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精粹——包豪斯舞台劇引發的討論
「包豪斯」舞台劇每次演出完畢,朋友圈都會被刷屏,看到很多令人感動的評價,感動於大家的感動,本篇推送將奉上部分精彩的劇評,歡迎大家細細品讀。
南藝老師
夏燕靖老師現為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藝術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和藝術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合作導師。
舒曼說肖邦是藏在花叢中的"大炮",我覺得這一喻比肯定是出錯了。我還是覺得老套點喻比"玫瑰"更為合適,這樣可以連上憂傷的說辭。音樂是有力量的,要不怎麼總讓人聽著聽著落淚。同樣,戲劇也是有力量的,尤其是在青春的校園裡上演,孩子們演到最後一幕,竟讓憂傷得到治癒。用彼得·阿騰博格的話說,"喝的不是咖啡,叫感情。"
當季花齡孩子,要去演繹八十多年前的包豪斯不易,且角色又都是二戰前的德國人,這跨度、這異域、這感受乃至體驗,我想像致遠都不知道該有多難。許彥傑、陳幸慧、張永浩、龍雪琪這二十七位我教過的設計學系的孩子們,表現得很棒!我相信,演戲是不斷嘗試,永無止境的事,是孩子們樂意去享受的事,它是另一種釋放,會讓你體會到另一種人生,會很過癮。《包豪斯》舞台劇的八個瞬間,終歸落幕了,孩子們的真情演出,撥動了劇場每個觀眾心裡最柔軟、最純粹的那根神經。
當孩子們走齣劇情謝幕時,竟然哭得稀里嘩啦,我被感動了。的確,當現實進入戲劇,不能僅僅淪為戲劇中的人物和故事,釋放的歷史情境交匯源流,則會發出一種華彩之光,為設計人生最後一段路途鋪上了多彩的底色。感謝厚石和海燕兩位導演老師,也是設計學系我的青年同事,將一部有力量的戲劇,從憂傷變得有溫度。
時光逃不過離散,今晚格外溫馨,我終於領略了南藝設計學院天台劇社的驕傲,這是青春校園最美的一片風景。
——夏燕靖老師
更多劇評:
外校老師
鄭曉老師曾任江蘇美術出版社主編,現為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的教師。
晚上去南藝看了孫海燕老師與黃厚石老師領銜主創的《包豪斯》大戲。出乎意料的精彩!可能我太久沒看話劇,又或者太久沒有體驗過這些鮮活青春的舞台魅力。帶著期待赴會,不管外面是大雨還是小雨,早早到那裡坐在前排冒充一個嘉賓,看兩位老師和學生們做最後的準備。
我對包豪斯也不是特別了解,以至於看這部戲就像重新上了一次專題課。除了耳熟能詳的幾位設計史釘子戶,主創們獨具匠心地加入了12位包豪斯女性,以至於9位男角都似乎相形失色。我被她們深深感動!她們幾乎從未進入設計史的內容,至少我混這麼多年都沒有被普及掃盲過。聽這些芳齡女生告別包豪斯時獨白的那十分鐘,猶如快進一般地看完了她們的12段人生,竟有些早先看《時光倒流70年》時被到抽了一口冷氣的感覺,汗毛直豎。不禁覺得自己一直那麼在乎的所謂自我,那個在多重身份之間糾結平衡試圖突圍或者曲徑通幽的自我,竟是如此平淡和渺小。遇到男人,女人就沒了自我,這是戲裡的台詞,不全然對,但對於我來說,有了孩子,自我就絕不再是過去的那個自我了,前進或者後退,左轉還是右轉,甚至原地待命,都有連鎖反應,何去何從,絕非做選題或者設計方案可比。
年輕時勤奮地學習求上進,是為了做最理想的自我?做留在設計史教科書里的名字?還是做心愛男人的一個普通影子?又或者安度一生的教書匠?都很好。怎麼樣都比在集中營里結束人生要好。但,即使身處集中營,也能隨遇而安,堅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惠及身邊有需要的人!我真心佩服那位如此應對的包豪斯女性。為什麼我突然覺得,教科書里的那些名字一點都不重要了?在命運面前,每個人似乎有很多選擇,又都別無選擇。
女生獨白時,坐在隔壁的孫老師掏出紙巾拭淚,我忍不住拍到了視頻里。一年的時光,他們兩位導師利用業餘時間費盡心力帶領一群年輕學生排除萬難,把一個理想照進了現實。都說甘苦自知,但我越來越相信留下的全是美好的事。到最後,在感動別人之前,自己都會被感動。也可能孫老師不是因為感動而落淚,只是欣慰?或者想到了其他事?
