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死亡多於戰鬥死亡!瓊崖根據地是如何在物資奇缺的條件下堅持鬥爭的?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1943年,日軍繼續對瓊崖根據地實行「三光」政策。中共瓊崖特委決定改變作戰方針,以小部隊堅持內線,將主力分為東西兩路,突破敵封鎖,在外線廣泛開展游擊戰。東路的第3支隊,以六連嶺為根據地,向陵水、保亭、崖縣一線展開;西路第4支隊,以儋縣、臨高山區為根據地,向白沙、昌河等縣出擊;第1支隊主力留一部堅持瓊東根據地,其餘大部向沿海地帶和澄邁等地擴展;第2支隊南下昌感、崖縣一帶,開闢新區。
瓊崖根據地士兵
1943年第1支隊渡過南渡江,在仁興一帶開展反「掃蕩」作戰,攻克崑崙市。第2支隊向瓊東發展,由於日軍對瓊(山)文(昌)根據地的「掃蕩」和「蠶食」,瓊東地方工作陷於困境,我軍進展困難。第3支隊在六連嶺附近田火公路伏擊敵軍,並襲擊了樂會橋周圍據點,取得作戰勝利。第3支隊長林伯熙在作戰中英勇犧牲。第4支隊在那(大)洛(基)公路兩次設伏均給敵以較大殺傷。第4支隊在戰鬥中得到發展,部隊擴大成3個大隊的建制。
行軍中
經過東西外線作戰,鞏固了臨高、儋縣根據地。1943年夏,日軍結束對隙文地區的「掃蕩」和「蠶食」,轉向臨高和儋縣抗日根據地。我軍採取內線堅持,外線出擊的方針,挫敗敵人的「掃蕩」,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開闢了新區。第4支隊第2大隊又與「掃蕩」新區之敵展開激戰,戰鬥一天,殲敵一部後,乘夜突圍。第4支隊第1大隊則乘勝挺進昌江,發動當地抗日群眾,積極開展西南地區抗日鬥爭。第3支隊於1943年5月至8月,攻克了萬寧、和東、龍滾等市。1943年冬,日軍又對以六連嶺為中心的根據地進行「掃蕩」。我軍仍採取內線堅持、外線殲敵的方針,在根據地群眾支持下,堅持了一個月的反「掃蕩」鬥爭,建立了陵(水)保(亭)崖(縣)等地區鄉抗日民主政權和縣級政權。
軍事文化補習
1943年秋,瓊崖部隊進行了軍事整訓。各支隊經調整後,提高了戰鬥素質,積極開展游擊戰爭,不斷打擊敵人,粉碎了敵人的「掃蕩」,開闢了許多新區。瓊崖抗日根據地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在1942年夏到1943年春日偽軍8000餘人對瓊文根據地的「清鄉」、「掃蕩」中,瓊崖部隊電台損壞,與中共中央聯繫中斷,根據地軍民獨立堅持鬥爭,正確採取小部隊內線堅持、主力外線作戰的方針,粉碎了敵人的「掃蕩」,鞏固了原有根據地,開闢了新解放區,把游擊戰爭推向整個海南島。
從1939年初到1944年春,瓊崖淪陷已5年,島上游擊戰爭從未停止過,各港口、機場均為敵占,島上貨物來源斷絕,物資奇缺,價格昂貴。由於缺衣少葯,部隊常因疾病致死,「疾病的死亡數,多於戰鬥的死亡數」。加上1943年大旱,春秋兩季糧食歉收,「百姓有的吃樹皮、草根已半年之久,痛苦不堪」。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鴉片戰爭期間的幾則奇談:看完你就明白清朝為何敗於「蕞爾島夷」
※「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日本推行的「和平運動」由何而來?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