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什麼樣的白茶,才是算是傳統工藝老白茶?

什麼樣的白茶,才是算是傳統工藝老白茶?

沒去福鼎之前,小編一直以為我們喝的白茶,自然攤晾之後就可得到。

直至去了福鼎,與當地的茶人深聊之後,才知道自己一直對白茶的工藝有很深的誤解。特整理成文,分享給茶友們:

其過程,可大致分為以下五步:採摘—開青—萎凋—烘乾—精選,這樣的工藝做出來的白茶:色澤灰綠或翠綠、鮮艷,毫心潔白,葉張服帖,兩邊略帶垂卷形,葉面有明顯的波紋,嗅之無青氣,而是一種清香氣味。

具體步驟如何,小編也簡單的跟茶友們說一說:

採摘

白茶以春茶葉滋味最佳,尤其頭春一兩輪,葉質柔軟、芽心肥壯,茸毛潔白,茶身沉重,湯水濃厚、爽口。

采青,最好選擇晴天,尤其以北風天最佳,陽光好、氣溫適當、濕度低,茶青容易乾燥;南風天,就麻煩,濕度大,茶青乾燥慢,芽會變綠、梗會變黑。雨天和大霧天,不適合採制白茶。

開青

茶青採回來後即薄攤在水篩上,稱「開青」。根據篩面大小攤青,要求攤得均勻,不可重疊,因為重疊的部分會變黑。

生曬中,避免與陽光直射(多為45度,鐵架子架起),不可翻動茶青避免傷葉變紅。

萎凋

傳統工藝的白茶依然是看茶做茶、看天做茶,但這個萎凋的過程需要在72個小時內完成,此步驟,老師傅的經驗很重要。

萎凋過程中,需要及時觀察茶青的變化,根據葉溫、葉色變化,需要移至通風的室內涼置。

若葉溫過熱,氧化速度太快,毛茶葉梗、芽蒂會發紅,引起茶湯粗澀;反過來,如果葉溫偏低,葉體色澤暗淡發黑,茶湯渾濁有異味。(晚上,茶青需要拖回室內,避免受晚上水汽影響,萎凋室要做到通風乾燥)

乾燥

經過72小時萎凋後,待含水率達10-20%時,攤於焙籠上(籠心盤用薄紙墊襯,以防毫芽灼傷變黃)

用文火(40-50度)烘致足干(含水率大概在5%左右)。

精選

對按傳統工藝加工生產出來的初制毛茶,進行外形整理,剔除紅張、黃片、蠟葉及其他夾雜的各種雜質,提高凈度,充分的乾燥,進一步儲存發展香氣,認真按優次劃分等級,統一規格,符合成品茶和商品質量的要求下,提高傳統白茶品質。

以上就是白茶傳統工藝的五個主要步驟,每家都有些微的不同,但別看其過程簡單,沒有多年制茶經驗是做不出來一款優質的白茶的。比如什麼時候烘乾、烘乾設備的溫度、風力的設定、所需時間的多少,都需要師傅嚴格控制,再根據茶青的狀態靈活控制。

如此看來當時認為只要晒乾就能得到一款白茶的想法,實在是to young 。也理解了優質的白茶價格相對高昂的原因,因為這個過程,同時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做到極致的。

能遇到一款好茶不易,且喝且珍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泡綠茶,還可以這麼玩?
喜大普奔,人氣出單品啦!

TAG:茶香記生活家 |