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流清逸,蕭疏奔放-「南張北溥」書畫特展導賞

風流清逸,蕭疏奔放-「南張北溥」書畫特展導賞

風流清逸,蕭疏奔放

-「南張北溥」書畫特展導賞

吉林省博物院藏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展

溥心畬和張大千是我國近現代畫壇上的兩位名家。張、溥二人一人主南宗,兼寫北宗;一人主北宗,偶寫南宗;一個是南方人,一個是北方人。1935年,于非闇在《北京晨報》公開合稱二人為「南張北溥」。溥心畬和張大千一生惺惺相惜-溥心畬有「滔滔四海風塵日,宇宙難容一大千」,而張大千亦有「柔而能健,峭而能厚,吾仰溥心畬」。

溥心畬取法南宋院體,將南宋院體山水的刻露一洗而變為元人的蕭散,稱為「北人南相」,張大千取法石濤、八大山人、髡(kun)殘和弘仁四僧,上溯晉唐宋元,更吸收借鑒敦煌重彩,所作輝煌大氣,稱為「南人北相」。

兩位先生的書畫作品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重要收藏之一,數量與質量在國內博物院(館)中位居前列。這些作品均是上世紀60年代張伯駒先生任吉林省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期間,從各地收集而來,並親自過目審定。

「風流清逸,蕭疏奔放」這個主題,既是兩位先生的共性,亦是兩位先生的個性。二者的相同點是清逸,風流人士,其書畫帶有一股清氣。蕭疏是指溥心畬先生,具有中國文人畫的最高境界深具此氣質;奔放是指張大千先生,具有洒脫率性之風。

館藏溥心畬作品均為其渡海前所畫,其中有5幅帶有「嘉榞」上款,是其客居杭州時,為感謝浙贛鐵路局局長侯嘉榞先生的招待,飽覽湖山秀色,大量地、無償地創作結晶。所藏張大千作品均為其早中期為主,涵蓋花鳥、山水、人物等門類,有工筆亦有寫意。

張大千

張大千,原名張正權,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內江一個書香門第。父親張懷忠,母親曾友貞。

5歲從姐瓊枝識字,讀《三字經》等啟蒙。6歲從四哥文修習字,讀《千家詩》。8歲隨姐從母習畫。12歲就讀內江天主教福音學校。15歲就讀重慶求精中學,後轉江津中學。18歲東渡日本,在京都公平學校學習染織,課餘時間自學詩、畫和治印。21歲日本返滬,拜曾熙、李瑞清為師;同年舉辦首次個展;同年念未婚妻去世在松江禪定寺出家,法名大千,三月後還俗。22歲回川成婚。23歲開始臨仿石濤畫跡,瞞過前輩畫師黃賓鴻。30歲在陳半丁家中,結識溥心畬。42歲在重慶舉辦畫展;同年抵達敦煌,在莫高窟、榆林窟臨摹壁畫。43歲赴塔爾寺訪藏族畫師,求教大幅畫布製作工藝;同年再攜五名藏畫師赴敦煌臨摹壁畫。46歲赴大足、資陽、簡陽等地考察石刻藝術。50歲赴台。1983年4月2日病逝,享年84歲。

張大千與溥心畬並稱「南張北溥」,與齊白石並稱「南張北齊」。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他曾與齊白石、徐悲鴻、黃君璧、黃賓虹、溥儒、郎靜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畫家畢加索交遊切磋。曾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一大千」。

「南張北溥」書畫特展所展出張大千作品共有40幅。有「大千」、「張季」、「張爰」、「大千居士」、「蟄廬所得」、「子林心賞」、「子林藏名人書畫」、「沽上天水蘭亭」、「季爰之印」、「萬里寫入胸懷間」、「兩到黃山絕頂人」、「古松奇石」、「大千豪發」、「襄中高氏珍藏」、「大風堂」、「西川張八」、「三千大千」、「蜀郡張爰」、「苦中作樂」、「蜀客」、「人間乞食」、「張爰私印」、「大千大利」、「太華峰頭作重父」、「青城客」、「張大千」、「張氏季子」、「春張好」、「以介眉壽」、「杏花春雨」、「邵章」、「漢安張爰」、「三十六陂秋色」、「寂笑齋」、「瀟湘畫樓」、「心畬」、「何瀛」、「海霞」、「季爰之印」、「英」、「秋齋」、「章鈺之印」和「式之七十後作」43枚鈐印。

展出作品1932年2幅,1934年6幅,1935年3幅,1936年1幅,1937年1幅,1938年1幅,1940年5幅,1941年1幅,1942年1幅,1944年5幅,1946年4幅,1947年3幅,其他(年代不詳)7幅。

張大千山水畫以石濤為根基,臨摹之像,諸如黃賓鴻等,多數大家不能辨識。

展出書畫中,《舟中望山圖》就是臨摹石濤代表作。作者題款說到:「狂名久說張三影,海內蜚傳兩石濤。不信麻姑能變幻,卻疑狡猾到吾曹。」。這幅作品有「大千」、「張季」、「張爰」、「大千居士」、「蟄廬所得」、「子林心賞」、「子林藏名人書畫」、「沽上天水蘭亭」8枚鈐印,可見作者得意心態。

