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是能和魯迅比肩的文學天才,用筆做槍的愛國作家,一生放浪形骸

他是能和魯迅比肩的文學天才,用筆做槍的愛國作家,一生放浪形骸

每一個被稱為青年才子的人,

大抵身上散發著相似的氣息,

清瘦、孤傲、病態、感性,

舉手投足間總能流露出

一種淡淡的憂鬱和傷感。

他們在文字里覺醒得太早,

從而感受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寂寥,

他們對時代變遷社會變革太過敏感,

所以時常內心充滿苦悶和彷徨。

郁達夫就是十足的文學才子,

一生坎坷苦難,

讓他變得敏感又極端,

時常自卑與猜疑,

他在作品中經常自我剖析,

帶入了強烈的個人情緒,

作品充滿悲觀主義色彩。

但同時他又為了追求真我,

不願被現世的教條規則捆綁,

不願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

只能放縱不羈,

以各種看似荒誕的行跡,

找尋精神上的慰藉,

將世間的惆悵和無奈,

對自我的探索化為文字揮毫在紙上,

想以此來反抗生活的束縛。

正是由於這份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他的作品思想深刻,耐人尋味,

能夠輕易地打動每個人,

其在文學上的造詣,

在那個時代唯有魯迅可以比肩。

沈從文說:

「郁達夫的名字,

成為一切年青人最熟悉的名字了。

人人皆覺得郁達夫是個可憐的人,

是個朋友,

因為人人皆可以從他作品中,

發現自己的模樣。」

他筆下的秋,

讀來更多的是一種靜謐和凄涼,

有一種滄桑頹廢的孤寂美,

他把自己濃烈的情緒淋漓盡致地書於筆尖,

對自我內心世界的展現,

全然不加掩飾,

真誠地讓人啞然。

他的每部作品都像是他的內心獨白,

美好的、醜陋的,

全都坦然地揭示給眾人看。

有人說他的家鄉浙江富陽有兩個金子招牌,

一個是富春江,

一個是郁達夫。

郁達夫出生在浙江富陽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父親早故,

生活並不順遂,

他從小就對世界多了一份清醒和敏感

七歲讀私塾,

九歲便能吟詩作賦,

文學天賦很早就在他身上初露端倪。

他從小就不是一個乖乖聽話的人,

骨子裡就有「不安分」的基因。

當時國家動蕩,政府羸弱,

他很小的時候愛國熱情就被釋放,

上學期間,

多次參與學潮,

被校方開除,

母親堅持讓他接受教育,

便把他送到日本留學。

17歲的郁達夫隨兄長赴日本留學深造,

他精通多國語言,

滿腹詩書,

與郭沫若、陳仿吾等人,

一起創立了創造社。

他首創自傳體小說形式,

寫出了《沉淪》,

這部中國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

讓整個文壇看到了他的光芒,

瞬時躋身文壇巨匠。

學成歸國後,

郁達夫受聘於北京大學、

中山大學任教,

教授法律、統計學,

後又轉教文學。

但是他的放任隨意

與治學的恪守嚴謹難以融合,

他無法真正地適應體制內的工作,

不多久便辭去教師工作,

專職寫作。

在亂世飄萍中,

寫作是一個很難看到出路的工作,

在金子被挖掘之前,

很多人過著沙土一般的生活。

二十歲的沈從文對這一點深有體會,

那年他北上漂泊,

作品無人賞識,

坐吃山空,

最後落得個分文不剩。

苦捱不下,

沈從文給北京的幾位有名的作家寫信,

想求得幫助,

但是石沉大海,

杳無音信,

唯有郁達夫回應了他,

並且按照地址尋了過來。

郁達夫只見一個狹窄發霉的寒冷房間內,

一個窘迫的青年,

身著單薄,

用被子裹著腿在桌旁寫作,

凍得直哈冷氣,

鼻子凍得通紅,

郁達夫見狀,

趕緊解下自己的圍巾,

給了沈從文。

中午又請了沈從文去外邊吃飯,

幾毛錢的飯菜,

郁達夫拿出五塊錢,

將找剩下的錢全都給了沈從文,

世道艱難的心酸,

雪中送炭的溫暖,

柳暗花明的希望,

多種情緒交織讓他回到住處後

就趴在桌子上痛哭。

多年之後,

七十歲的沈從文談起這段往事的時候,

依然止不住感慨:

「那時候的五塊錢啊!都給了我。」

正是這筆錢給了他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

才讓文壇保留了一顆新星。

豈不知那時候郁達夫在北大做教師,

薪水並不高,

生活也很拮据,

自己曾經也窮到家裡連一條棉褲都沒有過,

卻還是不忍心見到朋友受苦,

止不住想要幫助別人的善良。

後來沈從文經過郁達夫的介紹,

在報紙上發表小說,

他的才華被世人看到,

迅速成名,

正所謂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

風流名士身上總會有一些驕傲和任性,

郁達夫也是,

隨著生活境況的好轉,

日子也過得滋潤了。

他請朋友吃飯,

結賬的時候,

郁達夫從鞋墊底下抽出鈔票來買單,

「這玩意兒過去一直壓迫我,

現在我也要壓迫它!」

郁達夫和郭沫若一起編輯《創造》,

因為銷路不好,創作瓶頸,

兩人心情不暢,

就到街上喝悶酒。

喝完後醉醺醺的郁達夫,

突然跑向街道中間,

向著飛來的汽車,

以手指做射擊狀,

大呼道:「我要槍斃你們這些資本家!」

如此這般荒誕行徑,

這樣孩子般的心態和浪漫氣質讓他備受關注。

連弘一法師也對他說:

