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園退伍老兵講述他們「當兵那些事」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5月26日晚7點,清華大學第五教學樓一間容納近200人的大教室坐得滿滿當當,門口還站著好幾位同學。
2018年清華大學徵兵工作宣講會即將開始。從2005年的僅僅兩名到2017年的22名,13年間清華大學共有156名學生應徵入伍。
「再不去當兵就來不及了,大學可能是你們參軍入伍的最後機會!」校黨委武裝部熊老師的動員很是懇切。其實,到場的同學大都有參軍意向,之前通過學校的各種宣傳對北京市和學校關於大學生入伍的相關政策也都有所了解。顯然,這不是本場宣講會的主要內容,很多同學來到這裡,是想為內心萌動的那個想法尋找答案:一個清華生,為什麼要去當兵?
這個問題,拋給了現場的十幾名清華退伍老兵。說他們「老」,其實他們大多去年才剛剛退役,不少人返校後接著讀大二、大三的課程;說他們「年輕」,卻因為那兩年的軍旅生涯,讓他們一生中再也拋不掉「老兵」的稱呼。
兩年前,他們入伍的原因大相徑庭,有的人出於一腔報國情懷,有的人希望磨礪自我,有的人受父輩影響,有的人被影視作品吸引……兩年間,他們的從軍經歷不盡相同,李濤曾在朱日和接受沙場檢閱,李欣陽駐守在西藏邊防一線,趙金龍參加過國際偵察兵比武集訓,伍廉榮在大山深處守護「倚天長劍」……兩年後,他們卻有了相同的收穫:除了考上清華,當兵是另一件讓他們人生驕傲的事。做一名合格的軍人,並不比成為優秀的學子簡單,而強健的體魄與軍人的優秀品質,會讓他們受益終身。
而那個問題的答案,就在他們的娓娓講述中……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走出校園,歷練青春的另一種方式
——大學生徵兵季聽清華園裡的退伍老兵講述他們「當兵那些事」
山溝里,我守護著「國家寶藏」
那一年初冬,運兵車來到山溝里時已是深夜,我心中的那腔熱血卻比朦朧的夜霧還要冰涼。
這絕不是我的入伍初衷。我夢想的,是一段如影視劇中演繹的那般傳奇軍旅生涯,從沒想過自己這個有志報國的清華生,會成為一名駐紮在山溝里的火箭軍陣管兵。下連的那晚,我抬頭望了一眼清澈明亮的夜空,心裡一聲哀嘆:「這樣的地方怎麼能實現我的價值和夢想?」
直到第一次進入坑道,看到如此真實的「倚天長劍」,我的「哀嘆」突然間就變成了「感嘆」。不久後,我就有了為它守衛站崗的機會。那是一次夜崗,哨位就在坑道口。我的全身裝備有幾十斤重,沒多久汗水就把衣服浸濕,我也有些搖搖晃晃。在頭腦昏沉的一刻,一股涼風突至,腦子清醒的一剎那,我扭頭看了眼身邊的班長,他雖額頭見汗卻紋絲不動,眼神炯炯。那一刻我突然被感動,一股豪氣瞬間滿懷,腰桿不由得挺直了些——大山裡的哨兵,也不賴嘛!
不過,即使有這種使命感做支撐,我依舊陷入了心有不甘的迷茫苦惱里,並在工作訓練中不自覺地表現出來。但直到我申請入黨未獲通過時,我才發現清華生的身份反而被我演變成入伍後進步的障礙。好在指導員引導我重新認識自己,把身為大學生的眼界、學歷作為為連隊作貢獻的財富。之後,我利用專業知識將陣管兵的風采通過圖片、文字展示出來,輔導戰友進行遠程教育學習……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終於明白自己的發光點在哪。山溝無言,崗位平凡,只要能發出自己的光亮,就不會愧對入伍的初心。
(伍廉榮,2014年考入清華大學社科學院,2015年入伍,服役於火箭軍某部)
打破舊殼,重塑自我
我曾經天真地以為復讀一年考上清華所吃的苦,足夠讓我成長為一個成熟自律的人,但進入大學後才發現,自己還是會熬夜玩遊戲,翹課睡懶覺,漸漸變成了一個體重200斤的宅男。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折磨著我,大一快結束時,我下決心撥通了學校武裝部的電話,坐上了去往武警某部的列車。
來到部隊的第一天,我就決心以最高標準完成每一件事。可下決心很容易,現實卻很骨感,我不想承認自己的無力,又要堅守清華人的驕傲,唯一的希望只能是把舊殼打碎,重塑自我。我開始改掉暴飲暴食的習慣,體能訓練量幾乎是戰友的兩倍。3個月後,我瘦了50斤,像完全變了一個人。
但「脫胎換骨」的不僅是我的身形,還有我的認知。2016年,我參加了「衛士-16」演習,高溫下捂得嚴嚴實實的防毒衣讓我幾近虛脫,但我想起了參加天津爆炸事故的那些戰友,我能做到像他們一樣嗎?最終我們圓滿完成任務,也讓我真切體會到軍人的責任感:當兵固然是改變自我的過程,但隨著時間推移,選擇這條路的人不會僅著眼於個人成長,而是會對我是誰、為了誰這些看似深奧的問題作出最本能的回答。
回到學校後,偶爾我還會拿著以前的照片思考:如果當初沒有作出參軍的決定,那個胖子現在是在打遊戲還是睡懶覺?在與學弟學妹的交流中,我在不少人身上看到自己曾經的影子。這是青春的迷惘嗎?我不知道,但我終於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張洵榮,2014年考入清華大學自動化系,2015年入伍,服役於武警某部)
大學生當兵,需要理由嗎?