《新安江行舟圖》形神兼備,更是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對石濤繪畫語言的嫻熟運用。這幅畫的畫面風格是石濤的,題款則用了兩種字體,一種是模仿石濤的,一種則是張大千以自己的風格做的題款。一幅作品上有多種風格並存,也算難得一見。

《昆明湖小景圖》是作者1938年在北平昆明湖樂農軒(今北京頤和園)所繪,有作者題款:戊寅四月寫於昆明湖上之樂農軒,蜀人張爰。鈐印:張爰、大千大利。

1941年開始,張大千先後在莫高窟、榆林窟臨摹壁畫,又赴塔爾寺訪藏族畫師,求教大幅畫布製作工藝。這些經歷,使得張大千的藝術創作產生了極大的轉變。

《松溪覓句圖》款:山虛水深,萬籟蕭蕭。空無人蹤,惟石礁嶢。甲申秋孟,青城山上寫。這幅畫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生動,線條流暢而富於變化,賦色濃艷又不失端莊。

《張大千出則為孔明圖》,是張大千與溥心畬、門人何霞合作之畫。張大千繪人物像,門人何霞畫幾席,溥心畬題寫《出師表》全文,署款:「諸葛武侯出師表,後學溥儒敬書」。這幅作品有「大千」、「心畬」、「張爰之印」、「何瀛」和「海霞」5枚鈐印。

溥心畬

溥心畬,本名溥儒,愛新覺羅氏,北京人,滿洲鑲藍旗,光緒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1896年9月2日)出生於紫禁城以北、什剎海畔的恭親王府。(因於咸豐帝忌辰同月同日,故改為七月十四日出生)。曾祖道光皇帝,祖父恭忠親王奕?,父親郡王銜多羅貝勒載瀅,嫡母馬佳氏,生母項氏。

出生5個月蒙賜頭品頂戴。3歲光緒皇帝,光緒皇帝:「汝名儒,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4歲始學書法,並讀《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等。5歲奉詔入宮謁見慈禧太后,作對聯,被贊為「本朝靈氣鍾於此童」。7歲學習五言絕句。10歲學習騎射、滿文、英文、數學。13歲受命入宮甄選皇帝,未中選,從弟溥儀被立為嗣皇帝。14歲,父親去世,由生母撫育,並延請歐陽鏡溪、龍子恕二師督課;同年臨習顏真卿《中興頌》等。15歲入貴胄法政學堂讀書。17歲清帝退位,學校併入清河大學;同年隨母居西山戒台寺。19歲應德亨利親王之邀,遊歷德國。20歲開始習畫。22歲與陝甘總督升允之女羅清媛成婚。27歲於西山戒台寺隱居,謝絕交遊,潛心讀書,將絕大部分時間集中於書畫之上。29歲移居恭王府花園。30歲在北京中山公園水榭首次舉辦個展;同年從兄創松風畫會,(溥心畬)以松巢客自號,名列其中。31歲,與張大千首次會面。32歲赴日講學。35歲在北京中山公園水榭與夫人首次舉辦伉儷畫展。九一八事變後,做《臣篇》以明其志。38歲其《寒岩積雪圖》在柏林中德美術展覽會中獲獎。42歲與張大千合作《秋意圖》。51歲被蔣介石指定為國大代表,組織滿族文化協進會,出席制憲大會。52歲原配夫人病故。53歲偕墨雲夫人、毓歧赴台。60歲赴韓、日講學。1963年11月18日(十月初三)去世,享年68歲。

溥心畬與張大千並稱「南張北溥」,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1989年9月29日,在恭王府、溥心畬書畫作品捐贈儀式上,旅美書畫藏家萬公潛對溥心畬從弟溥傑說「有清一代260多年,你們愛新覺羅家族中,在藝術方面能名垂史冊的恐怕只有成親王和溥心畬先生」。溥心畬辭世後,海外媒體發表評論說:「這是中國文人畫的最後一筆」。

「南張北溥」書畫特展所展出溥心畬作品共有40幅。有「溥儒之印」、「西山逸士」、「一硯桃花雨」、「有黃金應鑄相思」、「楊壽樞」、「壺公」、「心畬」、「一朵紅雲」、「後梅隱廬藏畫之章」、「舊王孫」、「水木清華」、「愛畫入骨髓」、「玉壺」、「頫(俯)仰之間」、「拂石卧秋霜」、「吾將此地巢雲松」、「松巢客」、「江山為助筆縱橫」、「一片江南」、「羲皇上人」、「省心齋」、「荒寒」、「溥儒」、「志在高山」、「江天水墨秋光晚」、「水村殘葉舞愁紅」、「模山范水」、「一壺之中」、「邱壑中人」、「抱冰卧雪」、「二樂軒」、「一生好入名山游」、「披薜荔兮帶女蘿」、「吉林省博物館藏印」、「溥伒印」、「玉樹常印」36枚鈐印。

展出作品1916年1幅,1930年1幅,1934年1幅,1937年1幅,1939年1幅,1940年1幅,1941年1幅,1945年1幅,1947年1幅,1948年3幅,其他(年代不詳)28幅。

