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精品瓷器鑒賞——清代琺琅彩與元代青花瓷

精品瓷器鑒賞——清代琺琅彩與元代青花瓷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到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洪若翰在康熙26年(1687年)於寧波寫信回國要求再送一批畫琺琅器至中國,以作為打通滿洲官員的利器。由此看來,在當時滿清官員的眼裡,畫琺琅工藝品還屬於舶來的新鮮玩意。

康熙30年(1691年)清宮造辦處正式命名。康熙35年(1696年)造辦處玻璃廠即將落成之際,法國傳教士洪若翰再度寫信回國請求選派一至二名優秀的玻璃工匠和「一位精良的畫琺琅工匠」到中國。

直至七年後的康熙42年(1703年),清宮造辦處才成功製作出了玻璃胎畫琺琅器。寵臣高士奇受邀前往養心殿謁見皇帝,因目睹「新造玻璃器」,覺得「具精瑩端好」。遂向康熙皇帝表示:「其成否有關政治,今中國所造遠勝西洋矣」。

康熙55年(1716年)廣東巡撫楊琳奏送兩名「能燒法藍物件」的廣東技師潘淳和楊士章進宮,以及隨行所攜「洋法藍料」、「並潘淳所製法桃紅顏色的金子攙紅銅料等件」和「尚有已打成底子未畫、未燒金鈕坯」等。此奏說明三點:一、民間工匠參與宮廷畫琺琅研製的有力證據,並帶來材料和半成品。二、民間畫琺琅工藝研究要早於宮廷,否則就不會有民間工匠和材料被選入宮。三、在康熙55年上半年,宮廷還沒有最後完成瓷胎畫琺琅工藝研究,尚需徵召廣東技師來充實力量。

同年末,陳元龍的奏摺中已有:「……,邇年始有洋琺琅器皿略覺生動,西洋人誇示珍奇,以為中國人雖有智巧,不能彷彿。乃我皇上於萬機之暇,格其理、悟其源,親加指示熔煉成器。光輝燦爛,製作精工,遂表勝洋琺琅百倍。」此奏雖有許多拍馬之詞,但說明宮廷畫琺琅工藝完成於康熙55年下半年,此時已距開放海禁32年了。

此後,康熙57年(1718年)已出任兩廣總督的楊琳又奏「為恭進法琅役匠事,有廣州監生龍洪鍵、民人林朝鍇、何嘉璋等稟稱洪健等粗知法瑯,祈試驗手藝,應否送京效力等語。奴才即傳進衙門,令其製造,所制白料潔白光亮,紅料鮮明,今製成積紅杯盤一對、蓋碗一對,畫片八件呈樣。龍洪健等三人隨帶制就白料一百二十斤、紅料一斤,於九月初九差人送京應役,為此奏聞」。康熙皇帝硃批「法瑯大內早已造成,各種顏色以全備。但奏摺中九月內差人送京之語,到京時再試看」。

康熙58年(1719年)兼具燒煉與繪製兩項技能的西洋技師陳忠信(Father Jean-Baptiste Gravereau)加入指導行列。

康熙59年(1720年)在閩浙總督滿保的奏摺上批示:「琺琅等物,宮內所造甚好,這時宮廷造辦處已經可以自己製作了,不需要再進貢舶來品了。

宮廷畫琺琅的研製,開始於康熙34年,完成於康熙55年,歷時21年。

瓷器發展至清代,由於康、雍、乾三朝的「盛世」,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的重視,使得瓷器的發展有著非常卓越的成就。皇帝憑藉自己的愛好,使得清初瓷器製作技術高超,並有創新的舉措。

琺琅彩瓷就是清代瓷器燒造的一個重要成就。琺琅彩原料從西洋進口,價格昂貴,康熙年間才使用這種琺琅彩顏料燒制瓷器。先要在景德鎮官窯中燒制精美的素胎,再送至宮廷,由宮廷畫師繪製琺琅彩後,再在宮中第二次入窯。

