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講史堂第五百九十九期】十年生死兩茫茫:被忽略的抗戰空軍飛行可怕事故(歷史系列第255講)
本文作者為煩惱的愛,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根據國民政府統計資料表明,在抗戰期間,中國空軍共損失各種飛機2468架。很多讀者都以為這些飛機是在戰鬥中被日軍擊落或炸毀的。其實不然,這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各種非戰鬥時的飛行事故造成的損失。這類事故少有人進行過研究,公開發行的文獻中也幾乎沒有統計過抗戰時期這類事故造成的飛機損失數量。
但筆者粗略估計了一下,抗戰時期此類事故造成的飛機損失,約要佔其總損失量的三分之一強,這是一個讓人驚訝的數字。筆者將為大家簡要介紹這段被忽略的歷史。(本文講述的飛行事故,不含因戰鬥損傷造成的失事,包括戰鬥中被擊傷迫降損傷,或戰鬥中油料耗盡迫降損傷都不含在內)。
中國是航空事業起步比較早的國家之一,雖然早期中國的飛機數量不多,但也發生過多起嚴重的飛行事故。據《中國軍事航空》一書記載,1910—1929年間,我國共發生43起嚴重的飛行事故,損失飛機45架,飛行員51人(含4名外國飛行員)。
而抗戰期間由於我國飛機數量的增加,飛行事故也隨之增長。造成飛行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筆者在此大致分為四類:1.飛行技術失誤;2.氣象原因;3.機械故障;4.身體原因。
第一類飛行技術失誤造成的飛機損失在各國的飛行事故中均佔大頭,中國也不例外,其中最嚴重的要數航校的飛行事故。舉一個典型例子:抗戰期間,原廣西航空學校學員張光壁在進行飛機著陸操作中出現失誤,飛機在降落時向右偏轉,將停在那裡的3架待修理的飛機撞傷,並將老機械長撞死。
張光壁被關禁閉後,不飲不食,神經失常,送醫兩天後不幸病故。而在張光壁死後數天,飛行教官鄧梓超在給學員做試飛時,違反規則作上升轉彎,結果飛機突然墜地爆炸,機毀人亡。
曾任中央航校學生總隊隊長的勞聲寰曾回憶:「雖然我認為學飛並不困難,但免不了發生不少的失事,學生們有的緊張過度,有的氣候突變,或遇意想不到的氣流,或升降時失了平衡,失事了,要我去收屍,這最令我傷心欲絕。在私,我又失去一個活潑可愛的學生;在公,國家失去可造的棟樑。」
而另一個此類事故的高發區是作戰訓練場。空軍英雄龔業悌在他那本著名的《抗戰飛行日記》中曾記述到:「三機與三機對抗…結果葉思強脫離戰鬥被攻擊,並因動作錯誤又跳傘,飛機墜於場西北端全部損毀,幸人無恙。詳究失事情形,其責任因歸葉全負。…午後,十七隊聯繫飛行,在起飛時一架飛機失事,但人未傷,他們一連三天壞了三架飛機,他們的大隊長黃泮揚,曾告誡他們一頓。」
而在抗戰中因飛行技術失誤而導致殉國的最著名人員,則要算符保盧了。
符保盧是中俄混血兒,曾三次蟬聯全國運動會撐桿跳高冠軍,其4.15米的全國紀錄一直保持了20年,一直到1956年才被打破。1936年,他代表中國參加柏林奧運會,是唯一進入決賽的中國選手,但由於他的撐桿破損,被迫借用日本運動員的撐桿進行比賽,導致成績不佳,只排在14名。
但這已經是舊中國時期在奧運會上取得的最好成績了。回國後,他又作為男主角,參演了電影《海葬》,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體育影視兩棲明星,其初戀情人更是此後的香港巨星白光。
抗戰爆發後,他於1938年初考入空軍軍官學校學習飛行,畢業後曾多次駕機參加作戰。1943年7月8日,他在白市驛機場駕駛P-43戰機進行飛行訓練時,由於著陸轉彎時失速墜地,不幸殉國,年僅29歲。
第二類因氣象原因導致的飛行事故,是中國空軍作戰飛機非戰鬥損失的最大原因。這樣的例子有很多:1943年5月29日,日本陸航偷襲梁山機場,空軍第一大隊6架SB轟炸機起飛疏散,飛至眉縣上空時,因天氣惡化,視線不清,兩架飛機相撞墜毀。1944年衡陽會戰期間,中國空運隊隊長王漢勛於8月7日的空投任務中,因天氣不佳而撞山殉國。王漢勛的名字估計大家都沒聽過,但他的未婚妻你一定知道,她就是1940年殉國的中統情報員鄭蘋如(電影《色戒》中的女主角原型)。
1937年11月,第四大隊大隊長高志航在蘭州接收蘇制伊-16-6戰機,並率機隊準備返回南京重新參戰。結果在飛越六盤山時,卻遭遇暴風雪,幾經努力仍無法找到西安機場,最後這6架寶貴的戰機全部油盡墜毀,幸而人員無事。
1938年2月,新接收11架英制鬥士戰機的第28隊,由著名的華僑空軍英雄陳瑞鈿帶隊,從衡陽起飛轉場南昌。途中也是遭遇暴風雪,陳瑞鈿的2801號戰機不幸撞到一座小山上, 飛機損毀,他的右眼框也受傷。2805號機分隊長邵膺續跳傘,2802號機周靈虛迫降,此次共損失3架寶貴的「鬥士」。
因氣象原因導致飛行事故而殉國的最著名人物當數空軍戰神劉粹剛。1937年10月25日,劉粹剛奉命率機飛往太原。由於北方日落較早,太原機場又實施燈火管控,無法降落,他只得返航洛陽。
結果途中油料耗盡,在迫降時,因天黑視線不佳,不慎撞上高平縣城的魁星樓上,不幸殉國,時年24歲。