「為什麼要去當兵?」這個問題其實我很不願意回答,原因無他,自2015年我從清華大學參軍入伍一直到現在,這個問題我不知道被問了多少遍,多到我都開始懷疑,似乎去當兵必須得列出十條八條理由才行。
當兵需要理由嗎?義務兵之所以被叫做「義務兵」,不就是因為這是義務,是應盡的責任嗎?幾年前曾有個熱帖,一個名校大學生和軍人網友交流,言語間對軍人滿是偏見:你講你的事業,我有我的創業;你講你的犧牲奉獻,我有我的人生實現。我認為,這些話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套用那句「俗話」,沒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哪來你的歲月靜好、價值實現?
我入伍的原因很簡單,家中算上我是三代從軍,我對部隊感情很深,加之一直以來都忙於讀書求學,我想走出「象牙塔」鍛煉一下自己。然而,即使從小在軍隊大院長大,入伍時第一次穿上迷彩,我仍覺得自己看上去不像個軍人。直到退伍時的卸銜儀式後脫下軍裝,我卻發現自己已褪不去軍人的樣子。變化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是在那些流過的汗水淚水裡嗎?是在刻在腦海里的3000多個電話號碼中嗎?還是在戰友的鼓勵中,在每一個無眠的深夜裡?
因為下連後被分到位於市區繁華地段的機關單位,工作經歷也相對單一,我一直為沒能去一線部隊錘鍊自我而遺憾。可於我而言,縱使離開軍營,部隊也從未遠去,與軍旅有關的事將長久地存在於我的生活中。重返清華園後,我還在為與部隊有關的工作奔走,組織過大合唱退伍兵方陣,參與校武裝部徵兵工作等。永遠,我心中會有這份軍旅情懷的位置。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要去當兵?我還是那句話,當兵不需要理由,在參軍入伍盡義務面前,人人平等,不會因為你是清華人或是其他大學學生而與普通青年有別。對大學生來說,部隊更是人生中的另一所大學,在這裡錘鍊的「溫度」更高,火花更亮,能鍛造不一樣的品質,打造更強大的內心。軍營不會是人生的全部,就像大學也不會是人生的全部一樣,但走出部隊這所大學,你所養成的努力和堅持、你對使命和責任的認知會貫穿你的一生。
未來的我們,一定會感謝自己當初做出的這個選擇。
(趙一瑋,2013年考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5年入伍,服役於空軍某部)
穿上迷彩,還你一個彩虹般的人生
我很幸運,真真切切當了兩年自己夢想中的「兵」——特種兵;但不知道算不算「不幸」,在部隊那兩年我可以說把這輩子甚至下輩子能吃的苦都吃了。
像大多數男青年一樣,當兵是我的一個夙願;我的父母也像不少大學生家長一樣,在我做出參軍決定時表示了反對,特別是那時我還有一年就將畢業,大好前程擺在眼前,為什麼要去吃那份苦?但我知道,過了24歲或離開大學,我就再沒有這個機會了。經過多次「談判」,我和父母達成了一個協議:我去當兵,還他們一個不一樣的兒子。
我又何嘗不想還自己一個全新的我?實不相瞞,原本我的性格有些過於倔強和自我,我期待經過軍營的淬鍊能有所改觀。沒成想,到了部隊後不久,「清華光環」很快就成了一把「磨刀石」。在戰友們眼裡我這個清華生應是「無所不能」,大家碰到不認識的字、不會做的事時都會最先想到我。最初大家讓我做這做那時,我就實話實說自己不會,但他們會立刻反問一句:「你不是清華的嗎?」我只能硬著頭皮去做。漸漸地,我練就了寫材料、鋪磚、砌牆等各種本領技能,甚至在電話里幫戰友解決家庭糾紛,成了大家的「知心大哥」。
當然,軍營對我的「顛覆」不止於此,更多的是在訓練場上,在意志品質的鍛造上。很多人覺得特種兵非常酷,但成為特種兵後,才知道是非常苦。2016年3月全旅選拔人員參加赴俄羅斯國際偵察兵比武集訓,我雖然是一年兵,但有幸入選。我只記得頭一天就跑了50個全副武裝400米,之後又進行了4個小時力量訓練,晚上頭沾枕頭不到3秒就睡著了。這樣高強度的集訓一直持續了4個月,其中的艱辛現在想來都「不堪回首」。第二年我又參加了赴哈薩克狙擊手大賽比武集訓,為了研究狙擊我心急之下得了斑禿,食指一層又一層掉皮。但最終,我成了一名優秀狙擊手。
回到校園後,有時我會很恍惚,那兩年就像發生在昨天,好像什麼都沒改變。但我知道,有些變化或許看不到,但已經深深烙在我的身體和心裡。我練就了吃苦耐勞的品格,感受到真切的戰友情,更明白沒什麼是通過努力得不到的。
兩年後,我還給父母一個不一樣的兒子,也鑄就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趙金龍,2011年考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5年入伍,服役於原第40集團軍某旅)
