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破霧系統」上陣,5架飛機首次在迷霧中「盲降」天河機場

「破霧系統」上陣,5架飛機首次在迷霧中「盲降」天河機場

導 語

6月1日早上,一場大霧籠罩天河機場,能見度一度降到250米。在以往,能見度低於550米時,飛機不能降落,只能備降其他機場。現在不一樣了,因為天河機場軟硬體的提升,6月1日,5架飛機成功突破迷霧,在能見度300的條件下,盲降天河機場。這在天河機場還是首次。

民航湖北空管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霧從6月1日凌晨5時就開始,當時天河機場逐漸被濃霧包裹。塔台管制員密切關注能見度變化情況。6時30分,東跑道最大航空能見度降至600米,觸發低能見度運行程序啟動標準。管制員立即按照運行程序啟動低能見度運行程序準備工作。

7點整,跑道能見度一度降至300米。機場向塔台報告各方面工作準備就緒,塔台宣布啟動低能見度運行程序。

7點50分,從泰國曼谷機場回武漢的南方航空3030航班破霧而出,穩穩降落在,東跑道。這是天河機場在最大航空能見度低於550米的情況下降落的第一架飛機。

記者了解到,當天早上,在1個多小時的低能見度(300米—550米)運行程序期間,共有5架航班使用標準二類運行標準安全降落,而在以前,能見度低於550米,飛機就只能備降其他機場。

8時50分,機場濃霧漸漸消散,湖北空管分局塔台宣布本次低能見度運行保障結束。

民航湖北空管分局相關工作人員粗略估算,6月1日清晨,5架飛機的破霧降落,為航空公司節約了數十萬元的運行成本,也提高了機場的運行效率。

抗霧能力從能見度550米提升到能見度300米,看似是得益於一個程序的啟用,但這中間卻包含了眾多軟硬體的提升。

民航湖北空管分局相關工作人員解釋,機場、空管部門要有資格啟用這樣的系統,需要在軟硬體方面達到一定標準,並經過民航總局審批。為此,今年他們先後給天河機場安裝了16雙可穿越迷霧的「眼睛」,即場面監視系統。這個定位系統的16雙「眼睛」分布在機場的各個地點,主要是機場的跑道、滑行道、聯絡道等位置。該系統與已有的場面監視雷達信息在場監自動化中完成數據融合,可以解析飛機發出的監視系統數據,獲得每架飛機全球唯一的24位地址碼,計算出飛機的準確位置,定位誤差僅2米左右。

除了這些穿越迷霧的眼睛,分布於機場跑到上的儀錶著陸系統也功不可沒。上述兩個系統,相互配合,構成了盲降系統。另外,在啟用這個盲降系統前,地面引導員、飛機駕駛員也必須做充分的培訓。

經過一系列軟硬體的提升,今年2月1日武漢天河機場特殊二類和標準二類低能見度運行程序被民航總局公布生效。6月1日,該程序第一次有了用武之地。今後,飛機起降,再也不會因能見度低於550米的大霧而耽誤。 (武漢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發布 的精彩文章:

「盒馬鮮生」武漢首店開業 消費升級帶動商業升級
今日春分連晴三天 後天最高溫24℃

TAG:武漢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