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竊國大盜,還是真命天子?三件「怪事」告訴你真相!
原標題:王莽是竊國大盜,還是真命天子?三件「怪事」告訴你真相!
自《漢書》稱王莽「肆其奸慝,以成篡盜之禍」以來,王莽篡漢幾成定論,但此說是站在以漢朝為正統的角度,而在王莽登上帝位前後,我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有三件難以解釋的「怪事」足以說明問題:
第一件事:給王莽授爵封地,無數「粉絲」操碎了心
漢平帝時,王莽任大司馬,已是位極人臣,但大臣們還是一個勁地鼓動朝廷違反舊制,給王莽授予「安漢公」的爵位,並擴大封地。
王莽勉強接受了「安漢公」的爵位,但推辭不受「新野」的封地,這下不光大臣們不依,吏民們也都有意見,紛紛請求朝廷必須把新野封給王莽,前後上書朝廷的達487572人,有零有整,都是實實在在的數據。
漢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皇城加上周圍的衛星城,人口號稱百萬,上書的居然佔到一半。就從全國範圍來看,總共幾千萬人,大部分都是文盲,能有這麼多粉絲上書為王莽爭地,算是一個奇蹟了。如果王莽也開微博,粉絲數絕對沒得比。
第二件事:皇族起兵「倒王」,卻無人響應
平帝暴病而亡,王莽扶植一個兩歲的劉孺子為帝,自己醞釀當「假皇帝」,西漢皇族安眾侯劉崇起兵反對王莽,他的設想很好,認為天下人是害怕王莽而不敢行動,只要他登高一呼,全國都會響應。
可是,當他舉事時,只有劉姓同族和親信一百多人跟隨,這麼點人跑去攻城,猶如飛蛾撲火,難逃兵敗身死的厄運。
事後,劉崇的遠房堂伯劉嘉上書請罪,並提出毀壞劉崇的宮殿作為污池,以儆效尤。接著群臣又上奏,說劉崇敢造反,是因為王莽權力小,應當給他更大權位去鎮服全國。就這樣,王莽坐實了「假皇帝」,反倒是劉崇幫了他一個大忙。
第三件事:面對幾十萬「倒莽」大軍,京城竟空前團結
此事還是跟反叛行為有關,這一次發難的是東郡太守翟義,他與幾名劉姓皇族合謀,利用九月閱兵的機會興兵討伐王莽,扶植嚴鄉侯劉信為皇帝,在文告中聲稱是王莽毒死了平帝,有篡漢野心,號召全國人代天行罰。這一次聲勢很大,有十餘萬人,王莽著實驚恐,派兵征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長安周圍地區趙明、霍鴻等人也揭竿而起,準備利用京師空虛的機會,直搗長安。他們的軍隊也發展至十餘萬人,甚至未央宮前殿都可看到火光,王莽驚恐不安,抱著劉孺子到漢家壇廟禱告。
在外部危機如此嚴峻的情勢下,朝廷內部卻表現得格外團結,大臣們都勸慰他說:「不遭這場大變故,不能顯示你的聖德。」王莽的親信甄邯在城外,甄豐、王舜等人在宮城日夜巡邏,開往戰場的眾將用命,到十二月內就平定了翟義之亂,殺了翟義,第二年二月又徹底打敗了趙明、霍鴻,王莽在白虎殿舉行慶功宴。
如《漢書》所言:「莽既滅翟義,自謂威德日盛,獲天人助,遂謀即真之事矣。」翟義功敗垂成,反而對王莽稱帝起到了推動作用。同年年底,王莽即皇帝位,建立新朝。
這些事件都清晰地指向一個推論:王莽稱帝還是很得人心的!
其實到了西漢中後期,社會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王莽稱帝前半個多世紀的元帝時期,有一次大臣京房問元帝:陛下看現在是治世,還是亂世?」元帝的回答是:「都亂到極點了,這還用問?」
接下來的成帝除了因趙飛燕而留下一點名聲外,基本沒什麼建樹,當時有人竟然上奏說漢朝歷運中衰,應重新受命於天。成帝沒有聽從,到他的後任哀帝在位,因為身體不好,就搞了「重新受命」這一套,等於間接承認了漢朝「中衰」的事實。
到王莽攝政時,土地兼并日益嚴重,下層人民生活艱難,漢朝危機四伏,上上下下都有求變的願望,當然這種願望是犯忌諱的,只能想,不能說,他們一步步將王莽推向權力和榮譽的頂點,正是這種願望的反映。
未曾通過戰爭流血,直接讓一個江山統一的王朝改朝換姓,不管是不是「篡」,總之王莽創造了一個奇蹟。連一向性情孤傲、淡泊名利的大才子揚雄也被王莽傾倒,寫下《劇秦美新》一文以稱頌王莽,認為王莽之治「鬱郁乎煥哉」!
誠然,王莽稱帝後急功近利,做過不少糊塗事,最後國亡身死,但若據此說王莽是「篡盜」,恐怕證據不足,且有「成王敗寇」之嫌。成王敗寇本是歷史潛規則,但在史書的字裡行間,還是提供了能讓我們發掘歷史真相的線索,王莽即是一例。
※史記新說|重讀「謀聖」張良,找回失落的「貴族精神」!
※劉邦與張良,最厲害的帝王遇上最優秀的帝王師,何愁天下不平?
TAG:三好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