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同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指標也不同!快看看你的血糖達標了沒

不同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指標也不同!快看看你的血糖達標了沒

幾乎每個糖友都知道:嚴格控制血糖,可以大幅降低高血糖對身體各個組織器官的傷害,降低併發症風險……所以大多數糖友在評判血糖控制的好不好時,都會想到各種指標,如:空腹血糖≤6.1mmol/L,餐後血糖≤8.0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

前段時間,美國醫師協會提出了一個令人訝異的新觀點: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控制目標應該為7-8%,因為HbA1c≤7%,不能減少大血管併發症及死亡風險。甚至認為HbA1c低於6.5%時,就應考慮降低對糖尿病的治療強度。

於是,很多糖友都鬆了一口氣,認為:飲食可以多吃點了,運動可以少一點了……其實不然。降低HbA1c控制標準,仍存在爭議,切勿盲目實行,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但要知道的是:不同糖友,不論是餐後血糖、空腹血糖,還是HbA1c,其控制標準是不一樣的!

糖化血紅蛋白被稱為衡量水平的「金標準」,它能反映出近2-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但對HbA1c的控制目標,其實國內外早有共識,不同糖友,控糖標準有差異。如2017年我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

對於大多數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合理控制目標,建議HbA1c<7%

對於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無併發症、未合併心血管疾病,無低血糖或其它不良反應的前提下的糖友,血糖控制目標應更為嚴格,建議HbA1c<6.5%

對於有嚴重低血糖史、預期壽命較短、有顯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併發症,血糖控制目標則相對寬鬆,建議HbA1c<8.0%

為什麼有些人的血糖指標高了也在合理範圍,但有些人的指標一定要嚴格按照血糖控制標準?

首先,糖友對血糖的調控能力降低,不論是降糖還是升糖都有一定的缺陷;其次,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樣,年齡、糖齡、體質、其它疾病等因素都會影響血糖值,而血糖過高、過低,都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可能誘發更嚴重的疾病。

所以,對血糖指標的控制,要兼顧降糖和安全性!不僅要降低血糖,還得規避低血糖風險,尤其是一些血糖波動比較大、血糖值較低、高糖齡等群體。因此,對糖友來說,個性化針對性的治療更能取得成功。

我國制定成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標準為: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後血糖4.4-8.0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主要適用於普通的成年糖友,尤其是2型糖尿病人。那麼,哪些人是特殊群體,控制目標是多少?

1、老年人(≥60歲)

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功能會逐漸退化,包括調節血糖的能力,所以老年人的血糖控制標準相對較為寬鬆另一方面,老年糖友的低血糖風險相對較高,且容易發生「無癥狀性低血糖」,也就是發生低血糖前沒有徵兆,嚴重時可直接陷入昏迷狀態,甚至誘發卒中、心梗等致命危險。

所以老年糖尿病重在減少併發症,改善生存質量,提高預期壽命,血糖指標適當寬鬆,不宜過低。

建 議

一般對於年紀不是太大,患病時間不長,無其它併發症的新老年糖友,控制目標可以稍微嚴格一點,如:空腹血糖 5.0-7.2 mmol/L,餐後 2 小時血糖 8.0-10.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7.5%;

對於年紀較大,糖齡較長,有其它慢病的糖友,控制目標可適當放寬,如:空腹血糖 5.0-8.3 mmol/L,餐後 2 小時血糖 8.0-11.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8.0 %。

對於年紀大,超過80歲,糖齡長,10年甚至20年以上,且有嚴重併發症的人,控制目標就相對更寬鬆,如:空腹血糖 5.6-10.0 mmol/L,餐後 2 小時血糖 8.0-11.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8.5%。

2、有嚴重併發症者

糖尿病發展到一定程度,血糖控制很難達到理想狀態,很可能出現併發症。

當發生嚴重併發症時,或是血糖波動幅度大、經常發生低血糖者,或長期卧床、生活無法自理者,或有其它嚴重疾病或多種慢病並存時,血糖的控制目標也可以適當放寬,如:空腹血糖不超過8.0mmol/L,餐後血糖不超過11.0mmol/L。

3、孕婦

高血糖,對孕婦以及胎兒都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會加重併發症的病變。因此孕婦要特別注意血糖,尤其是在懷孕前就已經患有糖尿病者。

對孕婦來說,在不出現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等指標應儘可能接近正常水平。

對口服用藥者,建議HbA1c

對胰島素治療者,建議HbA1c

此外,孕期血糖

4、兒童和青少年

兒童和青少年雖以1型糖尿病為主,但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且相對而言,童的胰島β細胞功能衰減的速度更快,更早出現糖尿病併發症,甚至許多患兒在起病時就已經合併出現其它代謝異常。

不宜過度追求血糖指標。因為除了低血糖風險,還可能因飲食攝入不足,造成營養缺乏,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

因此,對兒童和青少年的高血糖群體,可以適當放寬一點血糖控制指標。如果出現營養不良症,也可以口服營養補充劑,相對而言,對血糖的營養小,但吸收更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腎病糖尿病全不怕,降血糖才是關鍵,不吃這些菜效果佳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