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一個純粹和高尚的人

我不是一個純粹和高尚的人

給自己的心築巢-願得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插圖 / 網路

近段睡眠質量不太好,以看為主,推文不多。因看到一篇關於墨家的文章,憶起一些舊事,就此翻出一篇寫過的舊文,重修來讀。2014年,因家庭和職場各有一位女人需要時常情緒安撫,母親「託孤」想一了百了,領導兩地分居更年期,在兩個女人情感依附間,深感自我修為難以支撐。早先因對《大秦帝國》墨家的神秘吸引力,開始留意墨學。記得當時靠著收集墨家文章,習道家經書,雖均是皮毛,卻以墨家的格局、道家的修為,為自己的心築了一道防線,抵擋住了外界情緒的干擾。深感,人可以不純粹,也可以不高尚,但不能墮入人性的深淵;注視深淵久了,深淵確實也會愛上你。這個深淵,也許是壞情緒,也許是職場暗則,也許是你最不像成為的一類人,也或許是人心、是貪嗔痴......

感於墨家的貴族精神

編文|李辰夕(2014年)

有人說,「在中國信仰,是一件需要勇敢的行為。這既與發達諸國的宗教遊戲不同,也與時尚流行的現代迷信不同。在中國,它不僅是以人道對抗權力的表現,更是堅持文化批判的行為」。與拜金主義的風俗相對,這些在中國的信仰者,他們用持久的堅持為貧血的中國文化提供參照,用充滿情感的生存抵禦著種種複雜性,他們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而對於這些大學問家的堅持與固守,吾輩只有敬仰之情,學之皮毛,拙筆留念。

現在,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開始加入重新反思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潮,尤其是當國家領導人們出面提倡尊儒,而同時再次提出儒家是不是應當重新回到過去那種文化狀態的問題時,有些傳統文化又開始逐步被拉回我們的視線。作為國人的良知,面對有些傳統文化的認識、學習與傳承,確實值得我們每個人去重新思考。

古代的儒學是一套整全的東西,具有一個文明系統基本形態的全面規模,它包含了從精神信仰和精神生活,到政治治理、社會建設和家庭生活,乃至天下秩序,以及各種知識追求和文化藝術等眾多方面的東西。當時的儒學作為在漢武帝之後獲得官方和民間主導地位的學說,的確是一份豐厚的思想文化資產。然而隨著西學東漸,西方民主與科學的思想傳入中國,儒家因受五四以來歷次文化激進主義的衝擊,權威地位不復存在,在國人的精神層面也退居次要地位。有學者認為,當今的儒學也已是由現代性而出現分化後的,儒學首先應面臨的是如何來界定自身,其次才是該怎樣再拿來全面學習應用的問題。

由於儒家文化的衰微,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流和小群墨家都被重新發掘出來,用以比附和對接西方先進文化。清末民初時期,一大批儒家士君子根據「經世致用」的精神演繹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繼而提出了「西學中源說」。而伴隨著知識分子尋找傳統文化內部能夠和西學對接元素的步伐,他們發現墨家無論從建制上、思想上、義理上和科技成就上,都與西學最接近,故又發展出「西學墨源說」。墨學所包含的平等、兼愛的思想以及內蘊的邏輯以及科學精神,也開始得到國人的重視。而墨學作為儒學的反動,也天然具備儒學無法企及的地方,可以用來補足傳統文化的優質元素。

墨家源自儒家,創始人墨翟因不滿於儒家的繁文縟節,自立門派,經過後學的發展成為當時與儒家並立的先秦兩大顯學。墨者作為戰國時候的和平主義者,信奉墨子 「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葬」、「節用」、「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的核心思想,扶危濟困,救世救人,試圖在人間創造一個「兼愛」互利的理想國。

《國史上的「大事因緣」解謎——從重建秦墨史實入手》中指出,秦國轉弱為強,人們一般都歸功於商鞅變法,但事實上,應該歸功於墨者的幫助。起初墨者出於兼愛同情柔弱的秦國,以「論辯」者遊說從政、「說書」者傳播學說、「從事」者制器守衛(即墨俠、墨客、墨匠)等方式勇敢地扶助弱者,最後弱者變成強者,走向了墨家理想的反面。「墨者由於自己的道義感和責任擔當主動融入秦國由弱變強的大業,結果強盛起來的秦國橫掃六合、統一天下,雖然秦國所作所為已經有違墨者初衷,但墨者已被牢牢綁在秦國的戰車之上,欲罷不能,最終隨著秦漢風雲變幻而銷聲匿跡」。這是墨者的不幸,也是時代的悲劇。

隨後,墨客淪為鬼怪玄幻一派寫手,與文人齊名;墨俠演變成行走江湖的俠客,成就一個個見義勇為、捨生取義的傳奇故事;墨匠則集墨家科技之大成者,成為最早的科學家。墨家的理性精神和實踐主義使得其在邏輯、光學、機械、兵法等諸多方面領先於同時代,在中國古代科技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墨家因崇尚三代之治、推崇大禹精神,也成為先秦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具有救世情懷的學派。墨翟本身悲天憫人、個性積極、不獨善其身的偉大人格精神亦為歷代敬仰,實為兩千多年來中國歷史所僅見的貴族精神,甚至對墨家持批判態度的孟子和莊子都為之稱讚。

一般認為,貴族精神有三種高貴的內涵:一是誠信,二是道義,三是使命感。從身份和財富來說,當時的墨者大多是下層平民和小手工業者,他們似乎與這些高貴品質格格不入,而那個時候的墨者全都具有。反而是當代的我們,隨著物質的沖刷、權力的翻滾,越來越缺乏這種東西。究其原因,我們應該學會反思,支撐這些傳統文化優質內涵的核心還是否存在?!

