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近人曾國藩

近人曾國藩

曾國藩初入官場,稜角未平,性格剛直強硬而不知變通,在晚清千年未有之變局中,急於施展一番作為,卻處處碰壁,讓他刻骨銘心的奇恥大辱,共有五次。

第一次是曾國藩十四歲鄉試,此後七次不第,二十一歲勉強以佾生註冊,卻因寫出的八股「文理太淺」被學台公然責罵;

第二次是初入朝堂,繪製圖表向道光帝講解講堂格局,同僚當場譏笑他「畫圖太陋」,令他顏面無存;

第三次是咸豐元年,面對官場腐敗,太平軍起義,曾國藩上書鋒芒,針砭時弊,奏摺被咸豐帝怒擲於地,自己也差點受牢獄之災;

第四次是咸豐二年,太平軍揮師北上,湖南各地,紛紛糜爛,曾國藩鐵腕治軍,卻因不通世故,開罪官場,差點死於兵痞刀下。

第五次是屢建奇功的湘軍在江西「籌餉」,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曾國藩處處受挫,致使湘軍在江西數年,兵困將乏,處境堪憐。

年輕氣盛,豪情萬丈,混跡官場卻屢屢受挫。就是這樣一位仕途步履維艱的晚清官員,是如何沒有隨波逐流,反而成為聖賢的呢?

江西之困,令曾國藩深受打擊,禍不單行,此時他又接到父親去世的噩耗。曾國藩上書準備回家守孝三年,眼見太平軍烽火連天,皇帝奪情,囑他主持軍務。

曾國藩再上奏摺,向咸豐帝訴說自己在地方的行事之難,望皇帝能授他大權。豈知朝廷見太平軍勢力大衰,為防止其擁兵自重,便順水推舟,准他回家守孝三年。

縱觀曾國藩的一生,他最大的長處就是:善於自我反省,能一次次從精神上更新自己。

守孝期間,常年的極端壓抑,讓曾國藩決心痛定思痛。回想往日種種挫折屈辱,他終於悟出,行事過於剛強的人,看似強大,實則懦弱,唯有海納百川,兼收並蓄,方可從容應付是是非非,平衡各方利益,取得最終勝利。

絕地重生,再度出山,曾國藩已脫胎換骨。

重出江湖的曾國藩,變得圓潤謙和,溶糅老練,儒道外圓內方的處事法則,使其在官場如魚得水。"再至江西,人人愜望",此後,對皇帝,他打得一手好太極,於治軍,也一改從嚴之態,而是寬嚴相濟。

三年的閉關思過,讓曾國藩將官場的荊棘之地化作坦途大道,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其自查自糾之決心,不禁令人萬分佩服。

三十歲的曾國藩,立下"學做聖人之志"的宏願,其一生堅持的品質,就是"有恆"二字。

為人處事不到之處,性格的缺陷,生活的不良習慣……,每日反省,是他每天必做的「日課」。

靠著這種嚴苛的自修,曾國藩最終脫胎換骨。

一次次的反覆磨練,曾國藩的氣質在無形中漸漸變化。做事,他變得越來越有恆心毅力,品質越來越純粹,站得越來越高,看得越來越遠,學識越來越大,自然官位前途也就越來越光明。他在對自己的人生體會中說道:"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毛澤東評價他:「余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老對手石達開評價他:「雖不以善戰名,而能識拔賢將,規劃精嚴,無間可尋,大帥如此,實起事以來所未見也」。

曾國藩幾十年如一日,終生堅持毫不退步。最終,在晚清列強環伺,內憂外患局面下,造就「同治中興」之偉業。向後人展示了一個堅持有恆,毅力超凡的高大形象,也印證了一個人「陶冶性情」的重要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洗劍讀史 的精彩文章:

妙玉的一杯捏酸茶
范公讀書記|人生萬難,無非一拖二懶三不讀書

TAG:洗劍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