有數萬後續部隊)包圍。在拚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重圍,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機械地和敵人拚命,掩護隨軍的其他重要官員撤離戰場,一直殺到最後一人……

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


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呼!」


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


按照史料記載,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


冉閔死後,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


後來統治北方的北魏(鮮卑王朝)在史書上把冉閔大罵一頓,而後代又只能根據以前遺留的資料來整理。所以,某些太監史學家據此強調冉閔的殺胡,而不說明冉閔殺胡的原因,尤其一些道學先生,動不動就叫嚷泱泱中華、天朝上國,要胸襟坦蕩、大氣容人,切不可斤斤計較、睚眥必報,切不可小家子氣,以免遭四夷恥笑,如此看來,冉閔太沒君子風範了。


另外,冉閔是由胡人養大的,結果不僅篡位奪權,滅了後趙,而且還頒布滅胡令,簡直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舉,怎麼入得了道學先生的眼中呢!


就這樣,冉閔這位原本的抗胡英雄,成為了一位殺人如麻的亂世屠夫,一位遭到後世各民族包括漢族士民辱罵千年的暴君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全民「除四害」運動:小麻雀緣何成了「人民公敵」?
今日歷史 4月17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