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忘菩提心之道(上)

不忘菩提心之道(上)

普賢行願品講記

著者:達真堪布

恭誦:秋陽卓瑪

不忘菩提心之道(上)

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凈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我為菩提修行時」: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叫「菩提」。「我為菩提」指為了度化眾生,自己發誓發願修持成佛,為了度化眾生而希求這樣的果位。只有獲得了這樣究竟的果位,才有度化眾生的能力。

一個大乘行者學佛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度化眾生,這是他唯一的願望。這裡體現的是一個大乘修行者的精神。大多數修行人都是求世間福報的,雖然修小乘法的聲聞和緣覺不求世間福報,但他們求自我解脫。大乘行者不求世間的福報,也不求自我解脫,也不求寂滅。大乘修行者當初的發心與唯一的願望是不墮輪涅二邊——既不墮落輪迴邊,也不墮落涅槃邊。為解脫、為成佛都不是大乘行者,最終為眾生才是大乘行者。他的解脫以及究竟的成就都是為了度化眾生,沒有其他目的。無論他是求往生還是求即身成佛,都是為了度化眾生。

我們現在修的是凈土法和大圓滿法。凈土法是臨終往生的方法,大圓滿法是即身成佛的方法。這兩種修法都不是為了自我解脫,不是為了自己功德圓滿,而是為了度化眾生。大乘行者修凈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迅速成就,迅速成佛,乘願再來度化眾生,這是他唯一的目的與願望。大乘行者求即身成佛,就是現在就要成佛,當下就要成佛,然後去度化眾生。他當下解脫,當下成佛,當下圓滿了,也是為了度化眾生。你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發心,無論你求生凈土,還是求即身成佛,都是不是為了度化眾生?

現在有的人心裡非常著急:「我什麼時候能度化眾生?我什麼時候能把眾生都度盡了?」有這樣的精神,有這樣強烈的願望,可以確定你是一個大乘行者。普賢行願里講的都是大乘佛法,講的都是大乘行者的願行——思想和行為。

「我為菩提」,就是為了度化眾生髮誓修持成佛。這裡還有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區別。願菩提心是為眾生要成佛,行菩提心是為了成佛要學修六度萬行。「萬行」是指一切菩薩的學處,這都是成佛的因。這兩種決心叫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一個是為果而發的願,一個是為因而發的願。這是龍欽巴大士的一個殊勝的觀點。

發願行菩提心了,就要落實到行動中,就要學修自他平等、自輕他重、自他交換這三種願菩提心的學處。行菩提心的學處,即一切菩薩的學處都總集在六度里,就是學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從現在起,一直到證得菩提果即成佛之前,都要持續不斷地發這樣的願,不斷地行持這樣的道。不是今天機緣好,發願去做一做,明天不方便,就不去做了;不是今年我發心行持六波羅蜜,明年就不發心了——而是日日月月年年相續不間斷,一直保持這樣的思想與行為,乃至生生世世。

解脫、成就沒有這麼容易、這麼快。但是現在我們遇到密法了,尤其是遇到大圓滿法了,也許今生或現在就有解脫、成就的機緣,但這是特殊情況。而《普賢行願品》里講的是大乘境界,大乘妙道,它講的不是密法,也沒有著重講大圓滿法。我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後才成道。一般情況下,不可能在一生中就能獲得究竟的果位。雖然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了,但還要經歷很多的生死輪迴!

「時」就是指在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過程中。

「一切趣中成宿命」:「趣」指我們投生的地方——六道。這是他的一種願望,一種希求。「一切趣中」指的是無論自己轉生到三善道——天界、阿修羅、人間,還是轉生到三惡道——旁生、餓鬼、地獄。「成宿命」,有一種神通叫「宿命通」,就是能憶念和回想起在過去世中自己所發的願和所做的事。最好有這樣的宿命通。自己所發的願不能忘掉啊,自己要做的事不能放棄啊!因為當時我們發願的時候,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及大德高僧們作為見證者,我們是在他們面前發心發願的。而且所發的願是「乃至菩提果」間,即從現在起一直到證得菩提果位——成佛之間,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這種思想和行為永不忘掉,永不放棄。這個願不能一轉生就忘記或捨棄了。所以願「一切趣中成宿命」,能想起自己過去世中所發的願,過去世中所做的事,然後,在今生也繼續發這樣的願,繼續做這些事。