關乎「誠信」。

墨者是最講誠信的,墨家的「信」也是心意、口言、身行的高度統一。講述一下墨家巨子孟勝與其手下183壯士用生命捍衛誠信的故事:孟勝為陽城君守城,有信約在先,楚軍壓境,城守不住了,面臨失信的危機。此時,他說「受人之國,與之有符;今不見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他的弟子徐弱勸他為墨家留點種子,孟勝卻斬釘截鐵地說:「不死,自今以後,求嚴師必不於墨者矣,求賢友必不於墨者矣,求良臣必不於墨者矣」。於是,徐弱首先自刎而死,而後孟勝以下180多人,全部自殺殉義。墨家弟子慷慨就死不是因為巨子的命令,孟勝也並沒有強迫他們死,相反接任孟勝的新巨子田襄子還勸送信的兩個弟子不要回去死,然而他們都回到陽城自殺身亡以死明志。

作為我們社會個人,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一直在灌輸我們「誠信」的重要性——「誠信是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礎,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是政府執政於民的的根基,是社會健康運行的保證……」。然而,踐行的路卻總是那麼不容易走,企業的失信行為、政府部門間的推諉不作為、官員的貪腐事件等屢屢頻發。從大的方面講,我們需要做的是去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去抵禦住物慾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為人生目的;而從小的方面去說,我們要做的也許只是:對自己不能做的事,就坦然承認;對自己能做的事,就勇於承擔;對自己可能的潛在的能力,就積極嘗試。

關乎「道義」。

道義,通常包含人道與公道。人道是公道的前提,就是對人生命的尊重。道義精神帶來仁慈,帶來寬容,帶來關懷,帶來公正。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就是這種道義的集中體現。2400多年以前,墨子把人的生命看得非常寶貴,墨子和他的弟子們為制止戰國諸侯的「強凌弱、眾暴寡」而疾呼奔走。墨翟本人提倡人與人之間、國家之間相互兼愛,反對通過戰爭來擴大自己的疆域領土,對不義的戰爭不取消極無抵抗主義。為了踐行自己的主張,曾步行十天十夜親赴楚國、說服楚王放棄攻宋。墨翟「止楚攻宋」正是中國歷史上彪炳千秋的偉大事迹。

堅守道義,首先這個個體就必須擁有一個自由的靈魂,有自己獨立的意志,敢於在權力與金錢面前說不,而且具有知性與道德的自主性,能夠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為政治強權與多數人的意見所奴役。在日息萬變的變革洪潮中,於小我而言,我自由的靈魂,我獨立的意志,存乎己身,而後我才是個完整的個體,完整的人。

關乎「使命感」。

使命感,就是勇於擔當的精神。諸侯混戰的戰國時代,貴富者驕奢淫逸,貧富差距極為懸殊。當時,老子清靜無為的學說大行其道,悲觀厭世、獨善其身成為那個時代思想的主流,而墨子和他的弟子們抱著積極救世的態度,為了心中的公理與道義,義無反顧、日夜奔波。胡適曾評價說,墨翟也許是中國出現過的最偉大的人物。

何謂「擔當」?在《現代漢語詞典》的註解里,擔當就是「接受並負起責任」。在現實生活中,它既代表著「在其為、謀其政」的履職盡責,也體現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海闊胸懷;它既代表「知其難為而為之」的執著理念,也體現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無畏勇氣。一個社會需要有擔當的脊樑,有擔當方能謀取天下的福祉;家庭需要擔當,有擔當的家庭才能擁有和諧與融洽;人生需要擔當,有擔當的人生才能盡顯大氣與豪邁。天地之間,擔於自身,擔於家庭,擔於社會。

我不純粹,也不高尚,但我也不願墮入深淵。

學而有長、學而有悟、學而有行;帆船過海,內修心,外修行。紅塵兒女,吾輩膚淺,且行且為。感恩。

參考材料:

①《耶墨並提:吳雷川的「耶墨觀」》,作者 黃蕉風;

②《中國社會最後的貴族:墨者》,作者楊喜平;

③《國史上的「大事因緣」解謎——從重建秦墨史實入手》,作者 何炳棣;

④《儒學的前景與地盤》,作者 楊萬江;

⑤《墨家視野中的重諾守信》,作者 南方在野;

⑥《貴族精神的消亡、流氓意識的興起》,作者 維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夕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晨夕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