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管理的潛力!
多數人都面臨過做管理還是做業務的選擇。很多人都想在管理上有所嘗試,有的人進入了管理通道,但發展並不順利。企業為了擴張發展而絞盡腦汁、不惜代價地培養管理者,可他們面臨的最大困惑是,芸芸眾生誰更有管理的潛力呢?
1
看一個人是否具有抓住工作重點的能力,是否有明確的工作思路
抓重點是指能快速地將紛繁複雜的各種表面現象歸納總結為結構清晰的事物特徵,抓住事物的根本、問題的關鍵,並確定工作重心的能力。管理工作涉及到的環境和對象很複雜,範圍越廣規模越大,複雜度就成幾何級數上升。所以「抓重點」是管理者必須具有的第一項能力。
抓重點能力弱的管理人員,在工作上表現上往往是沒有主見和工作思路,左右搖擺,拿不定主意,力氣使不到點上,他可能很努力、很辛苦,團隊成員跟著他不停地東奔西跑,但基本上是瞎忙活,因為沒有結果和成績。古人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就是指這種情況。時間一長,團隊成員就會失去對管理者的信心,這時候必須更換管理者了。
判斷一個人抓重點的能力,首先看他的思維是否具有結構性,能否對較為繁雜的事物進行歸納和分類,其次判斷他的分類標準和原則是否正確,與解決問題的方向是否相符。前者比較容易判斷,但往往被人們忽略,第二個方面則需要具有一定的行業或管理經驗才能判斷他的分類原則是否準確可行。
我在很多單位擔任過競聘上崗的主考官,一般都會給應聘者3-5分鐘時間作自我介紹和對目標崗位的理解,有的候選人時間過半了還在報流水帳式地介紹自己的工作經歷,我對這樣的人基本上會做出否定判斷,顯然他抓重點的能力很差,對管理者來說,抓重點這個能力可以實行一票否決。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需要訓練自己結構化的思考能力,簡單地說就是歸納、概括和總結的能力。普通人關注的是思維的邏輯性,講的是前後的連續性和流暢性。而管理者需要具有較強的結構化思考能力。
2
看一個人是否具有強烈的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意識
結果導向也就是目標導向,是傑出管理者最突出的思維特徵。管理是為了達成目標,而且是團隊或組織的目標,不能達成預期目標的管理者一定不是好的管理者,優秀管理者一定是目標感很強的人。
結果導向意識就是以終為始,高度關注和聚焦目標和結果,將團隊或組織的核心資源、策略都指向目標的達成,所有行動都必須是對目標達成有高度貢獻的。這種管理者給外部的印象就是目標清晰、執行力很強。
之所以目標導向特別重要,是因為有很多人出發的時候有目標,在路途往往忘了或偏離了目標,或者被一些新鮮的、好奇的事物所吸引,或者是因為碰到了困難、挫折、受了苦或委曲,放棄了既定的目標。優秀管理者設定目標的時候很慎重,一旦確立了目標,就會堅定不移、不受任何干擾的向著目標前行,直到達成為止。
專業技術人才向管理者轉型的時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結果導向思維模式的建立。因為長期的技術工作訓練了他們的技術思維方式。技術人員的思維和管理人員的思維方式有根本的不同。
而管理者是結果導向的思維,以終為始,從目標開始考慮需要什麼條件,然後主動想辦法去創造條件從而達成問題的解決,技術思維者往往是被動的等待條件成熟。
3
看一個人是否具有快速發現規律和預測結果的能力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時代,管理者所面對的環境瞬息萬變,要求管理者能夠快速做出判斷,也就通常說的要具有快速反應、靈活應變的能力。
快速靈活應變只是一種行為表現,其背後的能力是什麼呢?實際上是管理者善於並快速發現事物的運行規律並能夠對事情的發展結果進行準確預測。如果不能把握事物的運行規律並做出準確預測結果,就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影響管理目標的達成。
有的人將這種能力稱為直覺,即不需要思考就能判斷的能力,並認為是天生的能力。
這種能力強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知識面比較廣,而且這些知識是經過整理以後以他自己的方式存儲的,所以提取和加工起來很快。要練就這種能力,必須要加強學習,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一些知識,而是以自己便於記憶和提取的方式進行學習。這種能力也是可以培養的,是靠知識和經驗的有效積累。優秀的管理者他們的思維具有很強的辯證思維的特徵。
4
看一個人是否擁有大格局和整體觀