想起、憶念這些就是為了繼承過去世中的願力,繼續發願,保持這樣的思想與修持。其實,你若是相信緣分,相信自己所具有的機緣,這也叫宿命通。宿命通不完全是去觀察和知道過去世中的那些事情,也不是要依靠肉眼和分別念。相信因果,相信緣分,就是宿命通。你現在遇到了佛法,並且能修持佛法,就說明你過去世中也肯定遇到過佛法,修持過佛法。否則,在今生今世中不可能遇到和修持佛法。你能對此深信不疑,這叫宿命通。自己能在今生遇到大乘佛法,發菩提心,行持了大乘妙道,說明自己在過去世中肯定也發過菩提心,行持過菩薩道,今生才有這樣的機緣,對此你應深信不疑。現在自己發菩提心、行持菩薩道了,過去世中應該也是這樣,這就是自己的緣分,自己的使命。

你想知道過去,就看現在;想知道未來,也可以看現在。雖然現在是末法時期,但是能遇到佛法,遇到大乘佛法,就說明你在過去世中也修持過佛法,也是大乘行者。尤其是你今生今世遇到了密法,遇到了大圓滿法,說明你過去很多世中修持過佛法,積累過殊勝的資糧,今生今世才有這樣的機緣。能得到人身、聞到佛法、遇到密法,而且對無上大圓滿法生起信心,這說明自己過去世中,不僅發過菩提心,而且還修持過無量的菩薩行。否則,不會有這樣殊勝的機緣。你現在要相信自己。

也許在修持佛法,修持大圓滿法的過程中會有一些違緣障礙,這說明你過去世中肯定也有同樣的一些因緣,也做過一些同樣的或類似的事情。所以你應該懺悔,更應該堅定信念,更應該保持正念。

一切的一切都和過去世有關聯。若是對此深信,也可以叫宿命通。要知道和明白過去世中的事,就要靠法眼和慧眼。相信因果、相信緣分,這叫法眼。知道事情的因緣,自己過去串習過什麼因,現在就會有什麼果。明白這樣的真相,深信這樣的真理,這就是慧眼。有法眼和慧眼,你就有宿命通了,這也是一種神通。

現在你應該相信:我現在能發菩提心,說明在過去世中肯定也發過菩提心,現在要繼續發;我現在行持菩薩道,說明過去世中肯定也行持過菩薩道,現在要繼續行持菩薩道。就是要生生世世連續不斷地這樣做。

尤其是我們遇到了密法,遇到了大圓滿法,真的是離成佛不遠了,離圓滿不遠了,斷證的功德快要圓滿了。過去很多生生世世中所發的菩提心,所行持的菩薩道,都快要圓滿了,我們應該法喜充滿,應該迫不及待地企盼著:什麼時候圓滿啊?真的,快了!因為我們不但遇到了大圓滿法,而且對大圓滿法生起了信心。大圓滿法是九乘之巔,是即身成佛的方法,是當下解脫,當下成佛的方法。大圓滿法如同在山頂,其他無論是聲聞乘、緣覺乘,還是波羅蜜乘;無論是事部、行部、瑜伽部,還是瑪哈瑜伽、阿努瑜伽,都是爬山的過程。阿底瑜伽——大圓滿法是山頂。到了山頂就到達目的地了,就成佛了。

為什麼說大圓滿法是以果為道?它就是一個究竟的果位,就是山頂,是終點。根基分上等根基、中等根基、下等根基。上等根基也分為上等的下等、上等的中等、上等的上等。你有這樣的緣分與根基,遇上了大圓滿法,對大圓滿法生起了信心,說明你的根基是上等的上等。若是真正能明白,真正能深信,就在這兒迫不及待地等著成佛就行了!真的快了!解脫快了,成佛也快了!

