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學研究與創新迎來新的機遇
5月15日,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京召開,並審議通過《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工作規則》等文件。會議強調,做好新形勢下外事工作,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要發揮決策議事協調作用,推動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為外事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提供有力指導。學者認為,這凸顯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事業的重要性。
01
外交實踐不斷開闢新局面
近日,在山西大學和外交學院主辦的「第十六屆全國外交學學科建設年會——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研討會暨山西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成立大會」上,山西大學黨委書記師帥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開創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論斷彰顯了中國和平外交的核心價值,為中國外交的未來指明了方向。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建立學術層面的中國學派已成為幾代外交學人共同努力的目標。在外交學院院長秦亞青看來,中國學者早已具備學派的自覺,而學派的真正建立還需要學者在研究中發現核心的學理問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不斷開闢新局面,為學術發展和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機遇。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董漫遠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中東地區的實踐為例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中東地區的實踐有三部曲:從雙方多個利益結合點出發共同構建利益共同體;以維護地區和平為目標共同構建責任共同體;雙邊全方位合作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體現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重要實踐多個層面的特徵:鮮明的政治特色;堅持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大國定位,突出共謀發展和互利共贏;堅持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的立場。
2
學科發展迎來黃金期
「當前,中國外交學研究與創新迎來了新的機遇。」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大慧看來,中國外交學學科發展迎來黃金期,外交學人應與時俱進地推進學科建設。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要求下,改革開放進入「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階段;在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的要求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正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這些新形勢為外交學學科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當前,中國有3萬餘家企業遍布海外,約有6萬億美元的海外固定資產或金融資產,每年有超過1億人次的海外遊客。」外交部政策規劃司參贊王根華表示,隨著中國海外資產的擴大,中國利益與世界利益更加同頻共振。如何更有效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拓展和維護中國海外利益,成為外交學人應重點研究的課題。
「從統計數據觀察,外交學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已經基本與國際政治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持平。」黃大慧認為,中國外交學研究從以往偏重理論介紹,正逐步轉向中國外交實踐與理論創新並重的局面,未來還須對地區與國別研究、中國外交研究等方向有所側重。
外交學院中國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張歷歷提出,外交學學科發展面臨三大任務。一是外交學研究不僅要注重外交知識、外交技巧的研究,也要注重外交理論的發展,儘快建立更加完備的外交學學科體系。二是外交學研究應為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目標貢獻學理思考和研究路徑。三是外交學學科建設要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培養大批外交和全球治理人才。
3
國際問題研究呼喚中國視野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袁正清認為,從國際問題研究類期刊稿源來看,當前外交學研究越來越注重國際和國內問題研究的平衡。原因在於,隨著涉及中國與世界關係的討論在全球議程中的重要性增加,國際問題研究越來越呼喚中國視野。從中國視野看世界、從世界視野看中國,變得越來越重要。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在全球產生越來越顯著的影響力,加強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學理化研究勢在必行。一方面,這是外交學學科服務於中國對外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中國面向世界、擴大對外交往和開放的需要。」《國際展望》編輯部主任孫震海表示,當前,對外工作的維度已擴展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諸如中國水外交、人工智慧與國際關係、中國外部環境與外交文化、中國對外經濟戰略與世界經濟的互動、中國的新型國際關係實踐與外交互動等。這些議題已成為學界研究的重點領域。
原標題:促進中國外交學學理創新與學科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黃琲
※氣候移民增加 發達國家不能逃避責任
※《中國工業經濟》2018年第3期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