好慶幸認識他們這對有理想又有真才實學的伉儷老師,交流不多,但他們的善意與智慧,每一次都會讓我收穫滿滿的 力量,及時彌補和填充我那被瑣務消耗的心電池。
感恩這部戲。所有事,都值得感恩。
——鄭曉老師
劇社成員
周潔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大三學生,天台劇社成員,在「包豪斯」舞台劇中飾演貝妮塔·奧特。
時間倒帶,包豪斯劇組從最開始的相識相知到最後作品的呈現,磕磕絆絆有很多狀況。總是有人問我,「你學的什麼專業?」
我:「設計學。」
Ta:「啊?將來變成設計師出名很厲害的!」
我:「呃,我們是搞理論的。」
「演戲,演戲,包豪斯為什麼要演戲?」
對這句台詞的理解在演出之前還只是存有相同的疑問:「設計學,設計學,設計學為什麼要演戲?」
作為學生的我們,在戲中了解一段設計史、與上世紀藝術學院產生共鳴是美好的事。意義和未來是永遠的疑惑,一個人很小,能做的也許就是堅韌的伴質疑而行。作為設計學人,劇組相關的所有老師從發起一直堅持到呈現包豪斯舞台劇,傳達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設計人、藝術學院才有的獨特精神。
爸媽總是問我:你大學這麼忙老是演戲有什麼用,別是浪費時間啊?昨天看見大家那麼多家長、親朋好友來看,我找到了最好的答案,那就是邀請他們來看我們的演出。包豪斯賽高,設計學賽高,南藝賽高!
——周潔
更多劇評:
南藝包豪斯粉絲
我是懷著一個很期待的心情在25號那天冒著大雨去看的「包豪斯」。因為在去年我看了天台劇社排練的「月亮和六便士」 ,覺得演的真的很棒。所以當「包豪斯」宣傳一出來,我就立馬去集了贊。
「包豪斯」果真沒有令我失望,演員們演的很棒,用她們自己的想法演出了屬於自己的包豪斯,但同時她們也很辛苦,莫名的有一些心疼她們。
其實在此之前我對包豪斯一點了解也沒有,所以很感謝她們,讓我開始對包豪斯有了了解,也讓我對設計有了更多的理解。
包豪斯很棒!演員們也很棒!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像他們一樣去拍出屬於自己的視頻!如果以後有時間有機會,我也想加入這個有愛的大家庭來。
——南藝設計學院環藝專業大一學生
更多劇評:
外校包豪斯粉絲
「包豪斯」將設計史學課本和回憶錄上隻言片語的包豪斯校園生活重新呈現在舞台上,再現了當時大師們上課的狀態,以及學生們對設計藝術和自己人生的探索。整個故事鋪得很開,既涉及到了有關戰爭與和平的探討,又對現代主義進行了思考和批判,同時還體現了男性設計師和女性設計師在那個年代的不同境遇,以及特定的年代下不同背景的人們對生活的選擇。
這部劇也讓我們不禁開始思考:藝術帶給人們什麼?
從弗朗迪·迪克教授納粹集中營的小孩子們繪畫的場景;從包豪斯十二位女性對藝術的追逐;從每一位包豪斯人的努力和付出……我們不難看出,藝術是給予人力量的。在一個人的人生長河中,為藝術而誕生的熱愛和堅定無疑是促其生命成長的重要因素。藝術以及他對藝術的追求促使其努力實現自我價值,尤其是當他面對著生活和困境的時候。
但與此同時,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社會對藝術、對設計也不乏偏見,誹謗、流言、歪曲,亦或是不得已而「為五斗米折腰」。「誹謗是才華的投影,流言是美貌的外衣」,也許藝術生來就與這些相伴,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錘鍊和洗禮?不管是對追逐藝術的人們還是對藝術本身。
《BAUHAUS》這部舞台劇如夢般美妙,作為觀眾,很榮幸可以與南藝設計學院的各位一起圓這個夢,很幸運可以體會包豪斯的生動和精彩以及台前幕後每一位自己生命的生動和精彩。
作為一名戲劇狂熱者,看到他們誠意滿滿、情懷無限,我想,我可能有了更多追逐心裡小小的她的勇氣和赤誠。感謝全體主創成員,感謝包豪斯,喚醒了我們觀眾內心深處對藝術,對夢想和自由的渴望。
我相信《包豪斯》於他,於她,於你,於我都進行了不同程度上心靈的敲擊,而這也正是戲劇的力量所在。
「戲劇是一個實驗氣球,它完全膨脹時的直徑和建築系的相同。」
感謝《包豪斯》!感謝戲裡戲外的邂逅!
ps:我要pick小維也納!
——南京某高校大一學生果凍
意外的邂逅了《包豪斯》,感謝這個美妙的相遇,相遇話劇之外的很多東西,感激的心情溢於言表!謝謝所有的為這部劇付出的小可愛啊!
台上表演的演員,台下的工作人員,所有的你們使這部劇非常完美的呈現到觀眾眼前。藝術的獨立精神讓設計變得有無限種可能性。我以為《包豪斯》不僅僅是對包豪斯的致敬,穿越時間的呼應…還是整個團隊於「設計」的態度的發聲。很有力量!
——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粉絲
更多劇評:
後-記
還有很多很多令人感動的朋友圈,因為篇幅有限不能全部呈現出來,但是大家對「包豪斯」的讚美和熱愛,我們都有收到。謝謝你們文字的力量,呈現給我們更多的感動!
推送:邱麗媛
TAG:天台學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