第三類因機械故障導致的飛行事故,主要是由於當時飛機設計的缺陷和機械維護不當造成的。1939年2月5日,第8大隊第10中隊劉福洪隊長率4架美製V-11戰機轟炸山西運城機場,途中1架因故障墜毀在甘肅甘谷,另3架順利完成任務。可惜在返航途中由於V-11戰機的設計問題,發動機超溫爆炸,劉福洪及其機組成員殉難。他的新婚妻子陳影凡服毒殉情,被搶救活轉後,又於2月16日以手槍自殺殉情,年僅20歲。
1942年4月22日,空軍第四大隊大隊長、中共地下黨員,鄭少愚駕駛新接收的一架P-43戰機,從印度轉場昆明。由於這款戰機性能不佳,沒有設計保護裝甲和自封油箱,當途經澤波爾附近時,飛機突然著火,鄭少愚同志不幸墜地殉職。這位中國王牌飛行大隊的領軍人物,沒有戰死在抗日沙場上,卻毀在了一款性能低劣的戰機上。
抗戰中國空軍的落後是全方位的,機械保養方面也不例外,部分機械維護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態度,實在不能恭維。龔業悌曾在《抗戰飛行日記》中寫到:「我們隊今天不飛。上午到山腳下看我們要接收的飛機,毛病很多,可是工廠就不趕緊去修,許多機械士都待在飛機旁不工作。這種情形實在太不好了,在非常時間還是這樣,管理的人應該負相當的責任。隊長在每次打從工廠里回來,便講工廠不好:不聽別人的話,不按照別人所需要的去做,每每在一種極容易的工作上,要費去很長的時間…」。
更有甚者,1938年8月,中國方面在廣州組裝了一批新購到的美製霍克-75戰機,該機性能優異,號稱「遠東第一戰機」。但中方很快發現該機的最大時速低於合同規定的20公里,機械故障也層出不窮。美方聞訊派出一個調查組來華處理,結果發現飛機本身沒有毛病,所產生的問題主要是我方機械人員對此飛機的機件功能不甚了解以及技術水平不足所致。
最後我們來談談身體原因對飛行事故的影響。這類原因在抗戰空軍的研究中極少被提及,但是數量卻不在少數。其中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馬丁轟炸機的撞山事故。
1937年10月14日,航委會命令3架馬丁轟炸機於當日午夜時分起飛,夜襲日軍。本來以往的夜襲是由新可塞機和道格拉斯機擔任,這次由於戰況緊急,打破了慣例,讓從未執行過夜間任務的馬丁機參戰。由於3005號機出了故障,無法飛行,只有兩架飛機出擊。結果在夜色中,這兩架當時中國最先進的轟炸機,起飛後不到5分鐘,便相繼撞上了紫金山。8位機組人員,只有通訊員曹春芹,在撞山前以極低的高度,幸運跳傘生還。
長期以來,這次事故都被歸結於因為天黑,無燈光,導致看不清天地線的確切位置,駕駛員在推平機頭時,多推了一些,以至於飛機越飛越低而撞毀。直到74年後的2011年,供職於台灣軍方的資深航空醫學專家何邦立教授,經過長期的研究,撰文指出此次事故是因飛行員產生了航空生理中的眼重力錯覺,而導致撞山。
導致飛行事故的身體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前文提到的勞聲寰先生曾在回憶錄中記述了他在蘭州供職驅逐總隊第三科科長期間的一段見聞:「本極正常的飛行訓練,忽然失事頻傳,幾經檢討,查系人為之過失。在精神生活方面,於抗戰期間,任何人皆不敢企求如在杭州、上海、北平,有那麼舒適的物質或精神環境。
在伙食上,已儘可能做到營養、可口、衛生的境地,常得蘭州各界與友軍之讚羨。各種食用、娛樂品、皆從蘇聯或中東買來,八戰區女政工隊也常來勞軍,並有高爾夫球場和跳舞場的設置。戰時邊區有如此精神糧食供應,實應滿足,豈知問題出在生理需求無法滿足,據航空軍醫劉錫恭檢查飛行員之身體,發現飛行失事人員多生性病,致影響生理精神。
解決辦法除實施性教育,防治性病措施外,並協調允許我軍飛行人員公開玩妓,區分需要者為四組,每周日輪派一組前往蘭州南關樂戶(百數十間遊玩)。這樣面對現實來解決問題,雖未遭到上級之責斥,卻不得各級飛行員眷屬之諒解,只有置之一笑。」
各類飛行事故給中國空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這其中既有主觀原因:飛行技術不熟練、飛行理論不完善、缺乏飛行特殊情況處置訓練等,也有客觀原因:飛機設計缺陷、天氣情況惡劣、生理疾病等。而除開飛機本身的損失外,最大的損失還是各種優秀人才的犧牲。
除了前文提到了幾位著名人物外,馬丁轟炸機撞山事故中,領隊3003號機的副駕駛黃正裕也是一位少年天才。1921年,年僅11歲的黃正裕,便在杭州岳廟的正殿上,書寫了一副名噪一時的對聯:「朱鎮壯聲威,想當年痛飲黃龍,誓恢復河山半壁;丹心貫日月,到而今名留青史,應享祀俎豆千秋。」
這幅對聯一直在岳廟正殿中懸掛了數十年之久,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將岳廟改為別用,對聯才被移去。可惜這樣一位天才人物,還未來得及施展拳腳,便因飛行事故而早早殉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四十期】166年前太平天國定都南京:造成6000多萬中國人死亡(歷史系列第233講)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三十五期】攻擊三峽大壩?台灣人又沒瘋 (軍事系列第249講)
TAG:薩沙1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