有些人工作後很快就走上基層主管崗位,他們雄心勃勃,非常努力,表現很好,執行力很強,任務完成也不錯。但當他到了中層崗位後,儘管做得很努力很辛苦,業績反而會往下走,要麼苦苦支撐,要麼被撒換掉。我分析了很多這樣的人,發現他們有一定共同的問題,就是大局觀不夠。
大局觀指能夠全面地、系統地、前瞻性地看問題、思考問題,能夠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具有大局觀的人,一般都會站位比較高,能夠從高處俯瞰事物,視野開闊,能夠看到事物的全部,在思考時遺漏就很少,決策的錯誤就會減少。缺乏大局觀的人往往會只抓住眼前或局部一點猛攻,但常常顧此失彼,對於公司和上級的戰略意圖,他們難於理解,要麼簡單執行,要麼曲解打折扣地執行。
具有大局觀的人具有很強的歷史觀,他們往往能夠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事物的發展演變規律,具有歷史觀的人看問題具有穿透力,夠看到未來,從而具有前瞻性。
自我中心主義、私心、小九九是制約一個人大局觀的重要因素,要培養大局觀,就要把個人的小我和私心放下,把個人的利益放到一邊,視野才會變得開闊,全局觀就會提高。大局觀決定一個人層次,而決定一個人大局觀的是他的志向。
5
看一個人是否具有突破常規思考的能力
擁有和多數人相同的問題解決思考邏輯屬於常規思考,多數人都能想到的方案、通用做法都屬於常規辦法。首先要肯定,一種思路或辦法能夠成為常規,說明這個思路和辦法對解決問題是有一定效果的,至少在過去是有效的,否則它不會成為常規。但是,當新問題出現或問題中新元素越來越多的時候,常規思路和方法就會開始失效,而且效果就會越來越差,必須另闢蹊徑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突破常規是指管理者在面對複雜棘手的問題時,常常以不尋常的思維方式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觀點、策略和措施,而且這種思路和辦法是有效的、能夠切實解決問題。
6
看一個人是否具有創設溝通平台的能力
溝通能力對處於現代開放社會在成員來說十分重要,每個人都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管理者也不例外,只能是要求更高。但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溝通能力主要是指人際溝通能力,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溝通培訓課程也都是為了提高管理者的人際溝通能力而設計的。
對一個組織來說,管理者的最大價值是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指明前行和勝利的方向。因此,必須使管理者的意圖、思想、決定得到準確的理解和徹底的執行,否則,管理者所具有的思維優勢、判斷決策優勢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對於管理者來說,僅有人際溝通技能是不夠的,因為人際溝通的效率和範圍是有限的,在組織規模擴大後,他必須具備很好的管理溝通能力才能管理好組織,我們把這種能力稱為創設溝通平台的能力。組織規模越大,管理層級越高,對這個能力要求也越高,即使在組織扁平化、團隊小型化成為流行趨勢的今天,這種能力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因為你的溝通不僅限於你的團隊內部,團隊外部溝通會越來越多,當你的決策涉及到很多部門、很多地區、很多管理層級、很多人員時,僅有人際溝通能力顯然是不夠的。
創設溝通平台時,首先必須明白你的決定需要告知的對象,這些對象的鏈條有多長,現有渠道的弱點是什麼,用什麼方式可以打通,而且讓這種溝通成為一種機制。比如,周會制度,晨會制度,聯席會議制度等,這些都是比較好的管理溝通平台,遺憾的是很多管理者對此認識並不深刻,沒有認識到會議的溝通價值,當然,必須是有效的會議。要使會議有效則需要會議管理的技能。
溝通平台絕不僅僅限於常規的會議方式。管理者還要熟悉各種管理溝通工具,包括現代移動互聯通信工具如微信等等。
現實中,六個方面都很強的人很少,多數人可能是在某一或某幾個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所以在領導班子搭建的時候最好完成以上六種能力的組合。
※70、80、90後消費觀區別,莫名戳心!
※致老闆:生意再難做,深耕自己行業也比轉行靠譜!
TAG:商業奇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