展出作品中有溥心畬早年之作:《觀音大士像》。是其1916年,20歲初習畫時所作。溥心畬信佛、又侍母至孝,其母1938年病故後,曾血書小楷《心經》為母積福。

(此圖非「南張北溥」書畫特展展品)

《李香君小像圖》作者題款:李香君小像。歌散雕梁玉委塵,夕陽芳草吊江濱。傷心扇上桃花色,猶是秦淮舊日春。桃根桃葉怨飄零,商女琵琶不忍聽。寂寞秦淮春去盡,曲終空見數峰青。辛未十月寫李香君小影並題,溥儒。

楊壽樞題:癸酉仲冬沈七羹梅發起半月聚餐會。溥二心畬每會出畫幀一扇,視同人拈得以為樂。第一會傅三沅叔拈得白描美人。曹君理齋得山水扇。第二會譚君瑑卿得扇,余得此幀即李香君小像也,因付裝池,系以小詩,壺公識。(扇字下脫一字)我有秦淮八艷圖,春風省識到名姝,墜樓寫出桃花(扇)。金谷當年得此無(花字下脫扇字)同根仙李總留名。(余藏有李清照酴醿春去圖,摹本一幀,堪稱二美)掛辟酴醾四座傾,若論女夫才並美,侯生不讓趙明誠。

鈐印:西山逸士、一硯梨花雨、有黃金應鑄相思、楊壽樞、壺公。

李香君,原姓吳,蘇州人士,與董小宛、陳圓圓、柳如是等被稱為「秦淮八艷」。李香君之所以聲名遠播,是因其血濺桃花扇,寧死不從阮大鋮,對愛情的忠貞。此畫是作者1931年所畫,對於九一八事變從弟溥儀出關,做了《臣篇》以明其志,以示自己對民族的忠誠。

溥心畬38歲時,其《寒岩積雪圖》在柏林中德美術展覽會中獲獎。其雪景圖也是一絕。

39歲時,作《霽雪圖》,並題款:月來雪初霽,寒光正搖漾。矯首無纖雲,天地皆殊狀。榆柳影時越,池台寂相望。海上孤鴻滅,河嶽多清曠。攬衣欲乘風,中宵發惆悵。甲戌冬日,心畲。

44歲作《群峰積雪圖》,款:今夜岩齋冷,幽尊湛芳冽;蕭蕭林下風,皓皓北窗雪。遠塞飛鳥沒,凍浦孤舟歇。灌木寂眾響,岩雲互相越。 緬懷羲皇人,鳴琴慰高潔。向夕動初霽,邂逅山中客。稷雨變蒙密,晨風日蕭瑟。片水帶孤青,微雲生遠白。槲葉有清音,繁枝黯無色。積雪滿空山,何處袁安宅。庚辰山中大雪對寫此圖並錄舊作,西山逸士溥儒。

溥心畬《昆明湖秋景圖》,年代不詳。所繪昆明湖、萬壽山和佛香閣。款:太液驚波起,秋風滿上林。如何賦禾黍,遺恨遍江潯。昆明秋色圖,心畬寫。鈐印:舊王孫、溥儒、松巢客。1925年,其從兄溥雪齋發起,成立松風畫會,溥心畬在其中以「松巢客」自號;而1938年,溥心畬曾居頤和園介壽堂,張大千居頤和園聽鸝館,兩人結伴為鄰,推測當為1925年至1938年期間所繪。溥心畬《仿宋人筆意雪景山水成扇》系與其從兄溥雪齋合作作品。正面由溥心畬繪雪景山水畫,並題款:片水帶孤青,微雲生遠白。臨宋院本,奉誠哉先生雅屬,溥儒。鈐印:舊王孫、玉壺,右下角印章模糊。

背面由溥雪齋題款:畫舫連雲動,驚濤帶雨飛。青山天外合,白鶴寺邊歸。僧偈傳金粟,蟬聲隱翠微,洞庭乘興遠,直欲老漁磯,徑轉金沙凈。壇依石洞幽,樹深-受暑。蜩咽似迎秋,空翠含雲落。新泉帶雨流,歸驂楊柳陌,十里暮煙浮。吏隱容疏放,園居況寂寥。護花編架密,種豆引泉遙。閱世思緘口,逢人恥折腰。無能煉丹鼎,華髮日蕭蕭。攬衣中夜起,秣馬早鳴鞭。殘月不照地,明星猶在天。出門頻問曉,歷澗暗聞泉。翳翳東林外,山雲(禾朵)煙。錄明人詩,誠哉先生雅屬,丁丑秋雪齋溥伒書。鈐印:溥伒印。

溥雪齋,系道光皇帝第五子惇勤親王奕誴之孫,與溥心畬系從兄弟。

張大千和溥心畬都是上世紀我國畫壇的風雲人物,20世紀前期,他們在藝術上的探索及其取得的成就,於我國近代繪畫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所高揚的文人畫傳統,仍然成為當代中國畫創作的一種意境,即使在今後若干年,這種傳統依舊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毛宇劍maoyujian 的精彩文章:

TAG:毛宇劍maoyuj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