有的人可能有疑惑:不是說成佛很難嗎?怎麼我成佛能這麼快啊?你若有宿命通,就要相信:在過去很多生生世世的修行過程中,你也經歷過很多苦難,你也不容易。現在你和其他眾生不一樣!你已經爬到山頂了,就差最後一步了,一邁就到了!真的,現在就差那麼一點點!沒有無緣無故解脫成佛的,沒有一步登天的,你不是沒有經歷過爬山的過程,你也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確實不容易!在今生今世能遇到無上的妙法,能對大圓滿法生起信心,你一定是在很多生生世世當中消除了業障,積累了善根,今天才終於有了這樣一個機會。成佛不容易,但是現在對你來說,太容易了,因為你已經快到了!要相信自己的宿命。在過去的很多生生世世中,我們經歷了很多苦難,經歷了很漫長的過程,不斷地消業積福,今天終於遇到了大圓滿法,終於對大圓滿法生起了信心。真的快了!要相信自己!

連續不斷地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這就是願。我們現在就要這樣堅定地發願:無論自己投生到哪裡,都不忘掉菩提心,都不捨棄菩薩道。「不對吧?不是說地獄裡不能修行嗎?餓鬼哪有發菩提心的?這些地方不都是無暇處嗎?不是沒有學佛修行的機會嗎?」發願的時候不要想這些。什麼都不重要,發菩提心重要!什麼都不重要,行持菩薩道重要!也許我今生髮的願不能圓滿,但若是要生死輪迴,無論投生於哪一道,都不忘掉菩提心,都不捨棄菩薩道,這就是發願。通過發願修鍊自己的心態,修鍊自己的毅力。

「常得出家修凈戒」:在現在世及未來世的一切世中,都不忘菩提心,不舍菩薩道,都能出家修行。出家有身出家和心出家,心出家才是真正的出家,心出家是斷除對世間的貪戀。

出家了應該具有別解脫戒。別解脫戒有在家受持的,也有出家受持的。在家受持的別解脫戒是居士五戒;出家受持的別解脫戒是沙彌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現在我所受的居士五戒、沙彌戒或比丘戒,是不是別解脫戒?」不一定。別解脫戒必須要有出離心的攝持。如果沒有出離心的攝持,你現在所受持的居士五戒不是別解脫戒,你現在所受持的沙彌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也不是別解脫戒。

戒有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密乘戒的基礎是菩薩戒,菩薩戒的基礎是別解脫戒,別解脫戒的基礎是出離心。出離心是一切戒的基礎,沒有出離心就沒有真正的戒,沒有出離心就沒有戒學的功德。最好是有出離心,讓自己的內心遠離紅塵,讓自己的心和紅塵分離。雖然你現在身為出家人,也許是沙彌(尼),也許是比丘(尼),但若沒有斷掉對世間的留戀和貪著,就不是一個表裡如一的出家人。有的在家人,現在也許受的僅是居士的一戒、二戒、三戒、四戒或五戒,但若是他斷掉了對世間的貪戀,放下了對世間的貪著,雖然這個人的身還沒有真正出家,但實際上可以說是個真正的出家人。要發願生生世世都能出家,生生世世都能斷除對世間的貪戀,生生世世都能放下世間的瑣事。

現在有的人雖然出家到寺院當比丘了,也許現在要當法師講經說法了,開始攝受弟子了,但是卻還沒有斷掉對世間的貪著,沒有放下世間的瑣事,還在留戀紅塵,還是貪圖世間。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還要看自己的內心。有一句俗語:「佛和賊不知道在何處。」不知道賊在哪裡,很難判斷;同樣,不知道佛在哪裡,也很難判斷。是在出家人里,還是在在家人里;是在法師里,還是在普通的信眾里——很難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真堪布 的精彩文章:

極樂法會第1天 19:30上師開示
凈土問答(上)

TAG:達真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