琺琅彩是康熙晚期出現的一種釉上彩,是專供清朝最高統治者賞玩的御用品,因此康熙時期的琺琅彩瓷是很少見的。有些還由皇帝親自參與繪畫,由此可見琺琅彩瓷的珍貴程度。

那麼,元青花為什麼價值連城呢?首先要了解背景。元代政府在拿下江山之前,就設立了浮梁瓷局,浮梁是什麼地方呢?白居易的《琵琶行》里說:"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這"浮梁"就是景德鎮,也盛產茶葉。由於景德鎮宋代青白瓷的成熟燒造,為元青花的誕生提供了一個基礎。

元青花之謎——藍色紋飾

青花的創燒有宋代創燒說和唐代創燒說,但地點都不是景德鎮,與景德鎮沒有傳承關係,也沒有因果關係。而且到目前為止,幾乎未見完整器,都是一些殘片,這些殘片的胎質跟景德鎮的胎質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也不能認為所謂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什麼直接關係。

元青花有很多謎。第一個謎就是它為什麼是藍色的。首先,蒙古人尚白尚藍,是受波斯文化的影響。波斯的工藝提倡繁縟,與宋的追求完全不一樣。蒙古當時跟西域的關係密切,在13世紀初,由於成吉思汗異軍突起,他和他的繼承者多次征服了中亞、西亞,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蘭文化的突厥人湧入中國,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學家、醫學家等,帶來了西域的文化。

元朝建立以後,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識分子、商人通過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藍色是伊斯蘭文化的主色調,今天去中東我們依然可以看見到處都是以藍色為主的建築。

元青花之謎——突然成熟

元青花沒有初創期,沒有萌芽期,一出來就是一棵參天大樹,沒有小苗。過去任何一個窯口的發展脈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則不然,你看見的時候,就不是襁褓中的嬰兒,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這有多種解釋。有的說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現的,而是出現於元代的中晚期,受波斯的影響,原材料和工藝都是從波斯輸入的。另外一種說法是元代以後,大量北方工匠南遷。北方工匠繪畫能力都比較強,比如磁州窯就是以繪畫為主。工匠到了南方景德鎮駐紮下來,在景德鎮這麼漂亮的瓷胎上重新開始作畫,就跟一個畫家到另外一個地方畫畫似的,只不過就是換了紙,換了顏料而已,技藝上沒有什麼區別。元青花的這種突然成熟,至今從學術角度上講,還有很多問題尚待研究。

元青花之謎——題材眾多

第三個謎是元青花題材眾多。它跟其它瓷器的題材表現是不一樣的。它題材眾多,什麼都有。有花卉、魚藻、翎毛走獸、龍鳳、人物,什麼都畫。它為什麼畫這麼多題材呢?元青花早期的題材大致都是花卉呀、翎毛、走獸呀、龍鳳紋吶,都是這些,後期出現了大量的戲劇故事片、人物。第一個原因是受元曲和小說的影響,有情節,願意畫情節。第二個原因是景德鎮,在元朝後期的時候朱元璋駐紮在此。朱元璋在沒拿下江山的時候,長時間地駐紮在景德鎮。他對景德鎮的陶瓷的生產應該有過影響。所以它人物作品就開始漸多。

元朝時期,米納依彩繪陶器使用含鈷的氧化物繪製燒成釉下藍彩的技術,傳到了我國內地,為景德鎮制瓷藝人掌握,燒出了純深藍色的霽藍釉和聞名世界的精美的白釉下藍花的青花瓷器。 優質的元青花瓷為元末景德鎮特製. 元朝有關的記述中沒有提到青花,直到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波普博士根據英國人大維德收藏的一對帶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雲龍象耳瓶,對照伊朗阿德比爾宮博物館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博物館收藏的大量元青花瓷器,進行了對比研

究,提出了至正型青花的概念,使國際上產生了研究、收藏元青花瓷器的熱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藝術閣 的精彩文章:

TAG:古玩收藏藝術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