人生中只有一次機會的事,一定要勇於嘗試
回顧兩年的軍旅生涯,一個信條我恪守始終,那就是入伍前學校老師對我們的囑託,在部隊「要忘記自己是一個清華人,也要時刻記得自己是一個清華人」。如今回想起來,套用這句話,「要忘記自己是一個大學生,也要時刻記得自己是一個大學生」,對所有有志於獻身國防的大學生來說,這既是一句忠告,也是一種激勵。
入伍之初,我是一名清華人,但我更時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剛剛入伍的軍人,和其他戰友處於同一起跑線。我的軍營生活不算波瀾壯闊,更不像大學生活那般豐富多彩,但我一直相信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道理,軍人也正是在這種平淡中才能磨礪和提升自己。所以,我很快適應了自己的新身份和新角色,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們做一些普通但並不簡單的事,甚至去墾荒、種菜、壘牆,但收穫的是一種腳踏實地的感覺。
我是一名軍人,但從沒忘記自己是一名清華人,可這一點我用了足足半年的時間才得以證明。因為我看上去沒什麼書生氣,很多戰友知道我來自清華後都一臉驚訝。其實他們不知道,我這個清華人又是多麼有幸能在這裡鍛煉,獲得寶貴的經驗。體能和動手能力是我的「軟肋」,體能訓練沒有進步,說明鍛煉不夠,我就利用休息時間加練;事情做得不好,說明經驗不足,我就多找老班長請教。一點一點的積累終於讓我逐漸在連隊站穩腳跟,也展現出清華人的「行勝於言」。
年輕就該多一些經歷,對於當兵這種人生中可能只有一次機會的事,一定要勇於嘗試。清華帶給我的是觀念和知識上的改變,軍隊提升的是我的能力和社會認知。雖然大學生士兵這個群體如今還很小,但保家衛國永遠是每個青年應該履行的義務。我們在走「少有人走的路」,期待未來這條路能成為所有同齡人都想走上的道路,一條光榮的坦坦大路。
(王昊,2012年考入清華大學社科學院,2015年入伍,服役於原第38集團軍某師)
天上的士兵
雖然考入了清華,但我自認為做不了科學家,也當不了大國工匠,對我這個有著濃濃愛國情結的人來說,能想到的讓愛國不淪為一句空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軍營為祖國站崗。
所以,我選擇了去西藏,在祖國的邊防一線守衛國門。那裡的環境艱苦自不必說,但也有別樣的樂趣。每天出早操我們都要在營區的後山跑10公里,又累又缺氧,但跑到半山腰,很多時候能看到茫茫雲海,宛如置身仙境。文工團來慰問演出時,就說我們是「天上的士兵」。這種形容真貼切,算是戍守邊疆的我們得到的一份自然饋贈,也只有抱著這種信念,才能在雪山之巔堅守下去。
在西藏兩年艱苦的軍旅生活並不如雪域高原的景色那般美好,但回到清華園後,當生活逐漸恢復多彩又忙碌的狀態時,我會更加珍惜,也越發感受到,能將青春熱血揮灑在祖國的邊防線,必定是我人生中最驕傲的一段經歷。
(李欣陽,2011年考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5年入伍,服役於西藏軍區某旅)
一朝受閱 終身光榮
閱兵那天早上,我們4點起床,6點列隊。經過無數次綵排,心裡其實已經很淡定。周圍萬籟俱寂,耳邊只有戈壁灘颳起的風沙聲。9點,當聽到「開始」的那一瞬間,我突然感受到什麼是血液沸騰。
我站在坦克方隊第一排第五名,一個比較顯眼的位置。從檢閱車駛入到離開視線,我幾乎沒有眨眼,努力想展現出自己最好的狀態,腦子裡是一片空白,卻又有很多思緒飛過,幾個月來魔鬼訓練中的笑與淚像風沙般衝進我的眼眶,令我鼻頭酸澀。
在那之前,我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自己能身披戎裝、手持鋼槍,以一名戰士的姿態站在第一排,接受國家元首的檢閱。現在回想起來,那真是人生中最難忘的兩分鐘。這輩子很多事情可能會有第二次,但沙場閱兵的經歷就只有這一次,我會牢記一輩子。
一朝受閱,終身光榮。感謝清華,能給我這樣的機會!感謝軍隊,讓我的人生更加豐富,更加精彩!
(李濤,2011年考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5年入伍,服役於原第38集團軍某師,參加過2017年建軍90周年朱日和閱兵)
(題圖照片為清華大學2018年徵兵海報,由清華大學黨委武裝部提供,合成:張 宇)
※軍醫小課堂開課!換季期間預防傳染病小貼士來了
※明日9時走進藍軍旅 直擊「朱日和之狼」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