「你與佛無緣,

還是做你喜歡的事吧!」

郁達夫愛喝酒,

喜歡在酒精裡面尋找那種飄忽迷醉之美,

經常醉的一塌糊塗,

因此誤了很多事情,

後他寫詩自責曾經的詩酒風流生活。

其中

「曾因醉酒鞭名馬,

生怕多情累美人。」

被人們廣為流傳。

不僅好喝酒更愛美人,

他一生追求愛情至上,

曾經結過三次婚,

第一段婚姻是剛從日本回國的時候,

家裡為他介紹了本地的一個才女孫荃。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他反抗不得只得聽從和孫荃結婚,

即使孫荃三從四德,安分守己,

但是沒有愛情的婚姻只能變成親情,

這樣歲月靜好的生活是留不住郁達夫的。

郁達夫31歲的那年遇到了王映霞,

這個讓他一見鍾情的女子,

愛情就像龍捲風,

突然襲來,

無處可躲。

他瘋狂地追求王映霞,

王映霞被他的熱烈所打動,

最終不管不顧地在一起了,

因為他們是自由戀愛,

成為當時人們極為羨慕的眷侶,

被稱為「富春江上神仙侶」。

但是愛情和婚姻不一樣,

婚姻更多的是磨合和包容,

經不起太多的感情波瀾。

年齡的差距,思想的異同,

性格的衝突,雙方的不成熟,

當愛情的熾熱冷卻時,

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收場。

他們互相糾纏,也互相傷害,

因為衝動一遍遍地消耗感情,

因為任性一遍遍地後悔道歉,

他們的分分合合,兜兜轉轉,

終於落得個勞燕分飛的結局。

「世間好物不常有,

琉璃易碎彩雲散」。

那段時間報紙上經常是他們的婚變傳聞,

甚至驚動了蔣介石,

蔣託人捎話,

告誡他們不要再胡鬧了。

這場愛情愛的轟轟烈烈,

離散的時候也是轟轟烈烈,

昨日的誓言深情表白還在耳邊迴響,

今日的落寞離散便幾多嘲諷。

離婚後,

郁達夫遠走重洋,

將餘生所有的熱情投入到救國救民之中。

早年他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就深刻地感悟到,

「弱國小民」的歧視和屈辱。

他哀嘆國家衰弱,任人宰割,

也生出強大的愛國熱情,

文人的氣節讓他不忍心坐視不管,

國難當頭,匹夫有責。

他很早前就以各種形式支援抗日,

1937年,郁達夫家鄉富陽被日寇佔領,

母親不肯屈服絕食自盡,

郁達夫得此噩耗,悲痛不已,

他把手中的筆化作槍,在報社,

各種刊物上積極聲援抗日,

一生寫了無數的號召抗日的社評。

此後他化名為趙廉,

在新加坡轉戰印度尼西亞抗日,

憑藉出色的日語,

混進日軍作卧底,

利用職務之便救助了大量流亡難友,

愛國僑胞和當地居民。

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戰,

在抗戰即將勝利的時候,

他在蘇門答臘叢林里被日軍殺害,

他作為日軍的翻譯,

日軍擔心他知道的信息太多了,

所以殺人滅口。

那天出去之後他便再也沒有回來,

屍骨無存,犧牲時年僅49歲,

但是很多不知情的人卻誤以為他是漢奸,

謾罵多年。

1951年,

中央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算是為他平反了。

他是天資卓越的文壇巨匠,

他是浪漫多情的青年才俊,

他是才華橫溢的愛國詩人,

更是亂世顛簸里的一個凡人。

一生坎坷,命途多舛,

友人郭沫若回憶說:

「在友人中像達夫

這樣的遭遇是很罕見的」。

回首他的一生,

經歷過人情冷暖,

看盡了滄海桑田,

遍嘗了際遇離別,

最終生命定格在49歲,

旁人罵他負心人也罷,

罵他墮落文人也好,

他也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人,

只要大節無虧,

不叛國,不媚外,有大才,

我們何不多一些寬容,

當做他的真性情呢?

郁心匪石真顏色,

達士多情亦丈夫。

- END -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年中福利 領券直降100哦

還送價值199元的德國進口胡桃木菜板哦

粉絲限時專享 機不可失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心之城 的精彩文章:

沃爾瑪、家樂福都賣脫銷的無糖薄荷糖,清新口氣一步到位
美白+驅蚊+12小時持續防晒,這款噴霧堪稱史上最強!

TAG:匠心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