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人說,比有才華更重要的是愛國,最應該刷屏的是他們,雖生命已落幕,但英跡垂千古!

有人說,比有才華更重要的是愛國,最應該刷屏的是他們,雖生命已落幕,但英跡垂千古!

逆天子

網羅最新時事熱點,傳播正能量

當所謂的小鮮肉明星們拿著千萬片酬的時候,有一群人只拿著工資卻在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讓中國製造傲立東方。當所謂的明星把出軌生孩子摔跟頭衣服走光結婚離婚當新聞不斷炒作的時候,有一群人卻在風餐露宿、嘔心瀝血、挑燈夜戰挑戰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飛船上天、高鐵風馳、高橋飛架、蛟龍入海…

不得不感慨,在網路發達的當下,任何事件的傳播的速度都是迅速的,但是,讓人遺憾的是,幾乎所有熱點刷屏事件的榜單上,大多數都是被娛樂新聞所佔據。

中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真正明星,他們的存在,是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他們的功績惠及後人,功在千秋!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大國脊樑。

我們或許該冷靜下來反思一下:對為國家為民族鞠躬盡瘁的功臣們,我們的關注是否真的太少?

年僅30歲時,

他就當上了北京高官。

40歲時,

他放棄官職,臨危受命接手,

一個無產品、無利潤的國營集團,

在他的帶領下,竟然起死回生。

48歲時,

他到內蒙古阿拉善沙漠參加會議,

而當看到成千上萬噸沙土,

吹向中國北方時,

人類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正在毀滅自身!

從此他把餘生的全部激情,

都留給了中國的環保事業。

帶領商界大佬們發起成立,

「阿拉善SEE生態保護協會」。

可他卻突然被「請了進去」,

長達三個月的調查讓他落下病根。

而出來後,

他又迸發出近乎瘋狂的熱情,

沙漠中的綠色在一點點變多,

他的身影卻越來越消瘦。

2017年1月16日,

他再也沒有醒過來,

還有一個月,

就是他62歲的生日。

他的名字,叫:

劉曉光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

一位就讀南開大學的少年,

親歷國破、校亡之痛後,

毅然棄筆從戎,奔赴戰場。

從此,百年人生只為「愛國」二字。

抗戰結束後,他投身教育事業,

可因那場政治運動,直到61歲,

他才恢復工作,耳順之年的他,

日以繼夜地進行教育研究工作,

他說:國家需要啥我就搞啥。

是他編寫了化學界的第一部中文教材,

是他研製出了我國第一代的鎳氫電池,

是他帶出第一支化學教學領域的「國家隊」。

是他主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部化學,

多媒體電子教科書《化學元素周期系》,

他做的這項工作甚至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早了整整15年。

他也是我國第一個沒有出國留學、

沒有博士學位的中科院院士。

93歲高齡的他還堅持去上課,

有人問他奮鬥的動力是什麼?

他笑笑說:

「這就是我自己的夢,

讓中國的高等化學教育,

能夠走在世界前列。」

可他真的是太累了!

2017年7月4日,

天空的一場大雨,

似乎哭訴著這位巨星的隕落!

他的名字,叫:

申泮文

1984年,他就已經是,

國際天文界的一流科學家,

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

他卻毅然放棄300倍高薪回國。

1993年,日本東京,

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

科學家們都希望,

在全球電波環境惡化到不可收拾前,

建造出新一代的射電「大望遠鏡」,

以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

他激動地對身邊的同事說:

「咱們也建一個吧。」

就因為這一句話,

他便開啟了一段22年,

仰望星空的浪漫冒險!

之後的他,成了個地道的「農民」,

帶著鹹菜,扛起鋤頭,跑遍全國各地,

困難重重,可他22年如一日的堅持著。

2016年9月25日,

中國的天眼,FAST項目,

終於完工!

消息一出,

全中國沸騰,全世界轟動!

外國媒體說:

「中國也終於進入了觀天時代,

它將持續領先世界二十年!」

天眼工程完美交工,

他把彷彿揮灑不完的精力,

全部留給了「中國天眼」,

自己卻重重地病倒了!

2017年9月15日,

中國「天眼之父」,

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

他的名字,叫:

南仁東

1950年,一個中國青年,

不顧美國當局阻撓,

歷經千辛萬苦,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

他說:

我們都是從戰亂中走出來的,

親眼目睹過侵略者對我們的親人、

朋友所犯的一切罪行。

雖然我們沒有拿起武器去復仇,

但我們一定要用雙手,

用科學去建設新的中國,

再也不允許任何人侵略她,

再也不允許任何人欺凌她!

