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成長,才是幼兒學習的真相

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成長,才是幼兒學習的真相

讀懂兒童

賦能教師 助力家長

關注

提到幼兒教育,我們聽到最多的恐怕是「寓教於樂」「玩中學」這些詞。但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將其落實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所以了解「兒童學習的真相是什麼」是我們老師不能不去了解的一門必修課。

兒童的學習方式和成人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掌握一項技能往往是通過別人的教學傳授,雖然孩子在上小學之後也會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進行學習;而學齡前兒童最有效的學習是在成人的引導下自己探索而來的。他們最有效的學習是引導探索,而不是被教授,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讓他們在玩中學」。

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指出學習的模式有兩種:自己探索和掌握他人探索的成果。「以教為主」就是掌握他人探索的成果,這種方式對成人來說有效,但對孩子來說卻不是最好學習方法,因為越小的孩子越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會促使他們的探索欲,去自己發現問題、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以教為主」卻恰恰忽視了孩子自主探索的過程。

我們發現每次刻意去教孩子時,總感覺怎麼教也教不會。但如果我們讓孩子自己探索,同時一旁有其他老師或大人也在玩,孩子很快就知道如何玩了,而且他們常常帶給我們驚喜,自己發明很多新的玩法。

前段時間有一篇刷爆朋友的文章《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了二年級就知道了》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贏在所謂的起跑線,要求幼兒園小學化,給孩子報名學前班,拔苗助長讓孩子過早的背負學習的重擔,這種學習模式短期內確實能看到孩子進步的效果,但是,由於過早接觸系統化學習,很少體驗探索欲和好奇心,當真正上了小學課程日益繁重之後,這類孩子很大部分會因為缺乏求知慾而失去學習興趣。

關於學齡前兒童的學習方式,我國《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有明確的說明:幼兒的學習方式主要不是通過書本、通過記憶大量抽象符號來學習,而是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不斷積累經驗,逐漸的建構自身的理解和認識。

兒童的學習是從「材料到文字」,從「具象到抽象」的。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指出:學齡前兒童的思維發展處於表現思維和直覺思維階段。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

如果我們用五種教學方式給孩子建立對「蘋果」的認知,對比一下哪種方式最有效。

第一種:拿著一個假蘋果對孩子說:「這是蘋果,蘋果是紅紅的....」

第二種:指著書上的一個蘋果圖片,對孩子說:「這是蘋果,蘋果是紅紅的......」

第三種:畫一個蘋果,塗上顏色,對孩子說:「這是蘋果,蘋果是紅紅的........」

第四種:把「蘋果」兩個字寫在紙上,帶領孩子一遍遍地念「蘋果,蘋果,蘋果」

第五種:讓孩子「操作」一個真的蘋果,他們可以用鼻子去聞蘋果的味道,用手去感受蘋果的大小,用眼睛去看蘋果不同的顏色和斑痕,用嘴巴去品嘗蘋果的香甜……

顯然,第五種方式更符合兒童發展規律的,符合孩子「材料操作」和「具象思維」的發展特點的。

感官是孩子接受外界信息和知識的重要通道,如果在學齡前能夠打通這個通道,孩子今後的學習就會更加有效。這也就是為什麼要讓孩子「遊戲學習」,因為孩子在遊戲中才能最全面地開發感官。

而真正到了孩子識字的時候,當他學到「蘋果」兩個字時,之前關於蘋果的記憶就會被提取出來,輔助他更好地理解加深他的記憶。這樣孩子的學習更紮實,但這絕對不是通過識字卡能訓練出來的。

生命本身是有規律的,孩子需要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長大,是不能夠催化拔苗助長。而了解並尊重這個規律是所有幼教工作的最基本的功課。

我們常常把學齡前的教育叫做「啟蒙」,既然是啟蒙,就不同於真正的「學習」活動。就像我們陪孩子唱歌、畫畫、玩遊戲一樣,所有早期啟蒙的目的不是追求孩子「掌握」了多少技能,而是激發並保護好孩子們最可貴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本文文圖均由讀懂兒童原創

編輯:淺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懂兒童 的精彩文章:

六月!讀懂兒童為您量身定製的大咖級精英培訓

TAG:讀懂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