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生子:聖人孔子不光彩的出身
許久不更,今天我們簡單聊點孔子身上的趣聞。
【讓人操心的出生】
在古代,一個人的出身是決定他命運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孔子的出身造就了一段緋聞。
《史記·孔子世家》: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叔梁紇和顏氏野合,在尼丘山祈禱得到了孔子。)
叔梁紇和顏氏分別就是孔子的爹媽了,關鍵是「野合」這詞啥意思讓大家挺操心,因為它決定著孔子的身份。
它的意思在學術上主要有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男女私通。
如果是這樣解釋,那孔子就是名副其實的「私生子」了。少俠深思了這個問題,後面明確說了野合之後,「禱於尼丘得孔子」,如果是私通的那他爸爸肯定祈禱說:「老天啊,千萬別懷!」如果第二天試孕紙測出兩道杠,那他一定哭暈在廁所,這才符合私通人的思維,肯定不會祈禱這個私生子誕生。
第二種意見:不合禮儀的婚配。
這種說法以為孔子的父親娶他母親的時候超過了64歲,以高齡取妙齡女子是不合禮儀的,所以叫野合。
我以為這個說法的思維比較繞,略顯牽強。如果真是這個解釋,司馬遷完全可以用更加清晰準確的語言去表述,不至於讓讀者產生誤會。
第三種意見:野外交合。
這個就厲害了!說白了就是現在的「野戰」。而這種最直接的翻譯很可能正是司馬遷要表達的本意。在沒有攝像頭的古代,夫妻倆找個小樹林,苞米地啥的尋尋激情這也是能理解的嘛。
我們看到,無論哪種意見是對的,孔子的出身都不是很光彩。而如果孔子真是由野外交合而生,那至少他的父母是正經合禮的,夫妻倆尋求點刺激我們無可非議。
然而《禮記》中又有這樣一句話:(父死)孔子少孤,不知其墓。
為什麼孔子的母親不告訴他父親的墓地所在,眾說紛紜,大概是不敢告訴。
所以少俠折中考慮,以為孔子的出生可能是第一和三兩種意見的結合體。也就是他的爸爸媽媽是在野戰的情況下進行的男女私通,不敢領到家裡去。
【熊孩子的童年生活】
童年時的聖人又是什麼樣的呢?
如果放在現在,他一定是個一天被打八遍的熊孩子。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孔子兒時做遊戲,常陳列祭器,演習祭祀的禮儀)
俎豆,指的是古代祭祀時候盛食物用的禮器。舉個栗子,我們路過墳頭可以看見前面通常都有倆碗碟,裡邊放了兩個饅頭或蘋果,孔子打小就愛玩這玩意。
別人家孩子愛玩積木,孔子愛鼓弄供果盤。
別人家小孩喜歡玩過家家,我扮演兒子,你扮演爸爸,咱們一起去找媽媽。
而孔子的遊戲是演習祭祀的禮儀。可能是讓小夥伴躺那,假裝去世了,他給上幾柱香,鞠幾個躬。
難怪孔子一生都鬱郁不得志,感嘆找不到與他志同道合的人。少俠突然覺得找到了孔子沒朋友的原因。
【離世留下的禮物】
公元前479年,大聖人孔子帶著他的政治抱負遺憾地與世長辭了。死後弟子都自願為其守孝三年,子貢更是為其守孝六年。
聖人之所以為聖人,是因為連他的離世也一定給世間留下不同凡響的痕迹。
中國老年人有倆個坎兒——七十三和八十四。
因為聖人孔子活了七十三歲,亞聖孟子活了八十四歲。
兩位聖人都活不過這歲數,老百姓能那麼輕易的熬過去嗎?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
我揮一揮衣袖,留給世人一個坎兒
關於孔子,你有什麼趣聞能與大家分享?留言區見。
TAG:少俠有本讀書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