當時國內電子工業基礎幾乎為零,

中國迫切需要發展電子工業。

於是他進入天津電信局,

正式踏上創建中國電子工業的征程。

是他,成功研製出了,

第一台中國自主品牌的軍用步談機,

702型步談機。

之後,他又為祖國研製了,

戰機機載雷達、微波通訊接力機等,

一批填補空白的國產裝備。

他主持研製的地面微波脈衝接力機、

中國第一代機載雷達等電子設備與系統,

後來更成為,

「兩彈一星」電子系統的核心裝備,

為「兩彈一星」裝上了電子心臟。

因為他,美日對中國再不敢妄動!

2017年12月19日,

他因病離世,享年93周歲。

志存高遠,鵬程萬里!

他的名字,叫:

童志鵬

他是中國黃土區土壤,

及土壤侵蝕學科的開創者和奠基者,

畢生致力於,

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的建設工作。

他說:「黃河不清,我死不瞑目!」

到90歲高齡,

他已經反應漸鈍,叫不準人名,

可說起黃河治理,就頭頭是道。

在他的努力下,2012年,

黃河含沙量從每年十幾億噸,

減到2、3億噸。

2017年,據實測數據顯示,

黃河含沙量不超過0.8公斤每立方米。

2017年10月11日,

為「黃河清」之夢,

奉獻一生的他默默辭世。


他的名字,叫:

朱顯謨

1996年,他以第一的成績,

獲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

成為該系獲評優秀學生中唯一的海外學生。

之後,他成為國際著名的,

航空地球物理探測技術專家,

後來又作為英國劍橋ARKeX,

地球物理公司的研發部主任,

是一個被全世界,

仰望、追趕的傳奇人物。

2008年,中國開始實施,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37歲憑藉在拓撲學上的傑出成就,

與華羅庚、錢學森一起

獲得首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38歲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攀登數學機械化的高峰;

世紀之交,捧得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

然而我們對他,卻知之甚少。

吳文俊對數學的主要領域——

拓撲學做出了重大貢獻。

1970年代後期,

他開創了嶄新的數學機械化領域,

提出了用計算機證明幾何定理的「吳方法」,

被認為是自動推理領域的先驅性工作。

他是我國最具國際影響的數學家之一

他的工作對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研究影響深遠。

面對各種榮譽,

吳老卻看得很輕。

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後,

他說:

我不想當社會活動家,

我是數學家、科學家,

我只能儘可能避免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他曾謙遜地說:

「不管一個人做什麼工作,

都是在整個社會、

國家的支持下完成的。

有很多人幫助我,

我數都數不過來。

我們是踩在許多老師、朋友、

整個社會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

我應當怎麼樣回報老師、朋友

和整個社會呢?

我想,

只有讓人踩在我的肩膀上再上去一截。

我就希望我們的數學研究事業

能夠一棒一棒地傳下去。」

他的名字叫

吳文俊

他,

密歇根大學博士,

在新中國一清二白時,

毅然放棄美國優越生活,

回國開啟兩彈一星的征程!

1960年,蘇聯專家撤走了,

西方放言:「中國導彈夭折了」。

他帶著火箭的發動機研製組,

來到了北京的南苑!

在一個很破爛的修理廠,

漏雨又透風,

但他和小組成員,

就是用最簡陋的板凳和工棚,

硬是讓我國仿製的第一枚液體近程導彈發射成功!

東風3號發射時,

火箭屢次冒煙,

經過分析以後,

他決定打,

力排眾議,

「決策錯了我負責」,

最終迎來了中程導彈的成功!

長征4號時,

他已經70歲高齡,

堅持力挺新型氫氧發動機。

有領導問,發射成功有把握嗎?

他說,「不成功我負全責,包括坐牢、砍頭!」

中國火箭,自此踏上新征程!

他被稱為「放衛星的人」

因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是由他負責領導設計和發射升空!

他的名字叫

任新民

我愛你,中國!

這群當今時代真正愛國的英雄們,

他們為祖國付出了所能付出的全部,

2017年他們離開了,

永遠永遠也不會再回來了!

有人說,這個誰,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世界知名!有人說,那個誰,票房動輒幾十億,粉絲喊叫震地動!有人說,那誰誰,影片用誰誰躥紅,名字一亮就招風!其實,中國真正的巨星,讓世界側目、讓美國不敢妄動的巨星,根本不是這些開豪車、住別墅、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明星大腕,而是他們…

生命已落幕,英跡垂千古!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請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

他們應該是當今中國,

最值得頌揚和傳播的中國巨星!來源:網路綜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逆天子 的精彩文章:

不再受制於人,關於晶元,這才是我們最狠的復仇

TAG:逆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