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透過分析糞便化石,科學家發現古代狗祖先是能咬碎骨頭的

透過分析糞便化石,科學家發現古代狗祖先是能咬碎骨頭的

透過分析糞便化石,科學家發現古代狗祖先是能咬碎骨頭的

【Technews科技新報】養過狗的都知道,家犬似乎對大塊骨頭就是有種迷戀,儘管啃不動、咬不碎,還是非常喜歡有事沒事咬著「聞香」,而近期科學家發現,這種習慣或許是數百萬年前保留下來的。

過去科學家曾發現一種稱為「Borophagus parvus」的齶骨化石,這種野生犬科大約生活在西元前 1,600 萬年至西元前 200 萬年,從齶骨化石來看,它有非常堅固的頭骨和下巴,能承受高壓力的牙齒以及強大的咬合力,這些特徵都與斑鬣狗(spotted-hyenas)非常相似。

經過多年研究後,科學家相信「Borophagus parvus」應該有能碾壓和咬碎骨骼的能力,因此也認為這些已滅絕、生活在北美的狗祖先,可能與現今鬣狗在生態系統扮演的角色類似。

一些科學家因此推論,現代狗之所以保留咬骨頭的喜好,是因為它們的古老親屬確實能咬碎骨頭並嚼食,但因缺乏詳細證據,未能進一步證實這項理論。

但近期發現的糞便化石則打破這個僵局。雖然聽起來有些奇怪,但其實糞便化石比骨骼化石更少被發現,而這些化石往往可提供生物飲食習慣的線索。

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加州中部一個可以追溯到中新世晚期、以富含 Borophagus 化石聞名的地區發現了 14 塊糞便化石,推估至少都有 200 萬年以上歷史。

使用顯微 CT(micro-CT)掃描後,研究人員發現糞便中骨頭碎片約佔總體積的 5%,儘管因為碎片太小,無法辨識出究竟是屬於何種動物,但仍給研究人員不少線索了解真實情況。

研究人員從糞便化石發現,Borophagus 的飲食習慣並不全然與斑鬣狗相同,因為斑鬣狗可以徹底消化吞下的骨頭,所以糞便中只會找到骨頭的粉末,但在這次發現的化石糞便中,研究人員找到的則是未分解的碎片,意味著 Borophagus 可能像斑鬣狗一樣進食,但在消化方面,卻與無法有效處理骨頭的條紋鬣狗和棕色鬣狗更類似。

(首圖來源: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News 的精彩文章:

靜態掃碼支付每日限額500元,分析認為促進市場更加平穩發展
科學家發現一種青苔可凈化水中有害砷,有機會打破砷中毒循環

TAG:Tech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