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爆炸,全人類只剩 5 萬人,我們該怎麼活?
最近淘到一部蠻冷門的科幻——《深空之下》,十分符合我的口味。個人的喜愛程度絲毫不亞於曾經推薦過的《地球紀元》。
《深空之下》的設定很有意思,在近未來的某個時間點,以人類的航天能力只能勉強在月球建立一個小型基地。
但是某一日,地球爆炸了!
是的,作者在小說的第一章就毀滅地球,乾淨利落地殺掉了 70 億人,只留下在月球基地工作的 5 萬名人類「苟延殘喘」。
眾所周知,網路小說的第一章幾乎就決定了這本書撲街與否,很顯然《深空之下》的第一章寫得相當好:背景交代清楚了、懸念也足夠吊人胃口。
接下來就是主線情節的演繹了:
1.月球基地上的 5 萬名人類倖存者在失去地球的「哺乳」之下,如何繼續生存?
2.倖存者們如何繼承人類文明的火種嗎?
3.倖存者們如何繼續攀科技樹?
在小說開始之初,其實還是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作者的某些生澀之處,比如說行文稍顯拖沓,比如在描述如何解決生存問題上就足足寫了 10 萬字。
不過隨著情節推進,作者的行文風格明顯有了長進。
小說中,人類依靠著大災之後的好運氣撿到了不少「外星垃圾」,在經歷幾次各種驚險之後,科技樹自然而然就向上攀了不少:閑著沒事撿撿外星垃圾,順便挖挖礦、種種菜,小日子越過越好。
但說實話,我們首先要意識到我們人類本身就沒什麼特別的,更不是什麼偉大的物種,熱一點會熱死,冷一點又會冷死,少一點氧氣會憋死,多一點氧氣又會中毒……又經常被自己的各種慾望操控著,人的腦袋也不怎麼靈光,總是會出差錯。
再對比宇宙呢,宇宙太大,太古老了。光是銀河系,就有 2200 億顆恆星,基於哈勃望遠鏡的深空圖像顯示,類似於銀河的星系,有兩萬億個,這還不算人類無法觀測到的星域。
人類啊人類,在宇宙中就是如此渺小而又脆弱的生物。我們怎麼可能僅僅依靠著「好運氣」就能夠在冰冷殘酷的宇宙中生存下來。
所以,作者繼續毫不留情地挖了一個又一個的大坑:生命大濾斗、智力壁壘等等,反正就是想方設法不讓人類過得舒坦,文明的小船說翻就能翻。
GIF
而這些「大坑」恰恰又是小說中最為精彩的部分。
在小說中,宇宙生命是具有普遍性的,但為什麼宇宙如此枯寂?
作者認為是有一種東西或者事件,阻礙了智慧生命發展為星際文明,作者稱之為「生命大濾斗」。
而在小說中,作者的觀點是【可控核聚變】的複雜程度超乎想像。
要想成為星際文明就必須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但要想實現可控核聚變,就必須大量資源支持。這些資源的量級龐大到非星際文明不能承受。
只有極少數好名的文明僥倖擺脫了「生命大濾斗」,成為了星際文明。
不過,成為星際文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當然不。
作者又一次提出了一個理論:智力壁壘。
智慧生物只能理解較為淺層的宇宙現象,並從中領取到一星半點的科技理論。再後面的理論以智慧生物的智力程度是無法理解。
也就是說,因為生命太「笨」了,所以科學對於生命來說是存在上限的。
在面臨著一個又一個大坑的時候,人類終究還是發揮著「不死小強」的優秀品質,該雄起的時候絕不含糊,該猥瑣發育的時候就靠著撿來的「外星垃圾」勉強度日。
當然,除此之外,小說中還穿插了一些很好玩的小想法。
比如說宗教對於科技發展的影響,再比如星球自轉速度對於生命意識形態的影響等等:為了適應環境,大型生命的作息規律往往高度適應星球自轉,自傳較快的星球生活節奏快,進食頻繁。而進食的頻次,也會影響生命的意識形態。
小說目前穩定更新中,全書已逾 130 萬字,在起點讀書或微信讀書都可以找到。
當然,還是老話,作者寫書不易,煩請閱讀正版。
最後,本篇文章的末尾我想用個人非常喜歡的科普書籍《趕往火星》的一段話來解釋,為什麼我們要飛往太空?
500 年後,不會有人記得伊拉克戰爭或是阿富汗戰爭,也不會有人知道什麼水門事件。
但他們會記得是誰先到達火星、誰先在火星定居。如果我們完成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在火星上為人類開啟第一個新世界,那麼兩千年以後,人類也許不僅住在地球和火星上,還遍布在我們銀河系無數其他行星上。
他們的技術和能力在我們看來如同魔法。
但是,不管他們的能力多麼不可思議,如果是我們讓這一切變為可能,那麼那些居住在無數文明星系中的生命,他們會回顧我們這個年代,為我們取得的成就而驚嘆不已。
-end
※天官賜福 雙玄:賀玄對師青玄的情感是喜歡嗎
※天官賜福 你能認出幾個人,認全的是真愛
TAG:書荒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