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防止兒童沉迷網路,巨頭們該有擔當,而不是互懟

防止兒童沉迷網路,巨頭們該有擔當,而不是互懟

澎湃特約評論員 文平

六一兒童節臨近,關於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討論,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甚至成為互聯網巨頭較力的新戰場。

5月30日,新華網發文追問「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網遊對少年兒童的戕害」。據稱,今日頭條對這一新聞做了「全量推送」,然後被推向風口浪尖的騰訊高調反擊,斥之為「公然篡改新聞強行推送」。今日頭條又作出澄清稱,這只是跟推百度新聞……

今日頭條回應推送批騰訊文章截圖。 來源:新浪科技

六一節前夕,幾大互聯網巨頭扭打成一團,互相扔鞋子,都自稱是受害者。但這是不是模糊了事件的焦點?未成年人的利益難道不是最應該受到關注的嗎?在孩子的節日來臨之際,所有成年人,特別是互聯網巨頭們,都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為孩子構建了怎樣的成長空間?

未成年人沉溺於網路遊戲,這個話題常談常新,既說明社會並沒有找到妥善解決網遊問題的合適方法,也說明各方面並沒有就網遊對未成年人的影響達成充分共識。

前不久,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重點排查學生沉迷遊戲等問題;而早在2007年4月,新聞出版總署、公安部等八部委就下發實施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的通知,對未成年人玩遊戲的時長予以限制。

多年間,未成年人沉迷網遊的問題未能解決,平台依然是繞不開的責任方。在網上,流傳著各種繞開防沉迷系統的技巧。對作為互聯網原生部落的這一代未成年人來說,防沉迷系統在很多情況下形同虛設。

互聯網公司是網遊經濟的最大受惠者,而它們也承擔著保護未成年人健康的最主要責任。它們理應不斷升級防沉迷系統,堵住技術漏洞,以最嚴苛的管理限制未成年人玩遊戲。從目前的事實看,一些互聯網公司做得依然不夠,道德的血液被商業利益侵蝕污染。

未成年人沉迷遊戲之所以問題突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一些互聯網公司把過多的盈利目標寄託於網遊之上。這個問題涉及到互聯網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網路遊戲誕生於互聯網發展之初,賦予玩家虛擬的樂趣,而在當下,互聯網已經深度介入人們的生活,互聯網經濟的想像空間是巨大的。遊戲這塊肥肉雖好吃,卻一點也不健康。

互聯網公司一方面宣稱推出了各種防沉迷措施,另一方面又不斷推出新遊戲、扶持遊戲開發者,這種左右手互搏的情境,歸根結底跟它們僵化的利益觀有著密切聯繫。的確,遊戲在短時間內變現快,滿足互聯網公司利潤增長的需求。但是,從長遠看,遊戲並不能推動產業向前發展。僅僅在文創領域,互聯網公司可以做的就有很多,盯著遊戲不放,離夢想和責任感太遠。

當然,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平台,顯然並不公允與切實。很多家長抱怨網路遊戲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卻無力對孩子使用電腦和手機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

作為與孩子最親近的人和最重要的教育者,家長也有責任提高網路素養,用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引導和教育。單純地一句「不能玩」,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標,還會惡化親子關係,造成子女與父母的心理疏離。

在當前,還要警惕網路對未成年人負面影響的新表現和新趨勢。前段時間,不適宜兒童觀看的「邪典視頻」讓輿論嘩然。很多孩子一刷短視頻就是大半天,某些短視頻對兒童的危害,不亞於玩遊戲所造成的影響。

互聯網社會治理與現實社會治理已分不開,互聯網上出現的各種問題、矛盾,其根源可以追述到現實社會的問題。

六一節到了,為孩子守護一片藍天,構建一個適合他們成長的健康環境,這是《未成年人保護法》所明確的所有社會成員的法定義務,也是道義責任。

互聯網巨頭們與其互相指責,爭當受害者,不如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來臨之際,反躬自省一下:自己為孩子做了些什麼?有沒有單純把孩子作為自己的盈利工具?

誰也沒有否認,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是個棘手的問題。面對困難和壓力,各方面不能推脫和懈怠。

本期編輯 酈曉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不發了,明年發兩個
馬斯克跟進刪除臉書賬號:特斯拉和SpaceX雙雙銷號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